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上映,采访后得知,原来老外真不知道这段历史
南京新街口的霓虹闪烁,是否真的能照亮所有被尘封的记忆?
夜幕降临,南京新街口的繁华像一幅流动的画卷,车水马龙,人潮涌动。谁能想到,这片灯火辉煌的土地,八十多年前曾是人间炼狱?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我总觉得心里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这部电影没有用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一群小人物,讲述了1937年那个寒冬,在日军的屠刀下,南京吉祥照相馆的普通人是如何用生命守护真相的。
金老板一家,原本可以凭借逃生通行证离开,却选择将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人。林毓秀,一位不知名的戏子,将底片缝进戏服,用自己的体温,守护着民族的记忆。他们都是小人物,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就像那句台词说的:“相机不会撒谎,但有人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手中的相机,就是对抗谎言的武器。

导演申奥率领团队,深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将第一手影像资料与回忆录、档案文件反复比对,用4K技术复原了1937年珍贵底片。这些影像,是历史的铁证,也是对逝者的告慰。而美国典当店老板埃文,去年在旧相册里发现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照片,他把照片发到TikTok上,结果瞬间火爆,播放量直逼1000万,“南京大屠杀”的谷歌搜索量也跟着暴涨。这说明什么?说明真相,永远不会被埋没。

真相的传播,总是伴随着阻力。日本2024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弱化成了短短几行的“南京事件”,“屠杀30万”的史实也被模糊处理,甚至连“指挥官松井石根被处决”的关键史实都被删了。东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村哲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背后是日本文部省严格的审查制度,任何可能形成“自虐史观”的内容都会被压制,为年轻一代打造一个被过滤的历史“平行宇宙”。这操作,简直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更让人气愤的是,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全球热映,竟然引来了日本右翼的强烈反弹。日本驻上海总领馆还发布了安全警告,渲染“反日情绪风险”,污蔑影片为“政治宣传”。这波操作,真是贼喊捉贼,颠倒黑白!日本网民更是疯狂涌入评论区,一口咬定照片都是伪造的。这年头,睁眼说瞎话的人,还真不少!

历史不容篡改,真相终将大白。当老金拉下背景布,故宫的朱墙、长城的砖石在幕布上亮起,黑暗中劈出一道金光。“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吼声,仿佛穿越了八十八年的风雨,依旧振聋发聩。

《南京照相馆》在加拿大首映时,观众含泪离场。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坦言,因为场面过于惨烈,他甚至不忍心看下去,但这段历史也让他感到内疚。而日本留学生山本绫子在观影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过去所接受的历史教育,是经过层层过滤的“蒸馏水”。她的醒悟,就像一道闪电,撕开了历史教育的巨大鸿沟。
影片的结尾,航拍镜头从1937年的废墟,切换到今日新街口的繁华街景,旁白缓缓诵读着幸存者的名单。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重叠,让人百感交集。那些被刻意掩埋的真相,终将重见天日,因为和平的根基,永远是直视历史的勇气。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守护真相而牺牲的无名英雄。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避免悲剧重演。
南京新街口的霓虹依旧闪耀,而那些在1937年寒冬中逝去的生命,也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历史的真相,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会刺痛那些试图掩盖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