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汪苏泷非原唱?不露脸开演唱会?千万网红旺仔小乔被骂上热搜

       讽刺汪苏泷非原唱?不露脸开演唱会?千万网红旺仔小乔被骂上热搜


       网友:现在啥人都能开演唱会了?
       近日“
       旺仔小乔演唱会不露脸
       ”事件引发巨大争议。






       据了解,她是2005年出生的山西临汾籍歌手,2020年15岁时凭借一条不露脸唱歌视频走红,目前在抖音拥有超过2300万粉丝。


       她的视频内容多为不露脸演唱歌曲,代表翻唱作品包括《年轮》《起风了》等。
       争议核心:高票价与低诚意引发公众质疑
       票价对标一线歌手,但内容支撑不足
       票价定为268元(最低)至968元(最高),接近林俊杰、薛之谦等专业歌手定价,但演出时长仅90-120分钟,28首歌中原创仅7首(25%),其余均为翻唱或合作曲。


       网友质疑:缺乏原创作品却收取高溢价,有“收割粉丝”之嫌。
       “全程蒙面”叠加分区票价,合理性存疑
       购票条款规定“不露脸不构成退票理由”,被批为“霸王条款”。


       内场票(968元)与看台票(268元)差价达700元,观众质问:“看不到脸,坐哪听有何区别?”
       假唱风险与身份真实性担忧
       面具遮挡口型,观众担忧替唱或假唱。尽管主办方承诺采用薄纱面具+音轨实时监控,并接受文化部门监督,但实操效果未经验证。
       网友调侃:“替身戴面具放录音,我也能是旺仔小乔”。
       旺仔小乔的回应与矛盾点
       不露脸原因:隐私创伤与艺术主张
       未成年遭骚扰:16-17岁时被私生饭跟踪、凌晨敲门,留下心理阴影;容貌焦虑:童年因外貌被校园霸凌,担心露脸导致音乐被否定。


       提出“以声代人”理念,援引国外蒙面歌手(如Sia、YAMA)的先例。
       “既要又要”的双标争议
       商业活动露脸vs粉丝付费隐藏:与黄晓明、张韶涵等明星合作时曾露脸,但演唱会拒绝面向粉丝展示真容,被批“享受明星红利却逃避公众责任”。
       掉粉危机:官宣后4天掉粉近60万(从2344万降至2284万),反映粉丝对“神秘感营销反噬”的失望。


       与汪苏泷的版权争议:专业性质疑升级
       《年轮》原唱言论风波
       旺仔小乔翻唱《年轮》时多次强调“原唱是张碧晨,非汪苏泷”,并称“自己认定的事不会改”。


       汪苏泷作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版权所有者,曾在脱口秀中表示“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都是我的”。


       事实纠偏:汪苏泷是《年轮》唯一词曲作者及版权方,且2015年同步推出张碧晨女声版与本人男声版。
       行业惯例中,同期授权双版本可认定“双原唱”(如QQ音乐标注张碧晨,网易云标注双原唱)。




       专业性质疑加剧
       错误将“首唱=唯一原唱”,以“传播度更高”否定版权事实,暴露音乐知识短板。此前也因为演唱《恋爱告急》,引发版权争议,还疑似阴阳鞠婧祎。




       此前翻唱字幕甚至打错汪苏泷名字(后修正),进一步损害专业形象。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支持方观点
       隐私权应受尊重,购票前已告知蒙面形式属自愿消费。
       创新形式打破“颜值审判”,如日本蒙面歌手Yama(露出嘴巴)在华演出未引发争议,因其靠原创作品成名。


       批评方核心质疑
       性价比失衡:翻唱为主却收高溢价,对比网红那艺娜99元唱原创《爱如火》,旺仔小乔968元定价被指“收割粉丝”。
       行业恶性循环:担忧此例若成功,将催生更多“无作品高溢价”网红演唱会,挤压专业音乐人生存空间。


       双标争议:商业活动露脸vs粉丝付费隐藏,被指“既要流量红利,又拒公众责任”。
       根据市场反馈结果——目前大麦数据显示,268元档售罄,968元票滞销89,暗示观众对“
       高溢价低诚意
       ”的抗拒。


       当网红以“神秘感”积累粉丝,却以高溢价商业化时,需匹配足够作品诚意(如Yama靠原创支撑蒙面演出),否则易被视作“割韭菜”。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