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戏台》票房过亿是小目标 好口碑提高网络数据会引发观影热潮
每年的暑期档由于档期时间长,总会有各种类型不同题材的电影上映,也会产生具有话题度的现象级影片出现,今年出现逆袭观影现象并且被热议的电影属于由陈佩斯编剧、导演并出演的电影《戏台》。主创阵容除了陈佩斯掌控全程,还有黄渤、姜武、尹正等演技派演员以及
杨皓宇
、
余少群
、
陈大愚
、
徐卓儿
、
尹铸胜
等联合出演。
《戏台》突破舞台局限除了德祥大戏院,也加入了北京城外、大裕斋街面以及洪大帅府邸等场景。
该电影7月17日上映,影片改编自2015年首演话剧,历经350余场巡演打磨,剧本保留“文学编辑”与“文学顾问”署名,对文本严谨性的追求在当下电影市场难能可贵。故事内容:改编自豆瓣评分9.2的同名话剧,背景为民国,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带团队到德祥大戏院演出《霸王别姬》,意外不断,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饰)成“霸王”,洪大帅(姜武饰)要求继续演,戏班内部矛盾、戏院问题等交织出荒诞喜剧。虽然在上映前期《戏台》排片少、预售成绩不佳,但凭借优质内容实现逆袭。2025年7月26日9时40分,票房突破1亿元。
《戏台》的人物包括信守行规道义的梨园艺人、戏院经理;崇尚武力、漠视规则的军阀强权;活得麻木又洒脱的普通民众。
《戏台》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舞台”隐喻系统。影片中最直观的是德祥大戏院那个真实的戏台,但民国时期的中国,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历史舞台?影片还暗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舞台,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悲喜剧。
《戏台》豆瓣开分7.8,高于同档期《长安的荔枝》《恶意》《你行你上》等商业片。很多观众观影情绪价值高,二刷比例达19%,远超行业平均。影片点映请200位戏剧博主,抖音直播切片播放破2亿,吸引观众。
陈佩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品王,他和搭档
朱时茂
的小品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
春晚
记忆。从1984年到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多次合作,在央视春晚上表演了包括《吃面条》《拍电影》《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不仅催生了“喜剧小品”的形式而且使陈佩斯成为春晚第一代小品之王。
他也是电影界的喜剧大师,巧妙的剧情,接地气的演绎,他的电影记录了上个世纪的普通人的生活。
20世纪80年代后,陈佩斯和父亲陈强搭档主演《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在《父与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儿俩开歌厅》等影片中均以“二子”形象出现,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电影系列。
之后陈佩斯主演的《少爷的磨难》《编外丈夫》《临时爸爸》《飞来横福》《太后吉祥》等影视作品都曾不仅获得良好的口碑,而且都有很好的票房回报,当时电影票只有几毛钱,换算到现在很多都是票房过亿甚至超十亿的价值了。
#电影戏台#
上映后,复旦大学李明辉教授评价了电影《戏台》:影片中戏班班主侯喜亭面对军阀胁迫时的无奈,与大嗓儿憨傻中的纯粹形成对比,体现“把忧伤留给自己,将喜剧送给观众”的创作观,展现艺术家对底层小人物生存困境的共情。虽故事背景是军阀混战的民国,但有当代隐喻。观众看到戏班在瓦砾间唱《霸王别姬》时笑中带泪,是对自身精神困境的投射,如同在不同“戏台”上重复相似轮回。
《戏台》中对京剧行当细致刻画,从演员职业自尊到票友执着热爱等文化细节,让影片超越普通喜剧,成为关于艺术命运的史诗。
还有很多人评论《戏台》整部片子是很妙的电影,是“戏”与“现实”的交相呼应。台上的戏在改,台下的世道也在变;戏里的虞姬在劝项羽“别打仗”,戏外的戏班在求大帅“别抓人”。侯班主说“戏如人生”,可看下去才发现,是“人生如戏”。
还有更多网络数据在为电影《戏台》提供了诸多利好信息
●票房预测上调:猫眼将最终票房预测调至3.59亿,同行调整排片。
●排片与上座率提升:北京某连锁影院经理7月27日将排片从15%提至22%,上座率达68%,高于流量片。
●版权收益增加:网络平台出价8000万买断独家,较最初报价涨30%;海外版权卖出越南、马来西亚,收入2000万。
●投资回报率高:制作加宣发不到8000万,按3亿票房算,片方分账1.1亿,投资回报率近140%。
陈佩斯儿子陈大愚也发文表示:“陈佩斯回归电影!短视频评论里请陈佩斯回归电影的呼声,他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离开银幕这么久,他一直都在舞台上打磨自己的作品,一场一场,一遍一遍,年复一年。这次电影官宣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回应。也期待各位能够帮转发一下。各位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