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陈道明也没有想到,自己40岁的女儿如今已经开始为他争光了

如果不是最近看到一组采访,说实话,我对陈道明的女儿——陈格,了解并不多。娱乐圈里的“星二代”实在太多,有的时不时就在热搜上刷脸。但说真心话,陈格属于那种“光环很大、存在感却很低”的典型。明明老爸是有分量的影帝,妈妈还是央视名嘴,可她偏偏不走寻常路,一直活得特别有自己那一套。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像陈道明这样的老戏骨,年轻观众可能知道他演过庆帝和康熙,其实更厉害的是,他无论哪个年代,演什么角色,好像都能把“范儿”提得死死的。演艺圈里流量一茬接一茬,他看似淡出江湖,实际却一度稳居中流砥柱的位置。什么颁奖典礼、行业论坛,经常坐主桌,连发言都敢直言不讳,说演员就该对作品、对角色敬畏,不能靠炒作、别拿流量当饭吃。用现在的话讲,这哥其实挺有“老炮儿”气质的。他的那种认真和低调,哪怕是在年轻艺人很浮躁、就怕没人记住自己的今天,也特别稀缺。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和女儿相处的方式。很多家庭背景好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走条“捷径”,毕竟能轻松点,谁不想?但陈道明反其道行之,把女儿陈格十三岁时送去英国留学,理由很朴素身体好、开心、能学本事——别看这些话简单,真落到生活里,反而考验性子。陈格刚开始必然挺难的吧,陌生语言、异国他乡、学业压力。可她咬牙坚持下来,活成了爷们都得夸的那种姑娘。

不同于一般“星二代”回国直接进娱乐圈捞金、刷曝光度,陈格回国后,反而选了很多人不太看好的越剧和舞蹈。说实话,这玩意儿你得从最基层练起,起步就是打杂、跑龙套,没啥光鲜时刻。陈格却挺能熬,有一回排练扭伤了脚,医生让休息半个月,小姑娘三天就跛着上练功房继续。这股轴劲儿、这分敬业,大概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有这样严要求自己的父亲,女儿自然而然就有抗压能力。 时间久了,陈格不仅演技稳扎稳打,在越剧圈儿还拿了不少奖。可她又不安于现状,开始做幕后,自己成立了影视公司。公司创业那会儿,很多同行都是走“关系”捷径。她不是,各种省钱,各种啃下难啃的项目,要方案十几版磨到极致。有次顺利签下一大单,她自己在办公室偷偷哭了——这场面其实特别生活化。和我的一些朋友创业的情景很像外表风光,细节全是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那些事儿。

至于家庭这块,陈格跟海归丈夫结婚,孩子一儿一女。平时朋友圈也少晒娃晒幸福,外界几乎看不到她高调秀恩爱。可我注意到,她经常半夜回工作邮件,清晨又把娃送去幼儿园。有人问怎么兼得?她是把爸爸教的时间管理用到了骨子里。说实话,现代职场女性压力非常大,她的“无声榜样”更打动我——不靠父母资源,不拼噱头,生活和事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对比不少“星二代”动辄被拿来跟父母对比、以拼资源为荣,陈格倒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隐身”智慧她明明可以走捷径,却偏选最难的路。外界甚至有“四十年才被发现”的调侃,但我觉得,她的低调和专注,是这个娱乐圈当下最稀缺的品质。

我们在追逐个人成就的时候,多多少少会被各种标签和他人的评价束缚。陈格的故事很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光环和资源终究外在,归根结底,想要走得更远、更踏实,靠的还是自己一手一脚的积累和那些“无人问津”的坚持。 或许,做自己人生里的太阳,不是要亮瞎别人,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照亮自己的路。这种不张扬、不浮躁的气质,恰恰是当下一代年轻人最该学习的地方。期待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真实、纯粹又有才华的人,也希望大家借着她的人生经历问问自己如果没有出身和背景的加持,我们怎么活得不辜负?这些思考,才是值得留下点赞与评论的地方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