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50年代的6位老电影演员,都是“骨灰级”艺术家(一)

       声明
       近期屡次发现搜狐号等平台许多博主,原文原题复制抄袭我的原创内容,谎称公众号“今夜风清月正明”授权发布。
       公众号“今夜风清月正明”、头条号柳丁品评、百家号柳丁品评都是我旗下账号,彼此关联。其他均为无授权复制抄袭!
       笔者在此声明,再有复制抄袭一经发现,将法律维权,后果自负。
       魏鹤龄、袁牧之、张翼、韩兰根、金焰、郑君里,这6位老艺术家,年龄最大的是魏鹤龄,1907年生人;年龄最小的是郑君里,1911年生人。其他四位:袁牧之、张翼、韩兰根同是1909年生人,金焰1910年生人。
       上述这6位演员,主要活跃在20世纪30-50年代,都参与了多部经典影片的拍摄,并且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我将分期推出这段历史时期的男女老艺术家经典电影作品与简介,以飨读者!


       魏鹤龄
       (1907年1月14日-1979年10月2日),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山东省立实验剧院。
       1933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泪痕》,1934年进入艺华影业公司。1935年,参演电影《方芸英》《人之初》《凯歌》。1937年参加救亡演出队第四队,同年与赵丹、周璇联合主演电影《马路天使》。1949年进入昆仑影业公司,在电影《乌鸦与麻雀》中饰演报馆校对,凭借该片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个人一等奖金质奖章。1952年,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和演员剧团副团长。
       代表作:
       《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鲁班的故事》《探亲记》《祝福》《家》《常青树》《燎原》《北国江南》《淮上人家》


       1957年电影《家》剧照


       1956年电影《祝福》剧照


       1963年电影《北国江南》剧照


       袁牧之
       (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莱,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东吴大学。
       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3岁到上海,开始在洪深组织的戏剧社演戏。1946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文化部电影局第一任局长。第一、二届中国文联委员,第一届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4年起,他因病长期离职休养,仍坚持创作活动。
       代表作:
       《马路天使》《都市风光》《八百壮士》《风云儿女》《桃李劫》《生死同心》


       1934年,电影《桃李劫》剧照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1936年,电影《风雨同心》剧照


       张翼
       (1909年-1983年9月18日),原名张雨亭,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上海。
       曾在青年会所设中学读书,后来当过水手、店员。1925年后任上海海峰电影公司、暨南影片公司演员,1934年起任联华影业公司演员,改名张翼。抗战时期曾在香港艺联,上海民华、艺华、光华等公司拍摄的《孔夫子》《中国罗宾汉》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后在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胜利后入昆仑影业公司,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代表作:
       《武训传》《宋景诗》《母亲》《乘风破浪》《林冲》《51号兵站》《铁窗烈火》


       1958年电影《铁窗烈火》剧照


       1964年电影《家庭问题》剧照


       1957年电影《乘风破浪》剧照


       韩兰根
       (1909年3月29日-1982年1月27日),上海人,昵称廋猴,中国早期演员、导演。
       少时家贫辍学,16岁进入电影界。1929年,因在电影《骷髅岛》中饰演小角色开启银幕生涯。20世纪30年代他在《渔光曲》中饰演“小猴”而知名。1942年后,他主演并导演了一批滑稽片。建国后,他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并在影片《没有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主角。
       代表作:
       《渔光曲》《渔家女》《三个摩登女性》《没有完成的喜剧》《壮志凌云》《凤求凰》《从军梦》《六十年后上海滩》


       1934年电影《渔光曲》剧照


       1939年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剧照


       1957年电影《没有完成的喜剧》剧照


       金焰
       (1910年4月7日-1983年12月27日),原名金德麟,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中国籍韩裔男演员。
       1929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热血男儿》。1930年,主演了爱情电影《野草闲花》。同年,在《电声日报》推出的“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票选活动中,获得男影星最高票数,由此获得“电影皇帝”的美誉。上海解放后荣任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
       代表作:
       《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大路》《浪淘沙》《武松与潘金莲》《长空万里》《失去的爱情》《大地重光》《伟大的起点》《母亲》《暴风中的雄鹰》《海上红旗》


       1950年电影《大地重光》剧照


       1956年电影《母亲》剧照


       1957年电影《暴风中的雄鹰》剧照


       郑君里
       (1911年12月6日-1969年4月23日),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
       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7年,自编自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并获得个人一等奖。特殊时期含冤离世,终年58岁。
       代表作:
       《东亚之光》《艺海风光二:话剧团》《慈母曲》《迷途的羔羊》《新女性》。
       导演作品:
       《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宋景诗》《林则徐》《枯木逢春》《我们夫妇之间》


       1947年导演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1949年导演电影《乌鸦与麻雀》剧照


       1961年导演电影《枯木逢春》剧照
       时光飞逝,您还记得他们的电影和经典角色吗?欢迎留言。
       明天接着介绍6位同一时期的“骨灰级”电影表演艺术家,敬请关注!
       公众号“今夜风清月正明”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