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曼哈顿谋杀疑案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黛安·基顿和艾伦·阿尔达在《曼哈顿谋杀案》中

一些声音立刻让人感到舒心。海鸥、火车、水壶。《我偶然喜欢纽约》的开头,尽管鲍比·肖特的音量和腔调以惊人的速度逐渐增加,但预示着伍迪·艾伦最可爱的小电影之一的开始。

这部1993年的喜剧就像是一部未经修饰的《安妮霍尔》——艾伦和黛安·基顿的即兴重聚,在15年后,他们扮演的角色本质上更具功能性。

即兴是因为虽然这个想法的最初萌芽来自1977年那部电影的早期草稿,但相当复杂的情节直到几年后才作为米亚·法罗的载体正式写出来。她和艾伦在他们上一部电影1992年的《丈夫和妻子》拍摄结束时分手,打乱了该计划。

我说的是被否决——事实上,法罗仍然想出演《曼哈顿谋杀案》,并在指控艾伦性侵他们的养女后不久就出现在服装试穿现场。

事实上,尽管经过两次漫长的调查,驳回了所有指控,那些仍然坚持艾伦有罪的人可能会发现,进一步阅读制作背景故事会很有启发。

基顿、阿尔达、休斯顿和艾伦在电影中

不管怎样,基顿的加入对影片的各方面都有帮助。他们的搭档安杰丽卡·休斯顿称赞基顿让片场感觉“奇怪地没有了焦虑、内省和痛苦”——在人群拥挤的环境下,这真是难能可贵。

而且这也改变了影片的核心动态。基顿比法罗更风趣,因此让艾伦成为了一个正直的人——无论如何,我觉得这种模式下的他比完全滑稽时更温顺。

拉里和卡罗尔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儿子正在上大学(扎克·布拉夫,这是他的处女作),拉里从事出版业,卡罗尔则考虑开一家餐馆,他们幸福而恩爱,但却陷入了永久的争吵状态。

导演保罗·金在筹备第一部《帕丁顿熊》电影时,让主演休·博内威利和莎莉·霍金斯反复观看《曼哈顿谋杀疑案》,以便更好地模仿这种特殊的摩擦。

(在《帕丁顿熊2》中,他将致敬更进了一步,采用了一整套情节设计,其中反派被一个他们以为认识的人打来的电话欺骗,而这个人其实只是六个笨手笨脚的好人,他们用各种录音机偷偷录制了音频。

这很好,因为《帕丁顿熊2》也很精彩,而且《曼哈顿谋杀案》的高潮也表达了类似的敬意——尽管更明确一点——向《来自上海的女士》致敬。)

故事开始于利普顿的隔壁邻居莉莲(琳恩·科恩饰),一个60多岁的健康女人,意外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卡罗尔的丈夫保罗(杰瑞·阿德勒饰,和蔼可亲但邪恶)死后出人意料地变得开朗,卡罗尔怀疑其中有蹊跷——而且关于莉莲遗体的下落也众说纷纭

。卡罗尔偷了保罗和莉莲公寓的钥匙去搜查,结果保罗却意外回家,这一幕堪称低保真杰作。这部电影的配乐由鲍勃·克罗斯比和鲍勃猫乐队1938年的鼓与贝斯(以及口哨)经典曲目《温尼特卡大噪音》配乐,动感十足(整部电影都是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有趣而紧张。

面对拉里对她的侦探工作缺乏热情——“伙计们,这是心脏病!这是心脏病!”他几乎打破了第四面墙抗议道——卡罗尔找到了一个更愿意合作的朋友——他们刚离婚的朋友泰德,由艾伦·阿尔达饰演,比他在1989年的《罪与错》中扮演的油腔滑调的平行角色更加迷人,当时他从艾伦手中抢走了法罗。

泰德在下午的品酒会上向卡罗尔坦白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爱情,浪漫而真实,两人都演得很漂亮,然后,突然间,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卡罗尔突然发现那位死去的女人乘坐着市中心的公交车。

与此同时,休斯顿饰演马西娅,一位极具魅力的作家,她可能对拉里有好感,也可能没有,但艾伦对她的演绎比《罪与错》中歇斯底里的情妇要好得多。

他们在艺术家咖啡馆共进午餐,马西娅教他如何玩扑克,这是这部充满亮点的电影中另一个轻松愉快的享受。

基顿和艾伦在电影中

《曼哈顿谋杀案》扣人心弦、令人满足,情感上也足够敏锐,不会让人觉得无足轻重。但它本质上是一部轻松诙谐的电影:温暖、敏捷、聪明、真正可爱、幽默十足。

我一想到卡罗尔和越来越惊慌失措的拉里在一家破旧的旅馆里假装侦探的场景就忍不住大笑;他们随后被困在电梯里,一具尸体从天花板的舱口掉下来的场景(“幽闭恐惧症和一具死尸——这是神经质的头奖”)尤其精彩。

这部电影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中年晚期是充满乐趣和冒险的时期。这对夫妇并没有陷入舒适的生活,而是被这些略显可怕的事件所激发,开始自发行动。

我一直认为,到时候可以效仿,在步入老年时可以期待。然后我查了一下基顿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年龄:46岁。突然感觉不那么好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