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有爱,还是硬演?




       伊姐看电影
       畅销书作者,从事明星专访十余年。分享光影中关于亲子、婚姻和爱的感悟。走心原创,暖心陪伴。
       166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看多了黑化魔幻的离婚综艺之后,我想我们是该回归一下真实夫妻的日常了。
       最近,看了新一季的《妻子的浪漫旅行》。
       没有每天亲一百次,没有霸总宣言,更没有梦幻的王子公主童话故事。
       但意外发现,这群早就没有激情的真夫妻,也好嗑。
       戚薇跟李承铉结婚11年了,在家里还要穿得很保守,不然就会被李承铉“骚扰”。


       戚薇敢问李承铉,我放屁如果臭的话会下头吗?
       李承铉的答案,我这辈子都想不到:“刚开始会,现在你放多臭的都不会。”
       胡静的马来西亚豪门生活,是家里大得像公园,塑料袋打包椰浆饭,16年只生一胎。
       富豪老公姿态低到,不仅会跪在地上给她拍照,连口头禅都是,我是嫁给胡静,我叫静老公。


       亲自躺棺材和胡静体验终点,让包括胡静在内的所有人,哭成泪人儿。
       卢靖姗和韩庚这对,居然成为了最新的宝藏夫妻,而且,韩庚自从跟卢靖姗结婚后,整个风评都变好了。


       每一对,都有惊喜。
       其实仔细观察下来,就会发现,每一对都有自己的课题,和相处的秘诀。


       韩庚是典型的东北直男,沉默寡言,卢靖姗热情大方,又有混血儿的成长背景。
       两人是网友眼中,完全不搭边的人,但这次的综艺,真的拉了一大波好感度。


       他会主动带妻子去商店,给家人选礼物,而不是需要女方绞尽脑汁来想,丈夫家人的需求。


       回家后,他会让妻子去打麻将,自己去厨房做菜,不需要卢靖姗扮演一个传统儿媳的角色。


       给妻子准备的最大惊喜,是用AI复活了卢靖姗的父母。
       爸爸说,我们在这里很好。
       妈妈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你可爱的小宝宝。
       是完全明白妻子心意,直戳心底的诚意。




       当然,这段关系里,我最认可的是卢靖姗的高情商,还有韩庚的家人。
       韩庚带卢靖姗给家人买礼物时,卢靖姗主动提出结账。


       丈夫能为自己着想,卢靖姗也有主动担当,这在丈夫眼中,会是加分项。
       而且,卢靖姗虽然很少和韩庚回老家,但从进家门的那一刻,就和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融入得特别好。
       她先是和韩庚妈妈、姥爷、舅舅、弟弟、表弟等客厅内的所有人都打了招呼,又特意跑到厨房,和韩庚的叔叔、小狗,问候了一下。
       大家不是尴尬的问候,而是每一个人都或拥抱,或搭肩膀。
       绝不是假意或蜻蜓点水,是有肢体温度的问候。




       她会主动跟婆婆说,早就把婆婆当妈妈了。


       吃饭席间,一直称赞饭菜好吃,说婆婆煲汤太美味了,自己能喝一锅汤。


       游戏环节,她直接笑到肚子疼。




       韩庚的家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传统大家庭。
       这个家庭里,很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大家都会“表达爱”。
       韩庚和卢靖姗给姥爷买的衣服,姥爷第一时间就穿在身上,说自己“最喜欢”。




       还会认真摸着卢靖姗的肩膀说,你瘦了。


       吃饭席间,也把卢靖姗拍《战狼2》时,没要片酬的事情拿出来说。
       婆婆把卢靖姗当宝贝。


       全家逮住卢靖姗,一顿好夸。


       别人家里见儿媳都是,为母则刚,你要做个好女人旺三代啊。
       但韩庚家人对他们婚后的点评是:男人呐,一娶了媳妇,就啥都会了。




       开朗的姥爷,还“采访”起了两人认定彼此的经历,他的性格无疑影响了全家人。


       一家都有文艺细胞,姥爷拉琴,妈妈拉起韩庚即兴跳舞,跳完还不忘叫儿子拉起儿媳一起跳。
       游戏环节,卢靖姗笑得坐在地上,家人之间会很自然地互相拥抱。
       全家没有一个扫兴的。
       这氛围,不够偶像剧,但放在真实的家庭里,也足够梦幻了。


       卢靖姗说,韩庚非常腼腆。
       刚开始追求她的时候,每天都和她说早上好、晚上好、吃饭了吗?她以为两人只是普通朋友,后来才明白,这是他关心自己的方式。
       她主动承担了这段情感的“翻译官”。


       两人第一次约会时,韩庚是带着妈妈去的,虽然韩庚不太说话,但卢靖姗说和韩庚妈妈聊得很好。
       卢靖姗父母都已经去世,一定程度上,她需要韩庚这样和谐的大家庭的滋养。
       而韩庚,虽然不爱表达,但也因为身在这个家庭里,无形中透露出的情商和价值观,其实都还不错的。
       中西方身份和爱情观的差异,在爱的滋养下,混搭也能搭出新的语法。


       戚薇李承铉这一对,早年就被贴上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女强男弱的标签。
       但11年过去了,两人没有分开,好像还更默契了。
       这次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更坐实了“完美搭档”的称号。
       戚薇在节目中调侃:“我负责赚钱养家,他负责情绪稳定。”李承铉接梗:“我是戚薇的‘全职老公’。”
       两个人在节目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跑通告。
       戚薇工作密集到来不及水肿,因为睡眠时间短到,刚刚闭眼,就要睁眼,根本没时间肿。
       戚薇在化妆的时候,就能睡着。


       化完妆,几把简单的椅子,就能睡一觉。
       养家的辛苦,肉眼可见。


       但戚薇除了养家之外,也细心地照顾到李承铉的外国人身份。
       她会利用工作间隙,给丈夫普及中国文化,四大名著,她都讲过一遍。


       戚薇的家在成都,所有成都的通告,戚薇都带上李承铉,一起去看看家人,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氛围。
       也会带李承铉参加同事的聚餐和活动,李承铉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熟。
       李承铉说,妻子的社交圈,也变成他的社交圈。
       工作人员是朋友,也是家人,他很享受有共同朋友的感觉。


















       除此之外,戚薇也给到了李承铉私人空间。
       她不会干预李承铉的活动,从来不会问他去哪里聚会,和谁。


       在异地结婚的人,应该明白,这份私人空间,也格外重要。
       因为异地婚姻,太容易完全被圈在配偶的交际圈里,但戚薇将李承铉很个人的这个部分,保护得很好。
       该收的地方收,该放的地方放,是戚薇给李承铉,最舒适的归属感。


       李承铉肉眼可见地日渐“中国化”,他非常骄傲自己有“中国绿卡”这件事。
       直接在线狂炫,他的“中国绿卡”是可以报医保、社保、坐高铁坐飞机,不需要护照扫描,都只刷脸就可以。
       嘚瑟的表情,让我想起村口的二大爷。


       因为长时间在中国,中文比英文还要流利。


       李承铉这边,一直承担着戚薇大后方的工作。
       经常陪伴,照料饮食起居。


       孩子有事情会第一时间打给爸爸,而不是妈妈。


       因为戚薇的行程,李承铉也已经五年没有回美国见家人了。


       戚薇选择先成为自己,再成为妻子。而李承铉看似是软饭男,其实是以退为进的包容,主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以及对妻子的尊重。
       双方的付出,和牺牲,都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季节目中,最圈粉的,是胡静和马来西亚富豪老公。
       虽然现在颜值不行了,但年轻时真有那么几分“梁朝伟”相。




       朱兆祥作为长子,身家超50亿,还被封为“拿督”(相当于省级荣誉头衔),胡静也因此成为首位中国籍艺人“拿汀”。
       有钱有地位,实打实的豪门。


       这档节目之前,胡静的婚姻,一直成谜。
       在网传版本里,胡静老公是马来西亚富豪,比她大13岁,娶了四个老婆,她不仅远嫁,还要在豪门中伏低做小洗衣做饭,伺候公婆......




       但令人意外的是,胡静老公有钱是真的,还没有一丝爹味儿,水灵灵地出场,一夜圈粉。
       在他的自我介绍里,他多次强调我是嫁给你,所以我姓胡,名叫静老公。






       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从各种细节,感受到他“小媳妇儿”的体贴和小心翼翼。
       他们没有和公婆一起住,但朱兆祥担心胡静太想家,直接把岳父母接过来,婚后16年都和他们一起住。
       要知道,很多男性,连从自己父母家搬出去都不愿意。
       胡静在家里录节目,他紧张到失声。




       他说,胡静在忙的时候,他从来都安安静静的。
       胡静化妆,他就闭麦。胡静发短信,他就赶紧躲开。
       胡静早上还没起床,他就去打包大包小包的早餐,但胡静却说“我只吃两口”。


       一家人外出,朱兆祥从来都是躲在最后排,把好的位置留出来。
       胡静完全习惯老公的付出,上车后没有感谢,而是一脸起床气,跟妈妈告状朱兆祥晚上睡觉的时候踢到她。
       有恃无恐得非常明显。






       胡静说朱兆祥睡觉打呼噜,影响她休息,朱兆祥转头就去医院把扁桃体割了。
       节目上,朱兆祥对胡静的称呼是baby、静老公、大王,恨不得把胡静供起来。
       朱兆祥说,他早就自行研习《卑微总裁的自我修养》,永远都不敢凶她,从来把自己放在家里最渺小的位置。




       富豪朱兆祥,为什么能伏低做小到这种程度?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历。
       父母14岁,把他送到北爱尔兰,之后又把弟弟妹妹送过去。
       14岁的朱兆祥,不会英文,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情况下,还要给弟弟妹妹当父母。
       那些生活细节,他早早就懂得。
       成年后的朱兆祥,从事殡葬行业。
       每天由死见生的人,一定是真正认识了死亡,而那些大彻大悟的珍惜,其实就是从死亡开始。
       珍惜、慈悲和包容心,是朱兆祥,每天都在修的功课,他的爱,怎会不强大?










       但这份婚姻中,不仅有朱兆祥的宠溺,也有胡静的清醒和独立。
       胡静没有因为丈夫的财富,就退圈当起全职太太。
       她仍旧坚持着工作,《人民的名义》《人世间》《浪姐》,都是婚后的作品。


       老公和婆婆,还有老公的朋友都是胡静的粉丝。
       婆婆直接把胡静的照片当屏保,朱兆祥的朋友,也是胡静的粉丝,经常让他帮忙约胡静见面。
       家人是以胡静演员的身份为荣的。


       演员光环之外,胡静也尽到了妻子的本分。
       婆婆说,过年过节招待客人,胡静都有帮忙。
       朱兆祥也在给胡静的信中特别提到,疫情期间,胡静照顾家人,累到站着睡着。
       节目播出后,胡静老公跪着给胡静拍照上了热搜。
       但胡静给老公拍照,其实也很卖力,直接压出一字马。


       老公脆弱的时候,她也会甜蜜攻击:
       我是你人生的拐杖,离开我,你可怎么办?




       朱兆祥躺进棺材的那一幕,胡静一边骂,一边哭,打一顿还要亲一口,娇嗔得像个还在热恋的小女生。
       她主动为老公的殡葬工作做解释,网友的风评都变了。


       朱兆祥在节目里,不止一次提到,胡静像他妈妈。
       那些带着笑意的“控诉”,也是被爱的铁证。
       爱这件事情是相互流动的,这一对是很好的示范。
       胡静的母亲,是那种一出场就把女婿从头到脚夸一遍的岳母,“知足吧知足吧”已经成了魔性口头禅。


       而朱兆祥的母亲,虽然没有太多镜头,但她与儿子儿媳、亲家保持着距离。
       当朱兆祥问母亲,为什么十四岁不到,就把他放在北爱尔兰,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时,母亲说:“假如心不狠,没有现在的你。”
       也是清醒无比的母亲了。


       本季《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最不协调的一对,是董力和比利时妻子阿诺。
       妻子明明是很美丽的女孩,婚前还是模特,生了一双儿女,却选择隐婚五年。
       五年里,妻子从没去过市中心,更没和董力一起出门喝过咖啡,一起出去旅行。
       阿诺也没见过董力的朋友,董力也只见过阿诺的父母两次......
       阿诺字字句句把卑微写在脸上:
       “我真的会害怕,这次拍节目会不会伤害他。是不是有人会觉得,他怎么找这样子的女孩。他公开以后会不会对他的工作有影响......”
       妻子付出这么多,但男方那边的态度是:
       为什么结婚?因为有了娃。
       妻子阿诺有什么优点?听话懂事,拎得清。
       为什么来这个节目?因为想给她一个光明正大站在我身旁的可能。
       这片段一播出,全网都在提醒阿诺:你的丈夫,不是顶流爱豆,你这是被拐卖进大山里当媳妇了。


       最让人绷不住的是,董力因为上节目,终于陪女方回了娘家。
       两人在老家登记时,妈妈从包里取出了头纱,给阿诺戴上。
       母亲没参加女儿的婚礼,要用这样的方式弥补遗憾。
       但妻子异国奔赴,丈夫却丝毫没有察觉她的心思。






       有网友说,这一对的问题太大了。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历经40年,追踪研究了700对夫妻,发现高达69%的婚姻矛盾是无解的。
       这个数据,无情地揭示了婚姻的真相:所谓完美默契的伴侣,实际上是虚幻的存在。
       婚姻的本质不是寻找对的人,而是共同创造对的模式。
       不是说他们之间的互动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多少浪漫的存在,结婚几年十几年,那些偶像剧的成分,早就消失了。
       哪怕甜蜜,但每天都是一样的甜度,也会让味觉失真。
       《婚姻故事》里,他们曾经那么爱对方,但到最后却连对视一眼都痛,根源不是没有爱,不是灵魂不契合,而是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责界限。
       婚姻不是真空包装的玫瑰,而是油盐酱醋、房子车子票子,是凌晨三点孩子发烧时,谁起来量体温喂药,是房贷扣款短信响起时,谁默默调亮台灯加班到天明的一地鸡毛。
       夫妻之间与其天天讨论如何为爱情保鲜,不如好好谈一下如何分工。
       婚姻的天平上,悬挂的从来不是甜言蜜语,而是焊在各自掌心厚厚的老茧。
       每一对夫妻之间,都要有一个天平,两个人要像守门员一样坚定地站在那个位置,承担着各自的重量,不偏不倚,不失衡。
       这样,关系才得以舒适、长久。
       我希望这几对夫妻的故事,给到大家一点启发。
       2025年了,所有的婚姻剧本都不是单一定义的存在。
       只要我们更贴近现实,抱着“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多承认对方的存在和付出,愿意为了“在一起”多做一点。
       我们就有更多相处的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