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演唱会盲盒效应后劲太大

       刀郎上海演唱会的盲盒效应余波太强了,刀迷听完《鸿雁于飞》后全懵了,歌曲还能这么创作?


       刀郎北京站演唱结束后,刀迷就推测济南站那天是情人节可能会唱《情人》,或者是《罗刹海市》,没想到唱的是《沂蒙山小调》,出乎众人意料。
       到了上海站,刀迷们又开始猜测了。依照济南站的经验,这次应该会唱《茉莉花》或者《上海滩》,可盲盒打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刀郎不按常理出牌,让人猝不及防。上海站的第一首歌是《情人》,第二首歌是《鸿雁于飞》,这可是前所未闻的,刀郎的所有歌曲里原本没有这首歌,把大家都给整懵了,这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看来刀郎使出了绝招,专门对付这些老六们,这次让你们老实点,不会再把他带偏了。


       当3月1日刀郎唱第二首《鸿雁于飞》的时候,台下的老六们都傻眼了,这是什么呀,听不懂,还有些杂乱呢,电音、念白、小调、昆曲都融合在一首歌里了,刀郎你这是怕我们把你带偏,故意这么做的吧?之前的歌扯着嗓子喊就行,这次简直找不到调了。
       刀郎《鸿雁于飞》首次演唱完后,可忙坏了刀迷和各路大咖们,纷纷到网上搜索,从书本里查找,这歌出自哪里?唱的是什么调?是什么戏曲?念的是什么白?用了什么乐器?
       你发现了吗?刀郎的歌,从来不需要预热,就像《罗刹海市》《翩翩》《花妖》总是横空出世,他也从不解释歌词,让你在懵懵懂懂中听歌,然后你就会鬼使神差的去探究歌曲里深藏的含义,这样就会越听越上头,越听越喜欢。看来这是刀郎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听歌方式。


       当你听完《鸿雁于飞》后,会感觉韵味很足,刀郎开始用电音的唱法,仿佛在讲述过去发生的故事,然后徐子尧用委婉动听的奉贤春调演唱《孟姜女哭长城》,如泣如诉。张旖旎首次用苏州语念白,虽然听不懂,但很好听,很符合歌曲的韵味。还有符合上海人口味的沈羽楚上演的中国最古老戏剧《昆曲》加上江南人喜爱的琵琶乐曲,刀郎在这首歌里下了不少功夫,传统艺术与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简直是给上海呈上了一道满汉全席。


       刀郎能把三千年前《诗经·小雅》里的《鸿雁》呈现给大家,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他的举动感动了鸿雁,3月1日和2日,鸿雁成群结队地飞向外滩的天空,在体育馆上空也来来回盘旋为刀郎助阵,鸿雁在天空翱翔,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方阵,变换着队形,体育馆外场高呼着,刀郎,刀郎,鸿雁来了,鸿雁真的来了!
       上海的本地人说,刀郎没来前的半个月不是细雨霏霏就是阴天,3月1-2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而且温度达到了28度,刀迷们都穿上了短袖,3月3日,刀郎走后,上海就降温下起了雨,这刀郎也太神了,惊天地泣鬼神啊!


       曾用20年为《金刚经》谱曲的刀郎功德无量啊,刀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歌者,他已用穿越的方式,化身为传承华夏五千年文化的使者,为民族民乐演绎出一首首如诗经般古典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的新篇章。
       你听了刀郎的《鸿雁于飞》有何感想,请在评论区聊聊!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刀郎上海演唱会#
       #刀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