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陈佩斯近况截然不同,一人家财万贯,一人因病与妻子分居
朱时茂与陈佩斯搭档表演的小品,堪称央视春晚上最早的语言类节目。他们的作品几乎与央视春晚同步诞生,所以在当年观众心中,朱时茂和陈佩斯拥有极高的人气,深受大众喜爱。
黄金搭档:一辈子的缘分
朱时茂与陈佩斯的携手合作充满了偶然,仿佛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奇妙际遇。1983 年,央视春晚第一年播出,那时的朱时茂和陈佩斯互不相识。他们当时都是北京八一制片厂的小演员,不过各自在专业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陈佩斯由于自身形象的缘故,演艺事业一直未能迎来良好发展;朱时茂虽然形象上稍占上风,可事业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央视春晚播出后反响热烈,1984 年,朱时茂和陈佩斯所在的电影厂接到了当年春晚的演出任务。厂里要求各部门上报节目,朱时茂和陈佩斯自然也在其中。1983 年央视春晚的节目都是提前录制的,受当时时代背景和硬件设施的限制,节目内容形式大多是唱歌、跳舞或者朗诵。朱时茂和陈佩斯一心想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表演小品。于是,1984 年央视春晚的经典小品《吃面条》应运而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品一经播出,不仅为央视春晚的舞台开启了全新篇章,更让朱时茂和陈佩斯的事业步入了新纪元。他们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向他们发出邀请。此后,除了每年在春晚舞台亮相,朱时茂和陈佩斯还得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演出。与此同时,两人的演艺事业也更上一层楼。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84 年之后,朱时茂异常忙碌,几乎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影视剧组,有时甚至同时参与好几部戏的拍摄。在与陈佩斯搭档之前,朱时茂就已经出演了《牧马人》,1984 年后更是声名远扬。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而陈佩斯因为在全国观众面前崭露头角,其喜剧形象被导演和剧组牢记,此后出演了 “二子儿” 系列影视作品,如《父与子》《傻冒经理》《二子开店》等,这些作品都诞生于同一时期。一时间,朱时茂和陈佩斯成为全国人民欢乐的源泉,承载了无数笑点。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那之后,朱时茂和陈佩斯通常会花费大半年时间筹备春晚节目,其余时间则各自忙碌,互不干扰。但由于春晚这个共同事业的纽带,即便他们不常见面,也始终保持着联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们告别央视舞台。
做个干净的 “老艺人”
1999 年,朱时茂和陈佩斯与央视发生决裂事件,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事件本身。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此事的根源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埋下。前文提到,陈佩斯和朱时茂在 1984 年春晚后声名鹊起。1988 年,陈佩斯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录制。因为该节目具有商业性质,现场观众是购票入场的,可就在即将登台表演时,陈佩斯发现现场有电视台的录像机。但在演出前与主办方签订的合约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陈佩斯当场拒绝上台演出,随后舆论风向陡然转变,所有人都以为陈佩斯在耍大牌、闹脾气,却无人知晓背后的真实原因,陈佩斯也从未主动解释。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直到后来杨澜采访陈佩斯时,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才被重新提起。那时,陈佩斯和朱时茂已经结束了与央视的侵权官司,并且离开了待了十年之久的央视舞台。自 1999 年起,央视的舞台上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们二人的身影。
培养接班人
朱时茂和陈佩斯同岁,如今都已年过花甲。过往那些辛酸的经历都已成为过去,对他们而言,现在到了培养接班人的重要阶段。朱时茂年轻时,因独子朱青阳的身体状况,有近十年时间与妻儿身处异国两地。如今,这位 90 后已成长为优秀的电影人,既是出色的电影演员,又担任制作人。朱青阳从国外归来后,积极投身国内影视创作,如今已有多部作品问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值得一提的是,朱青阳回国后,对朱时茂和陈佩斯创作的《吃面条》进行了重新加工和二次创作,让经典节目以全新面貌与观众重逢。时隔 36 年,这一经典节目仿佛是新老两代艺术的交接棒。此时的朱时茂或许意识到,自己当年未能完成的艺术追求,未来有望由儿子继续传承。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与朱时茂相比,陈佩斯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不再表演小品的他,常年活跃在话剧舞台。在儿子陈大愚成长起来后,陈佩斯决定带着儿子为话剧事业贡献力量。话剧舞台是磨炼演员的地方,任何企图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成名的想法在这里都无法立足。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或许在陈佩斯心中,希望陈大愚摒弃单纯追求 “走红”“出名” 的浮躁心态,真正将演员这份职业当作一门艺术去对待。陈大愚也在陈佩斯的悉心培养下,始终践行着演员的使命。能够与父亲在同一领域共同奋斗,对陈大愚而言,或许也是一种独特的父子亲情体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朱时茂和陈佩斯在演艺生涯中留下了诸多艺术瑰宝,然而,他们始终没有获得任何国家级的荣誉和头衔。陈佩斯平日里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头,陪伴着家人和子孙,但在对待艺术时,他那看似吊儿郎当的模样下,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与坚持。在他们心中,一直希望将最纯粹、最宝贵的艺术呈现给电影、话剧以及广大观众,至于是否走红,他们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