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公主换肤”风波:经典改编的“踩雷”之路

真人版《白雪公主》上周末全球公映,成功接过迪士尼“最具争议电影”的头衔,此前这一“殊荣”属于真人版《小美人鱼》。这两部“公主电影”争议如出一辙:白人公主在真人版中被有色人种演员替代。

早在 2021 年,迪士尼宣布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饰演白雪公主时,就炸开了锅,一直“吵”到上映。这个被戏称“黑雪公主”的角色,打破传统设定,引发审美与意识形态的激烈讨论。电影上映后,IMDb 2.0 分、烂番茄 44%新鲜度,社交媒体差评如潮,迪士尼被推上风口浪尖。迪士尼的选角策略是“歌喉优先”,瑞秋·齐格勒凭音乐电影获奖,可这牺牲了视觉效果。她在其他作品和活动中扮相清新,在《白雪公主》里却很拉胯。迪士尼此举是想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后摆脱“白人中心主义”,却陷入“为多元而多元”怪圈。“洗黑”现象将社会议题简化为“肤色政治”,观众产生经典叙事的割裂感。像英剧《安妮·博林》将白人王后改成黑人,收视惨淡。而《汉密尔顿》《魔法坏女巫》等因创新改编或角色特质让观众接受。瑞秋·齐格勒还激化了《白雪公主》的矛盾,她批判原版故事,可新版的改变却差强人意。她与华裔博主的“辱华”风波,以及盖尔·加朵支持以色列,让影片戏外比戏内还“精彩”。经典 IP 改编需尊重观众情感,不能只为改而改,毕竟电影首先要讲好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