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求求大家别再说200亿了,我不想《哪吒2》这么火!

饺子导演票房破200亿了,而且仅用三部作品就登顶全国导演票房榜,可喜可贺。

但是,人在江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我估计《哪吒2》就是饺子的巅峰,他很难再超越了。 原因有以下五个: 导演的创作瓶颈+主创团队的更替 饺子用了整整5年时间来打磨《哪吒2》,期间,剧本修改超100稿、超1900个特效镜头,是常规动画电影的2~3倍。一句台词,一个动态就可能要打磨几个月。 如此用皓首穷经,这已经不能用态度端正来形容饺子导演了,如果非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用变态或者自虐或许更贴切。 但也正因为如此,饺子的创作能力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很难在后面的续集中取得明显的突破!这种事我们在新闻里见过不少:

2004年,名不见经传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世界纪录,夺得冠军。后来虽然他也曾创造过新的世界纪录,但因为健康原因,再也没有机会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如果说核心思想和情感表达是电影的灵魂,那主创团队就是电影成功与否的核心力量! 而如果续集更换主创团队,可能因为对前作精髓理解的偏差而破坏电影连贯性。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笑傲江湖2》就因为这个原因,对原著进行大幅改编,从而引发争议。 资本对创作的干预 续集电影往往因IP的疯狂吸金潜力而被资本方频繁输出,对制片方来说,快速而无须花费更精力的吸金方式就是最优解。 放在《哪吒》系列电影来说,饺子喜欢拍电影,而且对拍电影有一种近似疯狂的认真。他的理想是想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换得观众的掌声。 而制片方现在有耐心却不代表他们会一直有耐心,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 他们当然更倾向于依赖已经验证的成功模式,最快地捞取最大化利益,而至于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绝对不是他们的首选项。

这就像男女两人搭伙过日子,刚开始好的不得了。但时间长了后,一个想拿结婚证,踏踏实实过日子,另一个却只想享受男欢女爱的快感,丝毫没有结婚的想法,你说他们还会在一起吗? 这种例子在电影里也是信手拈来: 比如《变形金刚》续集后来在资本的操纵下,变成了“流水线产品”,不但为了迎合市场,牺牲艺术品质,还在电影里植入了大量广告,最终引发观众反感。 观众的高期待与心理落差 《哪吒2》的成功不但给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观看体验,同时也让观众的心里对导演饺子,对续集都抱有了更多、更高,甚至是非理性的期待。 可是,就像做一件事情要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哪吒2》能在同档期的电影里出圈,同样也离不开这些因素。自己优秀别人菜、春节上映、题材也好,《哪吒2》想不火都难。

但是,不可否认,《哪吒2》也为续集埋下了“难以超越的天花板”。再好的导演,也难免会江郎才尽。而一旦《哪吒3》无法突破创新,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这种打击,对饺子这种对自己有极高要求的人来说,不亚于事业上的滑铁卢。 市场内卷+抄袭模仿 内卷不分行业不分个体,尤其是要AI风起云涌的今天,像饺子导演这种“把自己逼到绝境搞创作”的人越来越少。 与饺子“闭关创作”相比,更多人的想法是:“既然打不过,就去抄袭模仿成功的IP。 所以我很担心很多导演发现动漫题材受众群体更广,《哪吒》、《黑神话悟空》等IP吸金能力巨强,于是都拍些乱七八糟的动漫电影,现在美国佬也准备干这事了。

这不但对电影行业来说是个灾难,对导演饺子也是如此。我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家试想: 《哪吒3》最快要五年后才会上映,这五年里,如果粗制滥造的动漫电影把观众的耐心消耗完了,五年后,饺子会面对怎样残酷的环境? 观众需求多元化+流媒体与短视频的冲击 当代的观众更注重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而非单纯的视觉刺激,《哪吒2》在这点做得不可谓不成功。 但不可否认的是《哪吒2》的台词过于偏向成人化(我儿子说的),这无疑会导致一批低龄观众的流失。 再加上现在短视频平台无所不能,时不时的“剧透”一些剧情,再加上观众碎片化的观影习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足以削弱《哪吒》续集的悬念和观众对它的期待。

不管怎么说,《哪吒2》都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好片子,导演饺子也是注定要进入“中国电影名人堂”的优秀导演。 无论他以后会继续辉煌还是逐渐走下神坛,都希望他不忘初心,用真心和观众交流吧! 个人抛砖之言,不针对任何人。欢迎家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咱们评论区不见不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