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蒋长扬刺杀徐祖平,背后贪赃枉法之谜终揭晓
古装女性成长剧《国色芳华》正火热播出中,这部剧以唐朝为背景,由杨紫和李现领衔主演。
在刘府时,何惟芳便察觉到花鸟使蒋长扬并非表面那般简单,看似是草包纨绔,实则文武双全。
一个人,尤其是身处高位之人,能将自身本事隐藏得如此之深,要么是出于明哲保身的考量,要么是另有狼子野心。
后来,何惟芳到山上采花,不慎误入猎场,被蒋长扬当作挡箭牌,从而推掉了宁王的招婿拉拢。
当时,何惟芳觉得蒋长扬或许是不想与宁王有过多牵扯,所以才装作纨绔模样自保,但又隐隐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直到某个夜晚,她在雨中偶然撞破蒋长扬当街刺杀徐祖平一事,这才惊觉此事可能远超她的想象。
徐祖平乃是两朝元老重臣,更是当今皇帝的老师。天下无数庶民学子,皆对他敬重有加、唯他马首是瞻。唯有他敢在朝堂上与宁王公然叫板。
一方面,他反对宁王推行的新税法,因为他发现朝廷虽连年减税,但地方却对农户征用多项进奉,导致国库钱财减少,而百姓的负担却并未减轻。
另一方面,徐祖平大力推行科举改革,旨在规范选拔制度,严厉打击徇私舞弊行为,惩处那些德不配位之人。
同时,他还借先帝之名,要求重新分配中榜名额,将官学和私学的录取比例由原本的九比一调整为六比四。
这两项奏疏无疑触动了以宁王为首的门阀势力的利益。
然而,皇帝躲在后宫不上朝,朝政由宁王主持,让宁王自己对自己下手,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双方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一方占据道理,另一方则倚仗权势,局面僵持不下,难有结果。
而此时的蒋长扬,忙着煽风点火,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一边替宁王开脱,一边指责徐祖平。
他主打不讲道理只讲立场的策略,不断强调王公贵胄和圣人才是“自己人”,也就是搞“对立”。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两边势同水火、不死不休,而非解决问题。
圣人虽然登基不久且不理朝政,但从花鸟使所拥有的权势以及各方对其的讨好来看,他并未大权旁落。
那么他让蒋长扬拱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是宁王还是徐祖平,他都不喜欢,都要对其进行打压削弱。
圣人的皇位稳固离不开门阀世家的支持,所以不能轻易撕破脸皮。他只是想要收拾宁王,并不想与所有门阀为敌。
但如今宁王是门阀的代言人,要分化他们并非易事,而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把花鸟使蒋长扬推出来,实际上是分化的第一步,让这些门阀除了找宁王之外,还有一个“疏通”的途径。
对于那些宁王摆平不了或者不愿搭手的问题,可以通过花鸟使直接上报给皇帝,这就是所谓的分化策略。
其次,“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门阀世家也不愿意与过于跋扈的宁王合作,他们更青睐一个能够博弈、能商量的上位者,最好是那种明码标价的人。
所以,当宁王自以为可以一手遮天的时候,门阀世家就会倒向圣人。
要想让宁王走向极端,就需要徐祖平在朝堂上不断刺激挑衅他。
然而,徐祖平笼络人心,在庶民学子中威望极高,再加上他是帝师的身份,这也让他不受圣人喜欢。
如果徐祖平真的斗倒了宁王,那么他下一步的目标很可能就是花鸟使蒋长扬,接着便会约束皇权,要求与寒门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
所以,激化两边的矛盾,在宁王动了杀心的时候背后助其一臂之力,先将徐祖平除掉,就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这样一来,庶民学子群情激昂,圣人便可趁机出来主持公道,既能笼络人心,又能迫使门阀贵胄让出部分利益,实现名额分配改革,平息风波。
如此轻易就除掉了徐祖平,朝堂之上再无对手,宁王必然会自信心膨胀,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吃相也会愈发难看。
等到他和门阀世家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嫌隙时,便是圣人和蒋长扬主持“公道”的时机。
蒋长扬暗中招兵买马,笼络各方豪杰,就是为了将来的某一时刻动手做准备。
他是孤臣,也是弄臣,是圣人的白手套。荣华富贵或许会有,但能否善终,非常考验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