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科医生到珠江台主持人,她是广东观众心目中的“低调”女神!

初入医道,逐渐迷茫

上世纪90年代末,徐洁从广州医科大学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并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但从来都不是她的自主选择,而是父母精心为她规划的道路。家里人对医生这一职业寄予厚望:稳定、高尚且能帮助他人。她一向是那个听话的女儿,顺其自然的她在高考填志愿时也默默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医学专业。

进入工作岗位后,徐洁被安排到一家医院的儿科部门。医院的工作节奏紧张而快速,每天轮轴转的站班、接诊、写病历,早已让她忘记了空闲时间的概念。儿科医生的职责尤其辛苦,小患者的治疗更需要细心与耐心——孩子们的哭闹往往让忙碌且体能透支的医生更加疲惫。当面对一位又一位焦急的家长、一个又一个生病的孩子,徐洁固然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好的帮助。

每当深夜轮班结束后,徐洁独自坐在简单的宿舍里,思绪难以平静。她开始思考,是不是还可以有另一种人生?徐洁从小喜欢表达,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她总是那个自信地站在台上发表班级演讲的人,每当她拿着话筒,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畅快的感觉。

在一次与父母难得闲暇相聚的家庭晚餐中,徐洁终于鼓足勇气表达了心中埋藏已久的感受。她告诉父母,她依然尊敬医生的职业,但这份工作可能并不是她的热爱所在。徐洁的态度让母亲选择了妥协,父母最终表示支持,只希望她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

电视台的入职

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往往是艰难且充满迷茫的。广州市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电视台主持人的岗位看似光鲜,却对能力要求极高。起初,徐洁几乎找不到任何入门的机会,对这个圈子而言,她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外来人”。

她开始自学与电视媒体相关的知识,多次到公开的招聘会上观察并学习如何在镜头前展现自己。她也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做实地体验。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镜头、稿件和提词器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她甚至在朋友的建议下报了一个短期的广播语言培训班,每天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发声,提升普通话和粤语表达能力。

终于,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笔试、面试后,她凭借诚恳的态度和勤恳的努力,通过了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考核。2001年,徐洁被珠江电视台选为当时《630新闻》的新主播。对于电视台来说,徐洁是一张“新面孔”,而她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细节仍处在摸索阶段。

徐洁第一次站在摄像机面前时,虽然早已反复排练,但灯光开启的那一刻,她依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与她搭档的徐少辉和江雪鸿都是有多年主持经验的老手,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从容自信。相比之下,徐洁略显青涩,她的表情稍显僵硬,每一次字幕切换总让她有几秒钟的紧张失神。更大的问题是,她的粤语发音不够地道,这在主要面向广东观众的一档新闻节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天的节目播出后,徐洁的表现引发了一些观众的议论。有人说她的语速略显仓促,部分字词发音让人听着略感生硬,还有人评价她的语言组织还不够严谨。

攻克短板,稳扎稳打

面对质疑,徐洁决定不逃避,把这些质疑当作磨练自己的动力。彼时的徐洁夜以继日地学习,无论是粤语发音上的精准度,还是主持语言的逻辑性,她都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训练。她购买了多个粤语发音教材,每天拿着书籍、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她学会把发音的标准与节奏细化到每一个音节,甚至会模仿同时段的资深粤语主播,观察他们的腔调起落和表达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她尽量用粤语与周围的同事交流,以便让这一语言更自然地融入到她的表达中。

为了给自己更多心理上的暗示,她还主动将自己的名字从“徐喆”改成了“徐洁”。在粤语中,“洁”与“简洁”的“洁”谐音,她将这一改名视作期许,要以更加清晰、有条理的风格呈现给观众。

江台资深主持人徐少辉是她当时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徐少辉以其稳重、冷静的台风而闻名,尤其在突发重大新闻时,他总能迅速调整情绪,让整个节目在紧张中保持秩序。而徐洁对此钦佩不已。江雪鸿的主持风格以简洁明快、逻辑清晰著称,她认为新闻播报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观众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每一字每一句皆要精确可达。徐洁从江雪鸿的播报中吸取了许多经验,比如内容的层次感应该如何安排、一套新闻稿件中怎样优化语言表达以确保完整性。

经过这样的历练,徐洁的主持能力稳步提升。她的发音逐渐精准,情绪掌控渐趋成熟。观众渐渐发现,这个曾经被质疑的“新人”已完全融入新闻的节奏,并在荧屏前展现出日益自信、从容的风采。

进入电视台工作几年之后,她逐渐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与喜爱,尤其在老人习惯打开《630新闻》时,看到她温和的面容和清晰的语调,总感到一份可信赖的亲切感。

到了2005年,电视台对主持人团队进行了年度评估,这一年,徐洁荣获“优秀主持人”称号。次年的2006年,她再度捧回这一奖项,成了电视台人尽皆知的典范。

2009年,徐洁以更加辉煌的成就登上全新的高峰。这一年,南方影视集团组织评选“十大金牌主持人”,邀请资深业内人士与观众共同投票,考量候选人的职业素养与行业影响力。在一众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徐洁凭借扎实的台风与多年的积累脱颖而出,跻身金牌主持人之列。

坚守时代,沉稳笃行

《630新闻》从创办之初便以其时效性和权威性为观众熟知,是珠江台的王牌节目之一。在这一舞台上,徐洁付出了二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也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了严谨与亲和兼具的形象。2000年代后期,《630新闻》因节目内容与形式需要与时俱进,改版为《珠江新闻眼》。节目的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原先的新闻事件播报转向视角更加广泛、演播室互动体验更强的综合新闻栏目,而对主持人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相比一些年轻主持人,她并没有被新媒体传播形式所谓“快速、轻松”的潮流牵着走,而是坚持将自己在新闻领域的严谨作风贯彻到新的主持风格中。徐洁从最开始生疏地尝试表达,到后来总结内部经验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她在这一环节中的表现逐渐受到观众好评。

曾经陪伴她多年的徐少辉和江雪鸿,随着年岁渐长逐渐离开主持的岗位。徐洁却依旧站在荧屏前,用从容与淡定诠释“坚守”的意义。面对新人不断涌入电视台,她并未感到竞争的压力,而是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年轻同事。她主动为新人提供经验上的指导,也愿意在节目组的讨论中接纳新人的创意。

尽管时光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在荧屏前,徐洁依然是一贯的淡雅与沉稳,她的语气和眼神中透出的亲和力,让许多观众感到难能可贵。

离镜头外的低调生活

在镜头之外,徐洁却始终保持着低调与克制,或许正因为如此,她更显得神秘且令人敬佩。作为一位名主播,外界对她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细节充满好奇,但徐洁多年来秉持着一条明确的原则:不将私生活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在许多采访中,当记者尝试提问她的婚姻状态或家庭情况时,她总是巧妙地一笑避过,或者用几句话点到为止:“我已婚,有一个孩子,生活很简单、很普通。”对于丈夫的身份和孩子的成长细节,她从未正面回应,甚至在社交平台上,也几乎找不到与她家庭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的这种选择从未被用作炒作的手段,也未成为她职业发展的负担。徐洁曾在一次节目策划会上,面对讨论“名主持人是否可以更贴近大众生活”这一话题时,清晰地表达过自己的立场:她认为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角色是“传递事实和信息”,而非“成为话题中心”。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近年来兴起的“名人主播直播带货”风潮中,徐洁始终未曾涉足。她的同事和同行,很多人开始利用直播平台,结合自己的行业影响力,通过销售商品来拓宽收入来源。徐洁并未追随这股潮流,虽然关于她是否参与的一些猜测时有耳闻,但徐洁却从未在公开场合表态,依旧默默坚守自己的新闻主播岗位。尽管她有过商业节目的合作邀请,但最终,都因为与新闻工作相去甚远而婉拒。

参考资料:[1]毕春梅.电视节目“嘉宾主持”现象探析[J].视听,2015,0(8):108-109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