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豆瓣5.5分,网友评论笑料不断

25年的“春节档”,绝对称得上是近几年国产电影市场中最为戏剧性的档期……

4部大制作的真人电影,居然被两部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和《熊出没:重启未来》打得落花流水。

尤其是那部由徐克执导、“顶流”肖战以及庄达菲领衔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简直“扑”得毫无下限。

它在预售时各项数据都断层领先,可一上映就原形毕露了。上映7天,仅收获5.8亿票房,AI预测总票房也才6.88亿,甚至还不如《熊出没:重启未来》。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部集“预售第一、耗资数亿、经典IP改编、顶流主演以及武侠名导操刀”众多光环于一身的武侠大片,竟然扑得毫无声响……

豆瓣开分仅仅只有5.5分,而且这还是拖了好久(春节档最后一个开分的),不知道粉丝们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换来这个所谓的“佳绩”。

虽然影片质量不怎么样,但是屏外争议却接连不断。豆瓣超38万人评分,粉丝与路人激烈“对轰”,还有那层出不穷的“段子式影评”,共同构成了25年春节档最为魔幻的“景观”。

一、网友神评:从“武侠已死”到“喜剧新生”

要说该片最大的贡献,或许就是意外激发了网友的造梗能力。

1、从“侠之大者”到“恋爱脑集中营”

原著中郭靖的“朴拙”被网友重新定义:“男主用如同AI机器人般的演技,把郭靖的‘木’诠释得淋漓尽致——眼神呆滞、台词生硬,就连哭戏都像是程序卡顿一样。”

黄蓉则从“女中诸葛”沦为“忧郁文青”,有观众调侃道:“女主饰演的黄蓉,就好像刚经历了高考失利,正在桃花岛复读一样。”

而华筝公主的改编更是堪称一绝:“原著里敢爱敢恨的草原明珠,在这部电影里却被改成了‘疯批怨妇’,建议干脆改片名为《射雕英雄传:霸道驸马爱上我》”。

2、从金庸宇宙到“童话世界”

比如:影片中郭靖劝退蒙古大军的那个离谱桥段,被网友封为“年度魔幻场景”——“郭靖对着成吉思汗念完一段‘中学生作文’式的台词后,大汗竟然感动得撤军了?”

3、从徐克美学到“五毛特效”

徐克曾凭借《青蛇》《新龙门客栈》等作品奠定了武侠美学的标杆。

然而本片的特效却让观众仿佛回到了网页游戏时代:“降龙十八掌就像电风扇吹纸片一样,九阴真经的特效不过是透明风火轮,欧阳锋的蛤蟆功好似卡帧的贪吃蛇。”

更荒诞的是,该片评论区变成了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展”。

例如有网友犀利评论:“看着郭靖黄蓉手拉手挡大军时,我真心盼望蒙古大军能给他们来个乱箭齐发”;

“徐克用PPT式的剪辑拍出了有声版《X分钟看完射雕》”;“肖战演郭靖?建议干脆改名叫《AI生成之木头人传奇》”。

这些评论虽然刻薄,但却精准地戳中了影片的痛点——当经典IP沦为流量与资本的傀儡,观众的愤怒最终将以戏谑的方式爆发出来。

二、别洗了,这就是部“大烂片”

面对差评,部分粉丝试图以“黑子恶意评分”“看不懂徐克的先锋表达”来反击,但更多理性的观众却指出了影片的问题所在。

1、PPT式流水账

影片试图通过旁白和闪回,拼凑出34 - 40回的复杂剧情,结果却拍成了“郭靖黄蓉轮流朗诵有声小说”。

江湖线沦为PPT式的快剪,战争线简化得像过家家一样,爱情线则充斥着“琼瑶式狗血”,三条主线就如同平行宇宙般互不相干。

2、女性角色沦为“工具人”

此外,在金庸笔下原本是智谋担当的黄蓉,在电影里却沉迷于“二女争夫”的扯头花戏码;而华筝也从骄傲的草原公主降格为“疯癫备胎”,甚至还出现了骑在郭靖脖子上撒娇的雷人桥段。

结语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或许会以“25年年度烂片”之名被载入影史,但徐克或许会凭借该片在喜剧片市场闯出一番天地。

毕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网友们才会整出这么多新奇有趣的内容,反正小编是被网友的评论笑得够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