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编剧巧妙抛媚眼,揭秘那些我们未曾看懂的文化深意

《九重紫》以古代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窦昭重生后如何改变自己与男主角命运的故事。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外,该剧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遗憾的是,最初很多观众没有领悟到编剧深藏于台词之中的文化内涵,有网友笑称这就像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在故事的第一世中,当窦昭被迫向宋墨透露她曾遭受丈夫及妹妹背叛的经历时,宋墨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意味着男子陷入情网尚能自拔,而女子一旦深陷其中便难以回头,深刻地描绘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当两人共同经历箭伤之痛时,窦昭感慨白居易诗作:“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句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悲惨的命运,同时也讽刺了君臣关系的无常。它既是对自身遭遇的叹息,也是对宋墨命运的一种共鸣。

面对邬善的求爱,窦昭用李煜《渔父词》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我不愿做贤妇,只愿一棹春风一叶舟,花满渚酒满瓯。”表明她渴望过上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

关于婚姻问题,五伯父与窦昭之间发生了争执。此时祖母给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父为子纲,父不慈而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则妻可改嫁。”这番话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女性也有权利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此外,《罗衫记》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讲述徐能寻找杀害亲生父母的仇人最终发现竟是养育自己多年的父亲的故事,隐喻着宋墨与其父亲之间的复杂关系。观看此剧时,窦昭和宋墨讨论了故事结局,实际上是窦昭在提醒宋墨避免重复悲剧。

从“当归”、“二十四孝图”花灯到“填仓节”,再到那首动人心弦的《楼台会》,这些细节都富含深意,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九重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脱颖而出。遗憾的是,由于部分观众习惯于现代视角下的古装剧,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所欠缺,导致未能充分感受到编剧精心布置的文化彩蛋。实际上,《九重紫》的成功离不开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担任顾问的支持,他们确保了剧本中的历史准确性和艺术价值。

优秀的台词、精美的镜头语言以及高水平的表演加上原著粉丝基础,使得《九重紫》成为了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它的成功证明了:只要用心创作内容,观众就会给予认可和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