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师傅》冷知识:廖凡为拍戏练咏春700个小时
《白日焰火》让大家认识了一个影帝廖凡的演技和英姿。
在介绍《白日焰火》之前,倒是想带大家了解一下廖凡的另一部大作 --《师傅》
在2013年以后,《师傅》是国产武侠最好的电影。
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都有点走极端。
只有本片在武打动作和江湖文化的表达上做到了较好的统一;
整个故事情节也颇为流畅。
徐浩峰和他独特的武侠世界
徐浩峰的名字最早被人所知在2006年;
当年他所发表的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在写这部作品时,徐浩峰也被中国武林落寞的境况和大师身上的精神所触动。
从此,徐浩峰开始走上武侠创作的道路。
很快,《道士下山》等作品纷纷出现。
之后,徐浩峰就作为编剧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比如王家卫那部《一代宗师》就是徐浩峰的作品。
从2011年开始,徐浩峰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之路。
在这里说明一下,徐浩峰大学读的就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从《倭寇的踪迹》开始,徐浩峰成为了中国武侠电影一个标志;
在《师傅》之后,他又继续推出了《箭士柳白猿》和《刀背藏身》等武侠电影。
徐浩峰的电影不讲究那些恢弘凌厉的招式和千奇万妙的变化;
他更讲究武侠世界的“规矩”和气度,在搭建武侠世界上也是颇费心血。
影帝廖凡
廖凡作为一个生长在湘江边的汉子,却有着西北男人那种桀骜不驯的气质。
廖凡身上那种十分出色的男人味让他成为了内地男演员不靠颜值靠自己的典型。
廖凡在电影圈里能够出头,完全靠演技,廖凡是个百变人物,他能够准确拿捏人物的气质,演什么就像什么。
在集结号里,廖凡饰演的焦大鹏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的皮条客王耀,是廖凡成为电影圈实力派演员的起步之作。
在此之后,廖凡的事业不断发展。
在2010年,他在《让子弹飞》这部拥有周润发、姜文、葛优、陈坤等众多大明星的男人戏也能杀出重围,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2014年,一部《白日焰火》让廖凡成为柏林金熊奖影帝,也让廖凡的电影事业上了轨道。
在廖凡的作品中,除了《师傅》和《白日焰火》;
小编更加喜好廖凡和胡歌所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
这部电影不仅剧情出彩,而且廖凡饰演的警察更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南方车站的聚会》,在2019年,廖凡担任大反派的《邪不压正》;
更是让廖凡成为了徐峥、段奕宏级别的影帝。
平和却讲究的剧情
民国时间,拳脚师傅陈识(廖凡饰)为了弘扬咏春,来到了天津。
在当地师傅郑山傲(金士杰饰)的教导下,陈识知道了要收徒弟踢八家馆才能开门收徒的规矩。
在踢馆成功之后,这个徒弟则要被逐出武林。
为了能在天津扎根,陈识迎娶了天津本地人赵国卉(宋佳饰)。
在陈识的教导下,徒弟耿良辰进步飞快,成功的完成了踢八家馆的目标。
在踢馆之后,耿良辰被害,而陈识在长期交往中已经和耿良辰产生深厚感情。
最终,陈识用自己的方式为耿良辰报了仇。
影片有一种气质
《师傅》总体来说是一部优秀的武侠电影;
特别是动作场面上,徐浩峰延续了自己不用特技,不用吊威亚,不用替身的传统。
这种拳拳到肉的观感在华语动作片中已经很难看到了;
而影片中的人物虽然是江湖人物,却都有一种气质;
在动作间追求技术,却不置人于死地。
徐浩峰对影片的追求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他在编写《逝去的武林时》采访了许多北方形意门的传人;
这些人对功夫的理解让徐浩峰也形成了自己的功夫理想。
为了功夫拼命练习的廖凡
为了拍好师傅这个角色,廖凡做了不少牺牲。
在接戏后,他每天4点钟就起床,每天花费16个小时,一共坚持了两个月。
据统计,廖凡练习咏春拳的时长超过700小时。
虽然练习时间很长,徐浩峰和廖凡对练习的成果还是没有把握。
为了不让影片失色,两人曾约定,如果廖凡练不出样子,就把拳术改名,不叫咏春。
影片中扮演廖凡徒弟的演员宋洋其实也不是专业的武打演员,为了能让宋洋学到本事。
徐浩峰把宋洋送去了山东泰安的一所武术学校学习武术。
廖凡轻伤不下火线
除了前期的练习,在拍摄时,廖凡要承接多场打斗戏。
这些武打动作让廖凡受了不少伤,他的膝盖,肩膀、肘部都受过伤。
影片大量使用兵器,廖凡也好几次被兵器所伤,有一次还差点被打成骨裂。
虽然频繁受伤,廖凡总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带伤拍摄;
拍摄完之后才去医院处理伤口,这种敬业精神让人赞叹。
影片的其他花絮
在拍戏时,正值盛夏。
在盛夏,演员们要穿着长袍马褂、盔甲、西服等厚重的服饰进行动作拍摄。
在拍摄时,演员们大汗淋漓,却没人喊累喊热。
影片中使用了多种奇特的兵器,比如廖凡所使用的八斩刀。
这是咏春秘传之人才能得到练习八斩刀的技术;
这也是咏春宗师叶问的绝招之一。
在拍摄最后一场巷战戏时,演员们可谓是精雕细琢,为此整整拍摄了11天。
这场戏动用了两台摄影机,单机镜头和双机镜头高达数百个。
整部电影共拍摄了三个月,共92天。
作为一部故事地发生在天津的电影;
剧组却分别到了北京、南京、天津、上海等四个地方。
徐浩峰 中国武侠电影未来的希望之一
在《一代宗师》之后,中国武侠电影已经走入了一个十分平缓的时期。
一方面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故事已经被电视剧“拍烂”,大家都觉得不新鲜了。
一方面是市场对武侠电影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而徐浩峰敢逆流而上,拍摄中国武侠电影,这种勇气本身就十分可嘉。
徐浩峰的导演艺术或许还不成熟;
对艺术片和商业的区别把握也还不到位。
但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未来,还得靠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