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被丁太升痛批太俗,央妈和官媒却下场力挺,谁是小丑一目了然

刀郎的歌,到底俗不俗?

最近,刀郎的南京演唱会算是把互联网彻底点着了。老刀宝刀未老,歌声一出,全场沸腾,妥妥的“爷青回”现场。热搜上更是挂了好几天,连带着那些年被刀郎歌曲统治的MP3时代仿佛也跟着回来了。

可是,就在这热闹劲头上,偏偏有人非要跳出来唱反调,给这把火浇上一盆冷水。谁啊?圈内人应该都不陌生,知名乐评人——丁太升。

丁太升,这哥们儿在音乐圈也算是“老炮儿”了,乐评人、唱作人、唱片企划,甚至还导演过作品。不过,真要说起他的代表作,除了那个年轻人追捧的草莓音乐节,其他还真没几个能让人耳熟能详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每次点评都能精准踩雷,在网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这次也不例外,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刀郎的作品,评价其“太俗”。好家伙,这可捅了马蜂窝了!刀郎的歌,那可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是能让人瞬间回到过去,回忆青春的时代金曲。这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俗不可耐”的东西了呢?

丁太升对刀郎的“看不惯”由来已久,早在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刚发布的时候,他就跳出来说这首歌是为了“复仇”,充满了个人情绪,甚至还暗戳戳地暗示刀郎有“引战”的嫌疑。结果,央视爸爸直接下场力挺刀郎,说《罗刹海市》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社会寓意,可不是什么“复仇”这么简单粗暴的解读。

可丁太升压根不care,这次更是直接开麦,对刀郎的作品和为人进行了一番“高谈阔论”。

他先是“勉为其难”地承认了刀郎的优点,说他没被名利冲昏头脑,没有趁着热度去捞钱,这在如今的娱乐圈实属难得。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开始阴阳怪气地说,跟刀郎同期走红的还有《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猪之歌》这类网络歌曲,言下之意,刀郎的音乐水平也就比这些“口水歌”强一点,根本上不了台面。

好家伙,一句话直接得罪了四拨人。不仅把刀郎归类到网络歌曲的行列,还把其他几位歌手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这波操作,真是“杀人诛心”啊!

当然,丁太升的“毒舌”还没结束。他继续“开炮”,说刀郎的作品跟那些音乐公司制作精良的歌曲相比,简直就是“粗制滥造”,旋律流俗,歌词更是媚俗不堪。甚至连刀郎的专辑《山歌寥哉》都被他批得体无完肤,说这专辑被专家和粉丝过度解读了,根本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高深。

最后,丁太升还不忘给所有音乐人都“上上课”,说不要去“神化”任何一个音乐人,包括刀郎。在他看来,刀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只是因为他“幸运地”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而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多么优秀。

丁太升这一番“高见”一出,不出所料,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也有人反驳说他太片面,音乐本来就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刀郎的歌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正是因为它唱出了普通人的心声。

民意与“权威”的交锋:谁才是音乐的评判者?

刀郎作品的争议,其实一直存在。

早年间,汪峰就曾公开批评刀郎的音乐是“流行音乐的悲哀”。杨坤也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刀郎上台唱歌,他会觉得“很不舒服”。至于那英,虽然她并没有说过“刀郎的歌是农民听的”这种话,但她对刀郎作品的“不屑一顾”也是肉眼可见的。

这几位在当时都是乐坛的“大咖”,他们的言论自然也代表着一定的话语权。在他们的“权威”评价下,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开始质疑刀郎作品的“格调”,认为他的歌“土”、“俗”,缺乏艺术性。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刀郎的演唱会场场爆满,歌迷们听得如痴如醉,甚至还有人因为太过投入而忘情跟唱,这难道不是对刀郎作品最好的肯定吗?

网络上,刀郎的歌曲被无数人翻唱,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模仿刀郎嗓音的“刀式唱法”。他的歌曲视频在各大平台的播放量更是居高不下,这难道不是大众对刀郎音乐的认可吗?

更重要的是,刀郎的音乐作品不仅得到了普通大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央视官方就曾多次力挺刀郎,认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学者专家们也对刀郎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甚至将其作为教材,用来分析研究中国民俗音乐和传统文化。

主持人王小骞曾用“高级”、“深刻”、“感人”、“真实”、“质朴”、“直击人心”这六个词来形容刀郎的歌曲,认为他的音乐能够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是因为他唱出了普通人奋斗路上的心声。

主持人李小萌也对刀郎的专辑《罗刹海市》、《翩翩》、《山歌寥哉》等进行了深度剖析,认为刀郎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唤醒了人们对民俗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浙江文旅更是多次将刀郎的歌曲作为宣传片的背景音乐,用刀郎的歌声来展现浙江的秀丽景色和人文风情。

这么多官方媒体、学者专家、专业主持人都对刀郎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难道说,这些“权威人士”的耳朵都“集体失灵”了,只有丁太升才是真正的“音乐鉴赏大师”?

其实,答案很简单,音乐从来就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它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刀郎的歌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正是因为他唱出了普通人的心声,唱出了大家想说却说不出来的心里话。

至于那些所谓的“专业评价”,有时候真的不必太过在意。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好不好听,值不值得听,最终还是由听众自己来判断。

丁太升之流,总是喜欢站在所谓的“专业角度”,用一些高深的理论和晦涩的词语来评价音乐作品,仿佛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音乐的奥妙。可他们却忘记了,音乐最本质的力量,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触动。

刀郎的歌,也许在编曲、制作上并不那么“精良”,但他的歌词却朴实无华,直击人心;他的旋律也许不够“复杂”,但却朗朗上口,容易传唱。更重要的是,他的歌声中充满了真情实感,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很多人说刀郎的歌“土”,说他的歌词里总是离不开“姑娘”。可他们却没有看到,刀郎的歌中,除了爱情,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

刀郎的成名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的是爱情,更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歌曲中那句“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不仅唱出了恋人之间久别重逢的喜悦,更唱出了无数人心中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冲动的惩罚》唱的是爱情中的无奈和遗憾,更是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歌曲中那句“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酒,你就不会相信,我可以一夜之间长大”,唱出了多少人在感情中迷茫和无助的心声。

《罗刹海市》则更是跳脱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以一种荒诞讽刺的手法,映射出社会现实的种种怪象。歌曲中那句“勾勾营当,雄鸡唱”,更是成为了一句网络流行语,被用来讽刺那些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现象。

刀郎的音乐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生活的百态,也照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他的歌声,就像是一股清流,流淌在喧嚣的尘世,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如今的刀郎,已经年过五旬。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而是经历了人生风雨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淡定。

他已经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也不再需要去迎合谁。他只需要做自己,唱自己想唱的歌,写自己想写的词,这就足够了。

演唱会上的掌声,网络上的支持,都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至于那些质疑和批评,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

时间会证明一切,历史会记住一切。

那些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终究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传下去,成为经典。

而那些哗众取宠、故作高深的“评价”,最终只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遗忘。

刀郎的歌,到底俗不俗?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相信,那些真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一定能够听懂刀郎歌声中的真情实感,一定能够感受到他音乐的力量。

因为,刀郎的歌,唱的是人生,是人性,是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你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
  • 0

    呵呵

  • 0

    雅蠛蝶

  • 0

    哇嚓

  • 0

    呜呜

  • 0

    哈哈

  • 0

    么么哒

  • 0

    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