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大结局:阔别三年的巴太重返草原,并不仅仅因为文秀
巴太为了救下心爱的姑娘文秀,不忍心杀害了自己精心呵护的马踏雪。因为伤心过度,他一走就是三年,杳无音信。
三年后的除夕夜,巴太回来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相信他和文秀的爱情会延续下去。毕竟草原上有他们曾经懵懵懂懂又美好的回忆。
当然巴太重返草原,并不仅仅因为文秀,更是为了他亲爱的父亲。
回到草原的巴太,一改往日的形象,减掉长发,变成了干练利索的短发。因为他的父亲苏力坦曾经说过,他不喜欢儿子一头长发,他想给他减掉。
变成短发的巴太,其实更是和过去做个告别,三年的时间让他完成了蜕变。
巴太是一名优秀的养马人,他的愿望就是培育出优秀的赛马。因为哥哥去世,父亲苏力坦的心愿则是希望他回到草原放牧。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巴太暂时选择回家帮父亲放牧。但是他的心思却一直在养马场,那才是他希望做的事,为此父子俩也没少过争吵。甚至有一次,苏力坦还动手打过巴太。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很僵。
这是老一代人和年轻一代人思想观念上的碰撞。但是两个人的心里都彼此装着对方。
古尔邦节那天,苏力坦找到巴太,化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苏力坦对巴太说道:
“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鹰不能养了,猎不能打了,枪也要没收了,大家转场也不再走仙女湾小道了,都开着车走公路。你也不想放牧,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我想不通。”
作为老一辈的放牧人,苏力坦喜欢的生活一直在消失。他也很无奈。但是最后他想通了,他只希望巴太留在草原,起码自己还能过上游牧的生活。夏天结束后,巴太可以回马场继续上班了。
听到父亲的这般叙述,巴太留下了泪水。这泪水里包含着感激,甚至是怜悯。
父子两个人之间其实都在作出妥协。这可爱的亲情啊。对于特别喜欢养马的巴太来说,他也不会一开始就答应父亲回到草原。父亲打了他,他依然会去放牧。
巴太喜欢养马,就像文秀热爱写作一样。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心中的那份炽热。
尤其是踏雪,巴太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来疗愈它。他怎么能舍得。踏雪的离开,其实并不亚于失去亲人的那份痛苦。巴太崩溃了,他不敢面对心爱的文秀。暂时离开草原,也许是是他最好的选择。
张凤侠对女儿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仁夏牧场那么好,为什么牧民还要不停地转场?他们要给夏牧场时间,让它休息,好让牧场里的水啊草啊重新开始恢复丰茂,这样子来年的时候,牧民才能够带着牛羊更好地回来,给他点时间。”
母亲意在告诉文秀,要学会等待。因为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巴太用三年的时间来治愈内心的伤痛。
三年的时间,他一边用来治愈,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愿被人打扰。他是在和喜欢的生活好好告别。
生活就是这样,总不会事事如意。就像苏力坦,他喜欢的生活都一样样地消失了。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卖掉一半的羊马,在草原上继续放牧。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巴太和文秀在桦树林确定心意时,他曾问过文秀,如果他不能去北京的话,他们还能在一起吗,如果他不去的话,文秀还会喜欢他吗。其实这时候,巴太已经产生了留在牧场的想法,他要陪父亲一起放牧。但是他自己还不能那么确定。
当文秀问巴太是否要回马场工作时,巴太是这样回答的:
“当然想回马场,那也是我想过的生活。本想着等叶尔达那长大后,能陪着爸爸一起放牧。可是现在托肯改嫁,要带走孩子的话,家里就没人放牧了,我只能就留下来。”
巴太内心的矛盾再一次被激起。
随着踏雪的突然离开,这根绷着的弦终于一触即发。巴太的内心很痛苦。他喜欢的生活也正悄悄地离他而去。
三年之后巴太重返草原,是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他要回来陪父亲一起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