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带你见证热血抗战传奇!
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近日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了。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点作品,这部改编自“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影片早就火了起来——预售票房轻松突破2000万,微博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更是超过10亿,成了这个暑假最让人期待的主旋律大片。
故事发生在1942年深秋的东海洋面上。当时,日军货船“里斯本丸”正偷偷运送1800多名英军战俘前往日本,没想到中途被美军潜艇击中,最终在舟山群岛附近的海域沉没了。世代靠海吃饭的东极岛渔民,就在这场惊涛骇浪里,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选择。
电影一开场,就用近乎纪录片的镜头还原了那场灾难:爆炸声猛地撕裂海面,船体断成两截,战俘们穿着单薄的囚服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挣扎,日军的机枪还在甲板上疯狂扫射。渔民胡老大(朱一龙 饰)正驾着小渔船准备返航,儿子阿武(吴磊 饰)突然喊起来:“水里有黄头发的洋人!”胡老大回了句带着海腥味的话:“管他哪国的,先救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成了整场营救的开始。
接下来的剧情里,导演管虎和费振翔用细腻的笔触,把人性里的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300多个渔民摇着小舢板冲向沉船,有人被流弹打中,有人被漩涡卷走,场面惊心动魄。胡老大的妻子(倪妮 饰)带着岛民们烧姜汤、缝伤口,可当日军来搜查时,她悄悄把3名英军军官藏进了猪圈的夹层里。后来刺刀都抵到喉咙了,她还硬气地说:“海里捞的鱼,养几天总得放回海里去。”这句藏着隐喻的话,把中国人的骨气和智慧全道尽了。
为了演好角色,主演们提前两个月就进岛体验生活。朱一龙跟着老渔民学摇橹,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吴磊在零下5℃的海水里反复拍落水戏,后来引发肺炎也没停下;倪妮跟着岛民学织渔网,硬生生晒黑了三个色号。这些细节让角色跳出了“高大全”的框框——胡老大想救人,又怕连累家里人;阿武从怯生生的少年长成了撑船的主力。这种普通人身上的英雄主义,反倒更让人觉得真实。
幕后团队的用心也特别让人感动。为了还原1940年代的东极岛,剧组花了六个月在海岛上搭实景,把当时的渔村、码头、渔船都一一复刻出来。水下摄影团队在20米深的海里拍爆破戏,单是“沉船”这个场景就拍了47天。特效总监说,影片里70%的海浪镜头都是实景拍的,“我们就是想让观众感觉到,那不是电脑做出来的浪花,是真能让人眼眶发热的历史重量。”
影片试映的时候,收获了好多好评。有观众看到片尾“384名英军战俘被营救”的史实字幕,当场就哭了,说:“课本里就一句话的事,原来藏着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看完也发了文:“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是中英两国人民共同的勇气勋章。”
作为第一部聚焦渔民救俘题材的抗战片,《东极岛》没走宏大叙事的老路。当胡老大对着英军战俘比划“我们都是被欺负的人”,当不同语言的“谢谢”在海风吹拂中交织,影片用最朴素的善意,把“反法西斯同盟”的深层意思讲透了。
现在的东极岛,当年那些营救者的后代还在讲着这段历史。电影里有句台词:“大海记着所有事。”或许这正是创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有些故事不能忘,就像那些在黑暗里举着灯的人,永远都该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