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都走了,师承还吵不停?裘英俊曝背后另有隐情
杨少华走了十来天,相声圈又为他师承那点事儿吵翻了天,94岁的老爷子的名字被拎出来反复争论。
有人咬死他是“海青”(没师承的江湖散人),有人捧他是正儿八经的宝字辈传人。
这场架吵得连路人都纳闷:
人都没了,这名分真有那么要紧?
其实这事儿得往回倒八十年。1944年,12岁的杨少华在启明茶社当小杂工,端茶扫地混口饭吃。茶社老板常连安的儿子常宝霆看他可怜,硬是求老爹给他个学相声的机会。
常连安大手一挥,指着台柱子郭荣启说:“这孩子归你了!”可问题来了:
按相声界规矩,拜师得“摆知”——
办酒席请同行见证,徒弟磕头奉茶。
杨少华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饱,哪有钱摆知?
郭荣启碍于常家面子没拒绝,但也只当收了个临时工。后来杨少华给郭荣启蹬三轮、拎包跑堂会,师徒名分始终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于是,争议的雷就这么埋下了。
郭荣启晚年被问起杨少华是不是徒弟,只含糊道
:“他家里穷,混口饭吃不容易。”既没认账也没拆台。
倒是马三立仗义,
1979年直接把杨少华塞进天津曲艺团,还让他给亲儿子马志明捧哏。
后来,
马三立编相声家谱时,大笔一挥把杨少华写进郭荣启门下。
结果马志明不干了:
“认了他,我不得管他叫叔?”
于是有人不想认,所以杨少华亲儿子杨议台上就砸挂
:“我们家哪算相声世家?我爸和我都是海青!”
可裘英俊最近爆料,掀了老底儿。
他找到当年写家谱的刘国器,对方拍胸脯保证:
“家谱是我和赵广志写的!挂马三立名儿只为好出版,压根没‘硬塞徒弟’这出戏。”
裘英俊还怼网友:“
郭先生要真不认,早跳出来骂街了,能忍几十年?”
这话在理——当年郭荣启被批斗,全靠“杨少华是我徒弟”的借口才躲过“剥削阶级”帽子,说师徒俩互相救命都不为过。
更耐人寻味的是相声三大家的态度。
常家常宝霆亲口认杨少华是“师弟”;侯宝林给他捧过场;马三立更不用说,连义父都当了。
说到底,吵的不是师承,是江湖规矩的“面子”。
老派觉得“没摆知=野路子”,可杨少华晚年和赵伟洲搭伙说的《肉烂在锅里》,包袱响遍京津;《杨光的快乐生活》拍九部,老百姓谁管他师承?
如今他徒弟张永久给郭德纲捧过哏,儿子杨议拜了侯耀华,徒孙辈都吃上相声饭了。这传承不比一纸名分实在?
裘英俊一句话点破天机
:“有些人是借骂杨先生显摆自己懂规矩呢!”
这话毒辣,
当年杨少华北漂住侯宝林家蹭饭时没人提师承,等他靠《为您服务》登上春晚,反倒都来“肃清门户”了。
老爷子坟前香还没点完,这场架估计还得吵几年。
但看着天津街头放《杨光的快乐生活》重播时路人咧嘴一笑,忽然觉得:
让观众乐了八十年的,从来不是师承名分,是台上那股子烟火气里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