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如来佛祖离世,生前将妻子当女儿宠,85岁不图名利
这位86版《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扮演者,朱龙广,走了。
在《西游记》里,他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眉目低垂、语气平和,一句“施主请起”,威严中带着慈悲,仿佛真的是佛祖下凡。
2025年8月2日,朱龙广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六小龄童第一时间发文悼念:“永远的如来佛祖,走好。”而很多人,也在这天想起了童年,那个坐在电视机前,被他的一瞥一笑震得不敢说话的自己。
他是真正的老演员,也是一个,把角色活成信仰的人。
朱龙广1939年出生在西安。
少年时读书不错,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外交官,穿着西装,讲着外语,代表国家走向世界。
但人生有时,就是靠拐错弯来成全的。
当年高考,他填了国际政治专业,结果因为调剂,被分到了兰州艺术学院表演系。
他本不服气,觉得自己是被发配来了这个行当。
谁知道,一进排练厅,他就被迷住了。他说:“我站上舞台的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灵魂安静。”
后来,学校体检又误把他诊断为肺结核,他被迫休学,回到家乡疗养。
那会儿,宝鸡话剧团在招演员,他稀里糊涂去试了一个《降龙伏虎》的男主角,演完后竟拿了个全国大奖。
有些事,命中注定。
他没能做成外交官,却成了一个有实力的演员。几十年后,他演成了“佛祖”,这世上再难找到第二个。
朱龙广真正出名,是因为一部你我都看过的老电影《地道战》。
他演的是民兵队长“高传宝”,一个正气凛然、胆大心细的角色。
那个时代,这类硬汉最得观众心。
可他拍这部戏时吃了不少苦。
有一场戏,是从两层楼高的树上跳下来。导演本来找了替身,但朱龙广坚持:“不能用,我来。”
结果他落地时没站稳,膝盖直接骨裂,现场送医,缝了十几针。
之后三十年,这条腿跟着他一起走遍大江南北,拍戏收工后一瘸一拐是常态。
到1999年,他终于装上人工关节才稍微轻松些。
他常笑说:“这条腿早就不是自己的了,全是钛合金。”
朱龙广的婚姻,没有狗血剧情,有的只是互相陪伴。
1961年,他22岁,是部队文工团的青年骨干。
有一次演出,他看到一个才14岁的女孩在练唱,认真、干净。他看了一眼,就记住了她。
女孩叫吴惠芳,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两人没有过多交集。
等到几年后,两人一起拍戏,一来二去熟了,他才说了第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你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那次。”
他喜欢她认真不娇气,她喜欢他做事踏实、话少但靠谱。
他们的感情没有惊天动地,但很温馨。
结婚之后,朱龙广特别顾家。
三个女儿,他亲力亲为带大,连缝衣服都不假他人。
吴惠芳感冒了,他半夜骑车去买药;家里灯坏了,他拿着工具一修就一下午。
他们的婚姻,走了58年,没有绯闻,没有争吵,就像温火慢炖的一锅汤,清淡但醇厚。
她说:“他是我一生的依靠。”而他,直到去世前还留下一张与她的合影,说:“这张照片,是我们一起演人生的纪念。”
1986年,《西游记》开拍。
这个神剧,从孙悟空到猪八戒,每个角色都选得极挑剔,到了“如来佛祖”这一角色,导演杨洁更是挑了十几个演员,都不满意。
有人说:“就几场戏嘛,差不多就行了。”
但杨洁不愿妥协:“这个角色不能错,一错全剧气质都不对。”
有一天,化妆师突然提议:“试试朱龙广?”
导演半信半疑地把他请来,一化妆,镜子一照,全场安静了。
“这就是如来。”
朱龙广演这个角色,台词不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戏份不多,但每一个眼神都含着慈悲。
拍摄间隙,当地百姓看到他,竟然跪下磕头。
他慌得不行,一边扶人一边说:“施主请起,我不是佛祖。”
还有传说说得神乎其神,在西北拍他出场时,原本大旱不雨,他一坐上莲花座,天就下起小雨来;而拍观音那边,本来阴雨连天,她一现身,天却晴了。
真假已难分辨,但那一身佛光,确实只属于他。
他不是真佛,但他让人信。
朱龙广的晚年,非常低调,不炒作,不上综艺,也不接商业活动。
他喜欢画画,最喜欢画梅花:“雪里开,风里挺。”
他常对学生说:“演戏不是扮演,是让角色住进你心里。”
85岁那年,他还在接戏,有一次,剧组想派车接他,他婉拒:“地铁能到,我自己来。”
他背着布包,一手拎着茶杯,从北京五环外坐车到片场,准点从不迟到。
工作人员看他腿不好想扶他,他笑说:“这条腿不怕走,怕闲着。”
他是那个时代出来的演员,不耍大牌,他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演好戏。
2025年6月,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西游记创作史》纪录片签名现场。
虽然眼里已有浑浊,脸上布满斑点,但声音仍然洪亮。
他写下“如来”二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这是他最后的告别:
佛祖归位,众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