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持老底被扒?被质疑作秀、与释永信是同类人,仅3天挽回口碑
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难道真要砸在释永信手里了?新住持释印乐上任,又是免费香又是开放资料,这波操作到底是真心革新,还是换汤不换药的“作秀”?咱老百姓雾里看花,是该拍手叫好,还是再等等看?

释印乐接手的,可不是个香火鼎盛的清净地,而是一个被前任住持玩坏了的“商业帝国”。要说这释永信,也是个人物,硬是把千年古刹搞成了上市企业,寺里寺外,哪哪都透着一股“人民币”的味道。如今,新官上任三把火,释印乐大刀阔斧地砍掉了那些让游客们怨声载道的“坑”,不再强制你买高价香,也不用为了看几页资料掏腰包。这架势,颇有几分“拨乱反正”的意思。

可就有那么一些“吃瓜群众”,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记者好不容易逮着释印乐,想采访两句,结果人家云淡风轻,打个招呼就走了。这下可炸开了锅,有人说:“哟,这是装清高呢?明知道大家关注着少林寺,还故意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肯定是想博好感!” 这话说得,就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住持的工作是啥?是管理寺庙,弘扬佛法,又不是当网红,天天在镜头前抛头露面。人家低调一点,难道就一定是“作秀”吗?这年头,干啥都有人挑刺,做好事也得提防着被人扣帽子,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光看表面功夫还不够,关键还得看疗效。少林寺能不能重拾信誉,还得看它能不能摆脱“商业化”的泥潭。说到这“商业化”,就不得不提一下释印乐的老本家——白马寺。

有人问了,白马寺在释印乐的“农禅制度”下,每天就靠那点门票钱,是怎么活下来的? 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白马寺也早就“商业化”了! 2006年,在释印乐的牵线下,印度在白马寺旁边建了个印度风格的佛殿,那叫一个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这钱从哪儿来的?可不是从香客身上搜刮来的,而是释印乐从印度“化缘”来的1000万人民币!

这招厉害了,不花老百姓一分钱,不仅让寺庙更有文化底蕴,还促进了中外交流。 同样是“商业化”,这境界,这格局,立马就高下立判了。

再看看释永信,他的“商业帝国”是怎么运作的?上香的钱都去哪儿了? 坊间传闻,释永信的私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豪车豪宅,一样不落。 虽说他也往寺庙建设上砸了点钱,但仔细一看,那些都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就说少林寺里那块显眼的功绩碑,上面刻的都是释永信的“丰功伟绩”,结果呢?他一出事,这碑上的内容立马就被抹掉了。 还有那方丈室,门口的对联,上下联开头俩字连起来就是“永信”,进去一看,全套红木家具,各种讲究的办公用品,简直就是个“土豪”的办公室。 难怪有人调侃:“你对佛祖许下的愿望,全让和尚给实现了。”

一句话概括:释永信的“商业化”,是“取之于民,肥了自己”;而释印乐的“商业化”,是“取之于外,用于寺庙”。

释印乐想让大家说一句:“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 这愿望能不能实现,还得看他能不能顶住压力,守住底线。 这少林寺的水太深,一不小心,就容易“湿了鞋”。 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只能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佛门清净地,真能迎来清净的一天吗? 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