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改行当演员,47岁破演技天花板,王骁凭啥?

王骁,出身演艺世家,却并未继承母亲那惊艳的容貌。他低调地跑了十五年的龙套,才终于跻身演艺圈的顶端,成为如今的演技“天花板”。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新人,到27岁才入行的王骁,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稳坐“叔圈”演技的巅峰,证明了实力与努力才是演员成功的关键。

最近,王骁参与主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于7月22日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这也是他第二次全程使用南京本地方言演绎角色。这部影片深刻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王骁在接到这个角色时并没有多少信心,甚至曾有意退出。但是在和副导演交流剧情之后,他深受感动,短短25分钟内就两度差点泪目,最终决定接下这个重要的挑战。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伤痛,作为演员,王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尽管他在电影中并非主角,只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照相馆店长,王骁却毫不马虎。在电影开拍前,他专门提前三个月赴南京考察,向当地的老摄影师学习技术,甚至为了拍摄手指被药水泡破皮,他也从不抱怨。王骁潜心钻研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一个身处战火中的普通人心中的悲痛和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之所以如此严谨、用心,不仅仅是出于职业的责任感,更与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王骁的父亲是著名的舞台剧导演,母亲则是曾在《西游记》中饰演女儿国国王太师的演员,曾获得过金鸡百花奖等多个奖项,而爷爷更是京剧演员。这样的家庭艺术氛围,对王骁的影响深远。

然而,王骁并非一开始就走上了演艺之路。因为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一度被逼出国留学,学习理工科专业。他先后赴俄罗斯和加拿大留学,并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那边工作了六年,虽然事业有成,王骁心中始终有一个未曾放弃的演员梦。这份梦想的种子,早在他五岁时就悄悄埋下。那时,母亲王馥荔捧回金鸡百花奖最佳女配奖项,小小的王骁捧着母亲的奖杯,深深感受到荣誉的光辉,那一刻让他产生了对演艺事业的无限向往。

不过,现实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挑战。王骁并没有继承母亲的美丽容貌,也没有父亲那种天生的艺术气质。长相普通,甚至有些土气,这也成为了他父母反对他进入演艺圈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王骁心中的梦想始终未曾熄灭。经过多年的挣扎和自我调整,最终他还是决定放下已经获得的学识和成就,毅然回国,重新开始。

2004年,王骁带着满腔孤勇回到国内,决心向父母证明自己。他开始疯狂减肥,每天坚持跑步和节食,从180斤减到120斤,终于打动了父母的心。此时他27岁,身边的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事业小有成就,而王骁却为了梦想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即使如此,他也只能从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做起,因为资本的现实与他没有出众的外貌和背景,他很难成为大众喜欢的明星。

但王骁从未放弃,他把每个角色都当作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会。无论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司命,还是《三大队》中的马振坤,亦或是《流金岁月》中的杨柯、《狂飙》里的杨健,王骁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深刻印象。他从不重复自己,总是在追求角色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三大队》中,他的马振坤一角让他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第37届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这一奖项让他回忆起小时候五岁时捧起母亲奖杯的情景,时隔三十多年,他终于捧回了属于自己的奖杯。

在获奖时,王骁特别提到了自己已故的父亲:“他是我的表演启蒙老师,教会我一切,直到今天我都受益匪浅。”可见,父母对他的支持和教诲是他取得今天成功的关键。小时候,王骁其实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因为不听话被老师请家长。一次,母亲王馥荔不得不出面,面对老师的批评,王馥荔感到羞愧并流下了眼泪。看到母亲的泪水,王骁也不禁眼眶湿润,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从那时起,他开始懂得母亲的辛苦,也对父母的教诲愈加珍惜。

对于角色的挑选,王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演《逆行人生》时,他为了更好地演绎外卖员这一角色,特意去观察外卖员的细节,甚至亲自穿上破洞的袜子,贴上胶布在电动车雨棚上。黄渤曾经夸奖他:“他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演员,能够迅速融入各种环境,完全不违和。”王骁的演技无论是穿上西装扮演白领,还是带上围裙在菜市场吆喝,都能恰如其分,生动真实,始终贴近生活。

尽管王骁27岁才正式进入演艺圈,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算晚,但他从不气馁。他并不追求成名,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事业。他选择接演的每个角色,都因为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如今,47岁的王骁已经成为了内娱“叔圈”的演技天花板,凭借对每一个角色的认真态度和努力演绎,深得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正如一句话所说:“天道酬勤。”没有出众的外貌和强硬的资本,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和努力,王骁通过自己的钻研和执着,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果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