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大陆女星:她们的美与才华,为何今天仍让人念念不忘?
说起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演艺圈,那真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港台明星的风头正盛,但大陆也随着改革开放,涌现出一批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女演员,她们用作品和角色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
比如朱琳,北京姑娘,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她刚踏入演艺圈,一部《小院》让观众记住了她的名字。到了1985年,她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女儿国国王形象,至今仍被奉为难以超越的经典。那一颦一笑,柔情似水,至今仍是无数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后来她不仅拿奖拿到手软,还跨界舞台剧和有声小说,实力不减当年。
还有陈红,江西美人,17岁出道,凭借超高颜值和扎实演技一步步走红。2000年的《大明宫词》里,她饰演的太平公主惊艳众人,后来转型制片人,监制的《长津湖》等电影更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袁立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位,浙江姑娘,从小就和文艺结缘。1993年初登银幕,1998年的《汉宫飞燕》让人眼前一亮,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杜小月更是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闺女”。
看到这些名字,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感慨:那个年代的女演员,怎么个个都那么有味道?
她们的美,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脸,而是各有特色——朱琳的端庄温婉,陈红的明艳大气,袁立的灵动俏皮,每个人都能让人一眼记住。更重要的是,她们不光有颜值,还有演技!
现在的娱乐圈呢?满屏的滤镜、美颜,演员们演戏靠瞪眼、靠配音,甚至靠抠图。而八九十年代的女演员,哪个不是实打实地拼演技?朱琳的女儿国国王,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心碎;陈红的太平公主,一抬手一投足都是戏;袁立的杜小月,灵动自然,仿佛角色就是为她而生。
再说敬业精神。那时候的演员,为了一个角色能琢磨几个月,甚至亲自上阵完成高难度戏份。而现在呢?轧戏、替身、迟到早退成了常态,演技不够,热搜来凑。
更让人唏嘘的是,那个年代的演员,很多都低调踏实,不炒作、不卖人设,靠作品说话。而今天的明星,动不动就买热搜、炒CP,真正让人记住的角色却寥寥无几。
难道是我们对演员的要求变低了?还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变了?
八九十年代的女演员,用实力和作品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明星。她们的美,不止在皮相,更在骨子里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而今天的娱乐圈,或许该好好反思:演员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是流量?是热搜?还是真正的好作品?
你觉得呢?那个年代的女演员,谁最让你难忘?今天的娱乐圈,又缺了点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