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瑛:郑振铎初恋,有情人未成眷属,她去世后,他扫墓十年怀念

郑振铎 曾经相恋过,离别过,而今,那个曾与自己携手走过的女孩,已经为他人穿上了嫁衣。 1925年,著名作家郑振铎接到了一则消息:他六年前的初恋女友王世瑛在上海举办了婚礼,与政治家张君劢结为夫妇。 “最怕此生,已经决心自己过,没有你。却又突然,听到你的消息。” 分别多年,听闻初恋爱人与他人结婚,谁的心中不会为此感慨牵动。 郑振铎与王世瑛虽早已分开,他如今也有了妻子,过着安稳平静的家庭生活。 但听闻她嫁人的消息,郑振铎仍一时间感到往事回忆翻涌,久久不能平静。 初恋,就如同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所写的白月光一般,久久地照在郑振铎的心头,任岁月流去,温柔难消。

王世瑛与丈夫 王世瑛结婚的消息,如同落入湖水的石子,在郑振铎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 万般回忆涌上心头,令他失落神伤。 郑振铎决定,一定要去王世瑛的家中亲眼看看她,哪怕什么都不能做,只要能再见上一面,也是一种安慰。 决定了去看望王世瑛后,焦虑的情绪又侵占了郑振铎的心头。 多年未见,他们的再次重逢会否尴尬? 王世瑛会否不愿见到曾经怯懦的自己? 况且,她现在已是有夫之妇,与自己再相会是否不太合适? 思前想后,郑振铎决定叫上自己的朋友程俊英一起拜访。 程俊英曾经也是王世瑛的同学,听闻郑振铎的请求,他欣然同意道:“好,我正好也想去看看老同学。”

郑振铎字迹 于是,两人第二天便一同前往了王世瑛的家中。 打开门,王世瑛看着眼前阔别已经的郑振铎,那个曾经清贫的斯文书生,如今已经逐渐成名,意气风发,与往日不同。 但在朋友的陪同下赶来的他眼中,还透露着些许当年的不自信与淡淡的温柔。 而郑振铎看着已嫁做人妇的王世瑛,曾经那个天真清秀的她再度浮现眼前,两人的种种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们相识于六年前的福建同乡聚会,那时21岁的郑振铎正就读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而20岁的王世瑛正求学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爱情悄然地在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他们之间萌发了。 思想独到的青年才俊与秀丽率真的进步才女,从第一眼见到彼此起,便为对方所倾倒。

在同乡会正式开始之前,郑振铎受邀发表演讲。 王世瑛听着他洪亮的嗓音、滔滔的讲演,深深地被他的才华与口才所吸引,他的一字一句,仿佛一只有力的小锤子,轻轻地叩击着她的心房。 她专注地看着郑振铎的发言,目光中不知不觉已满是温柔。 而正在口若悬河的郑振铎,视线对上了这温柔的目光,一时间,心动怦然,竟忘记了后面的言辞,在小鹿乱撞中匆匆地结束了演讲。 或许爱情,从来就无需过多的语言,只需一个对上的视线,便能够勃然生长。 那次聚会之后的两人,便开始频繁地通过书信往来。

左一郑振铎 在一封封信件中,他们畅聊人生理想,在共同爱好的驱使下,还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这使得他们更加亲密地接触,两人的话题与见面次数也越来越多。 他们共同在文学社中忙碌,交流彼此的意见与想法; 他们并肩在月下漫步,月光如水,静静地照亮两人心照不宣的情意。 爱情就这样水到渠成地使他们结为情侣,并肩散步的两人从此靠得更紧,十指紧扣,尽情畅想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当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份属于他们的甜蜜并未能持续很久,或许是天意,或许是人心,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如今在王世瑛家中如此相见,已是今非昔比,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郑振铎 见到了郑振铎与程俊英的王世瑛,急忙起身为他们斟茶接待,而后,她又从厨房端出了一盘桂圆,给两人品尝。 王世瑛一边为他们端上水果,一边说:“尝尝家乡的香片和龙眼吧,聊表多年的乡思!” 茶水滚烫的雾气弥漫了郑振铎的镜片,他品味着这熟悉的茶香,更觉物是人为,满心悲戚。 在吃了一颗龙眼之后,他的泪水将近夺出眼眶。 郑振铎强忍住泪意,红着眼眶说:“香片、龙眼味道年年都一样,可是人却变了!” 家乡尚能回访,故人却难再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若是当年的他,能再多一分勇敢,多一分自信,那如今,他是否就能够成为她家中的主人,而非客人?

郑振铎手稿 时光再回到六年前,如胶似漆的他们,情感深厚,情意绵长。 可再美丽的旅途也会有阴雨的羁绊,将自己恋爱的消息告诉了父母的王世瑛,却遭到了家人的当头棒喝。 王世瑛的家庭,在当时是显贵的名门,她的家庭在福建既有房产,且世代为官。 王世瑛的父亲在教育部任职,他与王世瑛的母亲都认为,女儿的这个男朋友的家庭与他们的家庭并不匹配。 期盼着王世瑛嫁到门当户对人家的母亲,极力反对女儿与郑振铎的恋爱关系。 她让王世瑛从此不要再与郑振铎来往,不认可郑振铎彼时贫困的书生身份。 其实,哪有不经历风吹雨打便结出甜美果实的爱情,两个人的感情道路,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毫无波澜?

郑振铎书信 当时的郑振铎,虽然还没有名气,收入也十分微薄。 但以他的才情与天赋,将来定然能够成名,能够给予王世瑛一份富足的生活,让王世瑛的家人对他刮目相看。 可惜当时的郑振铎,并没有想通这个道理。 他为王世瑛母亲的反对感到自卑,他觉得她家人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他怯懦了,想到自己漂泊贫困的现状,他无法鼓足勇气面对王世瑛家人的反对,也无法承诺自己能够给王世瑛想要的未来。 郑振铎就这样在自卑与颓丧中选择了后退,他告诉王世瑛,他觉得她父母说得其实并没有错,现在的他,的确配不上她的家庭。 有心飞蛾扑火,却无力说服爱人的王世瑛,只得感到绝望与失落。她曾想过,无视家人的反对,与郑振铎偷偷私奔。

只要能与心许之人携手,便无畏世事艰难。 但面对郑振铎的退避,她也无能为力,他已选择了放弃,她即使想要如何远走高飞也都是一厢情愿。 就这样,两人慢慢不再联系,相互忍受着爱意的翻涌,彼此沉默。 如歌中唱道:“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那些美梦没给你,我一生有愧。” 在与王世瑛分手后,郑振铎备受打击,一心将精力专注于文学事业,逐渐地,他的事业有了起色,他逐渐成名,发表了不少作品,广受好评。 振作起来的郑振铎,想起了当年因为自卑而离开爱人的自己。 如今的他,决心再度鼓起勇气,去寻找王世瑛,再续初恋难舍的情缘。

郑振铎字迹 1922年3月,俄国作家爱罗先珂前往王世瑛所在的学校讲演,这便是对于作为爱罗先珂随行人员的郑振铎来说,再追回王世瑛的绝佳机会。 他曾在心中预演了无数遍,再见到她,自己应如何表明心意。该如何告诉王世瑛,这半年他的心中还是只有她一人? 他为两人的见面期待着,忐忑着。 这一次,他不想再退缩,希望能够竭尽全力,挽回曾经遗失的珍贵。 终于,两人在王世瑛的校园中相见了。 时隔半年,两人久久地对望,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到了嘴边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郑振铎与王世瑛都默然无语,在心中踌躇,不知对方心中是否已经另有所属。

郑振铎字迹 回到家中的郑振铎万分不甘,他后悔没能在见面时对王世瑛一表心迹,于是,他又寄信给王世瑛,期盼着能通过这短短的信笺唤回旧爱。 然而这信件却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他感到迷茫犹豫,没能接到回信,是因为王世瑛不愿接受他的归来吗? 他不敢亲自去找王世瑛当面问个清楚,只能托友人带话给她,问她是否愿意回心转意,与他重归于好。 王世瑛接到了信件,友人也把话带给了王世瑛,但对于王世瑛来说,这些并不能使她犹豫的心感到安稳。 经历了一次离别,王世瑛不愿再看到郑振铎不自信的模样,她只希望他能够亲自站在她的面前,亲口对她说出他心中的想法。

郑振铎 轻飘飘的信笺与口信,难以承载这半年的想念与失落,王世瑛只盼这一次,他能够足够勇敢,亲口向自己表明爱意与决心。 若非如此,她怎么能够有决心与他共同冲破家庭的阻碍。 可郑振铎终究没能迈出那一步,面对两人的感情,他又一次怯懦地退缩了。 他害怕遭到她的拒绝,不敢亲身面对王世瑛。只能每日借酒消愁,独自品尝着懦弱带来的失败。 而王世瑛没有放弃等待,她期待着郑振铎能够醒悟,能够勇敢地站在自己的身边,她也相信在郑振铎的心中,也像自己一样,没能忘掉那段珍贵的甜蜜时光。 然而她没有等来郑振铎的表白,却等来了郑振铎结婚的消息。

郑振铎书画 原来,郑振铎的好友谢六逸见到郑振铎每天颓废不已,感到十分心疼,便给他安排了上海神州女校的兼职讲课,以期排解他情感上的痛苦。 而就是在那里,郑振铎结识了学生高君箴。 高君箴的父亲高梦旦,曾在商务印书馆与郑振铎结识,他十分看好郑振铎,于是悉心撮合女儿与郑振铎交往。 郑振铎也在高梦旦的鼓舞下动了心,对文静清秀的高君箴有了好感,过了一段时间,便与高君箴在一起了。 高梦旦在两人在一起后趁热打铁,促成了郑振铎与女儿的婚事。 1923年10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也许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高君箴出现的时机是如此恰当,在高梦旦的推动下,两人的感情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陪伴着对方携手终身的人。

郑振铎手稿 而郑振铎虽已收获了这段顺利的婚姻,但却始终放不下心头的那一束白月光。 他斟酌整夜,给王世瑛写了一封信。 他思来想去,在信纸上改了又改,最终只留短短几句,告诉了她自己结婚的消息。 收到信的王世瑛如晴天霹雳,一直还以为对方能够想通来找自己的她忽然发现,他们之间竟再也没有任何可能。 离别没说再见,你是否心酸。 转身寥寥笑脸,不甘的甘愿。 也许他再多一分勇敢,她再多一分鼓励,两人便不会如此错过。 如果当年的两人都能够突破心中的障碍,向前一步,或许便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郑振铎 但终究没有如果了,伤心欲绝的王世瑛痛定思痛,决定走出这段悲伤的过往,将关于他的记忆埋藏在内心深处,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不久后,她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缘分、相伴终生的爱人,那便是如今的丈夫张君劢。 此刻已各自有了家庭的两人,此番重逢,王世瑛的心中多了一分豁然,而郑振铎的心中,却平添一份愁绪。 听着郑振铎“香片、龙眼味道都一样,可是人却变了”的感慨。 王世瑛端茶的手微微地颤抖了一下,但并未回答,就让往事随风,无谓自寻烦恼。 她给他的答复,便只能是沉默,是永远的释怀。

郑振铎字迹 这时,佣人为他们端上了三碗红豆莲子汤。程俊英接过佣人手中的汤碗,意味深长地对郑振铎开玩笑道:“相思豆配莲(怜)子的点心,点了你的心!” 郑振铎听了友人的话,倍感忧郁,深深地望了一眼曾经的恋人。 而王世瑛避开了他的视线,只是淡淡地喝着自己手中的莲子汤。 曾经的他们在同乡会上一眼万年,一见倾心,如今时过境迁,白月仍清冷悬在天上,却不再为他一人照亮。 郑振铎会否后悔,曾经的自己没能用尽所有勇气向她奔赴,只在卑微的心情下独自躲藏。 她的答案,他终究是无法寻觅了。 1945年3月,46岁的王世瑛因难产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惊闻噩耗,郑振铎夜不能寐。

左一郑振铎 他拿起笔,想要追忆与她的过往,想要怀念与她的曾经,可却久久难以下笔。 一生为作家,以文字感悟世事的他,在她的面前,却失去了语言。 在数十年前的同乡会上是如此,在如今冰冷的案前也是如此。 往常有亲友去世,都会作悼文以怀念的郑振铎,面对王世瑛的离去,只在日记中写下:“前尘往事,不堪思量。” 如今他与她只剩回忆,但他已不敢回忆。 只因一回忆便是痛彻心扉,与她天人永隔的伤痛的重量,他的笔杆,已经难以承担。 1946年,王世瑛的灵柩从重庆被运回上海。 从那以后,郑振铎便时常前往她的墓地,深深地怀念着她的一切。 见她便是无言,此刻亦无需言语。

郑振铎与家人 他静静地坐在她的墓边,在心中对她诉说着生活中的种种,诉说着对她的思念。 十年春风冬雪,郑振铎从未停止过对王世瑛的怀念。他只要有时间,便去为她扫墓。 他依然与她有着说不完的话,对她有着道不完的担心。曾经隐忍的难言,如今再也无需遮掩,只需在墓边静坐,娓娓道来。 1958年,郑振铎于飞往阿富汗的飞机上遭遇空难逝世。 她的墓前,再也不会出现他难舍的身影。 前尘往事,终是虚度。 唯愿若能重来,赴汤蹈火,只为怜取眼前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