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紫薇星,20年前出现的那一个才算

       #央企品质豪华MPV星海V9#
       作为一个资深吃瓜群众,真心觉得现在这个被社交媒体、饭圈文化、狭隘审美、平台资本所裹挟的娱乐圈太无趣了。论好玩,还是上个版本的娱乐圈好玩——特指20年前的娱乐圈,携着千禧年精神余晖,互联网刚刚普及,娱乐产品大爆炸,明星们各美各的……那时候的娱乐圈是肥皂泡,是游乐场,是欢乐的荒唐,是热情的生命。


       将时间拨回到20年前——2005年《名利场》杂志的3月号同时出现了10个女明星,包括以《暖暖内含光》和《飞行家》提名当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凯特·温斯莱特和凯特·布兰切特,以及乌玛·瑟曼、凯莉·华盛顿和斯嘉丽·约翰森等。章子怡是登上封面的惟一亚裔女星,媒体称“随着她主演的好莱坞大制作《艺伎回忆录》的顺利杀青,这张东方面庞今年注定还将在好莱坞掀起波澜。”


       那一年,26岁的章子怡成为影坛紫微星,正式入座电影世界vip席,亮相最顶级的电影盛事,与一流电影人同场竞技,开启了个人的鼎盛时期。这远非某个人一己之力可以达到的高度,映照的是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的巨变与发展——从1905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算起,国产电影倏忽走过一个世纪,在2005年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年也是中国电影走向现代电影产业的重要年份,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繁华似锦,滚滚而来。
       1.
       26岁,对标这届年轻人约等于00后一代。
       易烊千玺、张子枫、文淇是此列中,各种意义上能打的三位,是影坛娇子与娇女,肩扛百亿票房手捧大小奖,可仨加一起也好像……
       不及章姨那年含金量的一半?
       华表奖影后
       金像奖影后
       出席美国演员工会奖


       与沃克·保罗颁奖美国mtv电影颁奖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章子怡向全球电影梦工厂的心脏之地,好莱坞发起征战,不特别较真来算的话,2000年《卧虎藏龙》是一块敲门砖,她得到热情款待;


       2002年《英雄》二刷一把存在感;


       但从制作团队、角色地位、国际影响力作为考量,2005年由斯皮尔伯格监制,完全由好莱坞团队制作完成,全片所有角色讲英文的《艺伎回忆录》,是章子怡稳稳到手通行证,进入世界电影中心的一次见证。
       戏中,她是绝对大女主。
       饰演的小百合从渔村惨惨的小女孩,华丽转身,成长为京都头牌艺伎,这一过程中,巩俐饰演的初桃嫉妒她,杨紫琼饰演的艺伎大前辈栽培她,她是她们俩眼中的刺和宝。


       戏外,她同样是大c位。
       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mtv电影奖的最佳女主提名都不忘带她一笔;奥斯卡颁奖现场,电影捧得三座奖杯时,导播总是懂事地cue到章子怡:
       电影宣传期,沸沸扬扬铺满北美地区各大地标建筑的地广,全部,无一例外,均是小百合那张灰蓝眼睛、红唇、幽深而神秘的脸。
       周迅当年在纽约参加时装周被狠狠震撼:


       毕竟太过目难忘。
       醒目直给,视觉冲击炸裂,是真·海外·按头式刷脸。与这一届粉圈吹得上天,其实花钱就能办到的时代广场大屏,滚动播放好大儿笑呵呵的脸,完全两种寓意,两份含金量。这是真金白银:


       那是王婆卖瓜。
       在试镜阶段,英文很差的章子怡仅仅听懂了斯皮尔伯格的三个单词,却并不妨碍她反反复复讲那临时学来的一句话,“hireme,please!”


       在此之前试镜小百合的还有张曼玉,不过筹备期间剧本和团队几经调整,斯皮尔伯格也从导演变成了监制,几年过去,张曼玉的年纪已过,章子怡无疑成了最佳人选。


       最基础的语言一关还没过,就敢拍着胸脯求主演一部英文电影,求到手要吃多大苦头章子怡再清楚不过。吃苦、努力是她最习以为常的事,这种在大花一代被视作演员基本功的东西,流传至今也快变得失传。
       或者说,现在随口叨叨的“努力”已经与20年前的努力,完全两码事。


       插入一段周迅讲述的章子怡学英语,应该就是敲定小百合后开始大背特背台词的阶段:“她好厉害,这边化妆,那边陪着一个英语老师做辅导。”
       鲁豫问她,你能做到像她一样吗,周迅笑了,“我不行。”
       周迅毫无疑问是天赋型选手的天花板,可流入2005年的好莱坞市场,上别人家的餐桌吃饭,天赋终究难当饭吃,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活得下来。
       《艺伎回忆录》有两个流传甚广的幕后花絮。一是章子怡被巩俐扇巴掌的戏份,真打,那个镜头拍了7、8遍,卸妆后脸上还有嘴巴印子。二是小百合拿花魁的那段独舞,要穿十二寸高的木屐,尽管章子怡有舞蹈底子,依然“每天练习至少5个小时,持续了4、5个礼拜。”
       犹如野外兽类一般,对生存环境拥有极强适应力的章子怡,自然成为必被选中的人。《艺伎回忆录》的导演也对她心服口服,“这样的演员,一个时代只会出现一次。”
       小百合也非章子怡不可。
       这个出身苦寒,为了最终振翅高飞,完成美丽蜕变的女孩,受训艺伎的一路几乎踩着刀尖前行:睡觉睡木架上,不能打翻木枕,不能移动木枕下的米粒,整夜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除了章子怡,谁又能真正共情这样悬命活着的人生呢?
       2.
       在章子怡一边广受宠爱,一边又因为得宠受到质疑,被媒体大众看不顺眼的那段日子,她誓不低头,两眼放光地对外宣称:






       当时的媒体,主要是各个地方的都市报以及杂志,对待明星可不像现在这么客气,批评和质疑是家常惯饭。即使一位演员获得无上的荣耀,实力强悍,收获最普遍的评价很少是赞美,更常见是质疑。媒体长期“鞭策”章子怡,批评她人缘差功利心重是常态,


       还笑她颁奖时紧张,


       又批评她虚荣,哄抬自己的片酬。


       二十啷当的章子怡,几乎使蛮力去冲、去撞的付出,叫人时隔多年开始反思:总说她把野心写在脸上,太渴望赢,但这就是生而为巨星的一部分,一种职业素养。至少每一次接手那些梦寐以求的角色时,她当下最大的所求也不过是,“导演选到了我,我不能让他失望。”








       某种程度来说,章子怡属于运动员一型的演员。
       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之外,她的一切行为和心理模式非常直线条,先定好目标是夺冠,对得起所有人的栽培,然后在每一天的训练中交出200%的自己,绝不轻言放弃,肯搏命,下苦功,意志力与心理素质一绝;
       最终,美美领奖实现计划。










       与其说她野,不如说她够韧,她好像对“付出”毋庸置疑,全力以赴。无法判断这样的她是否乐在其中,但她的抗压性的确非常人所及。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所有与王家卫合作的演员,都对这个魔鬼嘟嘟囔囔,不高不兴,唯独章子怡,忽闪着纯真的大眼睛对记者说:




       满心眼儿钻戏里,全身心专注“我的状态”,才没空跟王家卫置气呢。由此得出一个不严谨的总结,论虐人,李安位居导演链顶端。
       不过,这也正是千禧年冒头,于蓬勃生机也相对单纯的年代中,孕育而出的一代大花的品格:刻苦勤奋,毅力惊人,永不言败,以及对理想炙热,对走出去、去到更大更精彩的竞技场持以勇气,斗志昂扬。


       野心勃勃或者说极强的开拓性,可以说是那一代大花的花语。
       3.
       真心佩服章子怡。
       2005年,一个未满30岁,看着瘦瘦弱弱,讲话也软软糯糯的女孩,内心得生长出怎样滚烫和强大的力量,才够支撑她在强势的西方世界,代表华人刻下再无翻版的无尽风采:
       领奖美国独立精神最佳女配
       出席金球奖
       奥斯卡颁奖


       《英雄》北美上映,昆汀助阵


       与小李子合照


       与安妮海瑟薇拍杂志
       而小百合这个人生角色,那一段里程碑式的经历,也很快在影片上映当年和第二年带给她福报。
       凭借此片,章子怡横扫北美各大主流电影的颁奖礼,包括不限于:第11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14届美国mtv电影奖,与沃克·保罗一起为高司令、瑞秋颁发最佳吻戏,两位获奖者相当敬业地抱在一起啃了许久;




       第63届金球奖,章子怡成为首位中国女演员被提影后,她与其他4位入围者,也是好莱坞的4张老熟脸们坐在一起,而颁奖人是更熟的小李子;












       第78届奥斯卡,与杰克·吉伦哈尔结为颁奖搭子登上舞台;


       那也是华语电影人与奥斯卡羁绊至深的一年,既有李安的《断背山》8提3中,也有章子怡的《艺伎回忆录》6提3中,5年前“虐”与“被虐”的两个人,在梦之天堂的奥斯卡,并肩成为一对华人双子星。


       隔年的奥斯卡,章子怡以单扛颁奖嘉宾的身份故地重游,上一次做到solo出场的,还是多年前的周润发;


       镀金一层又一层的章子怡,2006年随《夜宴》剧组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电影节主席对照她婉后一角对她行跪拜,也没那么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蹭蹭暴涨的是章子怡的商务代言,敲黑板,国际品牌的代言,既有可口可乐为她量身打造两支广告,也成为美宝莲首位亚洲代言人:


       纽约街头拍摄美宝莲广告
       当然,这放当代内娱的顶流商务大字报中,不过洒洒水,可20年前的内娱,即使称得上“顶流”的几位搞代言,也搞不出国门。
       “国际章”真没有瞎叫。
       代言中最为长脸,搁现在也绝对碾压的一笔,是花王集团成立百余年从未签约代言人,2005年签了第一位即章子怡。
       激动的金主爸爸给了她堪称恐怖的礼遇,首先拍摄16支广告,bgm请来坂本龙一作曲,16支拍来拍去看起来都是一个意思:
       章子怡靓绝影坛,slay全场,看得一帮白人撇嘴生闷气。






       此外,把章子怡的巨幅代言海报投影于横滨洲际酒店,俯瞰东京湾,这对粉圈是基操,但当年,能完成这项技术的团队,全球仅一家在欧洲。
       这也是当时亚洲最大规模的艺术投影:
       4.
       也确实是时势造英雄,不一样的时代,裹挟着个人能力和运气推动向前,所产出的英雄道路必然千差万别——章子怡赶上了好时候。
       2004年,《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此后各种政策相继出台实施,中国电影势不可挡地向现代电影产业迈进。
       当时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盛况,有报道援引时任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的话“以中国内地为核心,紧密结合港台,综合利用两岸三地的资金源和技术资源,进军日韩,渗透欧美。”2005年,进入院线的影片近半数是合拍片或者协拍片,其中票房3000万以上的几乎都是合拍片。其中《无极》拿下了1.9亿票房,众多的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的大片《千里走单骑》《神话》《夜宴》相继问世;《青红》《世界》等上映,第六代导演集体亮相。吴宇森、李安、陈凯歌、周润发、李连杰、成龙、陈冲、杨紫琼、章子怡、顾长卫等华人导演、演员、摄影师也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到好莱坞。
       华人导演的一众佼佼者,最牛掰的几位爷,处于创作黄金期,并对殿堂级的国际电影赛事热情高涨。


       一切是热气蒸腾,充满光和希望,很有奔头的样子。
       2005年也恰好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年。
       央六做了一期特别报道,记录乌泱泱的电影人,齐聚人民大会堂参加百年纪念大会。镜头随处一扫,框住的不是大腕儿就是大导:












       参与报道的记者在花絮中这样介绍:




       记者甚至用“目瞪口呆”,形容自己身处一片璀璨星光的心情,不是她没见识,确实是那一年巨星辈出,佳作遍地,关于电影的事总是好事。
       转头看同一年的华表、金像奖颁奖,也会惊讶于20年前人好多啊好繁华啊。












       就如同意气风发的2005年,记者问章子怡是否打算留在好莱坞发展,她却更好看国内,“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导演很期待合作,比如陈可辛。”
       20年后合作终于成真,可很难说愉快。


       章子怡转发《嘉人》对她拍摄《酱园弄》的专访,一声重叹。
       所以不打算期待别人的章子怡,在46岁的年纪打算更加期待自己:


       “国际章”“章娘娘”,接下来轮到“章导”了?嗯,未来或许还有光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