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市场改变模式,明星开始“接散单”
近年来,内娱明星代言市场悄然生变,长期代言不再是唯一选择,短期商务合作(短代)正成为新趋势。王星越、孟子义、黄子弘凡等艺人凭借热播剧或综艺走红后,密集接下周期仅3-6个月的“短代”,部分合作甚至短至两周。
“短代”为何盛行?首先是品牌预算缩水,面对经济下行,品牌更倾向以几十万至百万的“短代”费用,押注阶段性热度艺人,而非动辄千万的长期代言;其次是风险规避:短期合作可降低艺人“塌房”连带风险,同时灵活触达不同圈层受众;然后是流量变现需求,新晋艺人需快速商业变现,而一线顶流如杨紫、鞠婧祎也参与其中,利用剧播期同步代言(如羽绒服、防晒品)。
“短代”背后的缺点,艺人频繁更换代言,迫使粉丝重复“氪金”,被质疑“割韭菜”。过度“短代”可能拉低艺人质感,影响高奢品牌长期合作意愿。
“短代”是市场内卷的产物,虽带来灵活性与性价比,但艺人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未来,高质量长期代言+精准短代的组合模式或成主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