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汤哥告别碟中谍8,中国观众怎么看,新片能否再创经典
阿汤哥真的要和《碟中谍》说拜拜了?情怀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当饭吃?
听到《碟中谍8:最终清算》口碑翻车,我这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陪着一代人长大的IP啊!阿汤哥都60多了,还在银幕上玩命,光这份敬业精神就让人佩服。可现在,情怀好像也不管用了?

想想这些年,好莱坞的“老字号”们,一个个都想靠着回忆杀再火一把。《碟中谍》系列走到今天,也确实不容易。从第一部横空出世,到后来吴宇森的浪漫枪战,再到阿汤哥自己玩命上天入地,每一部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有人说,剧情太水,AI啥的都整出来了,也没见多高科技;有人说,阿汤哥老了,动作戏看着都替他累得慌;还有人说,文戏太多,节奏太慢,三个小时简直是煎熬。
这年头,观众的口味是越来越刁钻了。光靠情怀,光靠阿汤哥那张帅脸,已经不够看了。大家要的是真材实料,要的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

我也觉得《碟中谍8》有点“用力过猛”。阿汤哥是真拼,导演也是真想搞点新花样。上天入海都安排上了,可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我觉得是“人味儿”。

以前的《碟中谍》,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那些高科技装备,那些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更是伊森·亨特和他的团队之间的默契,是那种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
但这次,团队好像有点散。老队员一个个下线,新队员又不够立体,让人感觉不到那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而且,剧情也有些“飘”。AI反派这种设定,确实很时髦,但也没拍出什么新意。感觉就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为了让阿汤哥有事可做而硬塞进去的。
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那冗长的文戏。前半个小时,都在那儿叨叨叨,解释AI的原理,介绍人物关系,简直让人昏昏欲睡。

阿汤哥的敬业精神是没得说的。60多岁的人了,还能在银幕上这么拼,确实让人佩服。但电影不是光靠拼就能成功的。
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光有爆炸,光有动作,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他们要的是走心的剧情,是能引起共鸣的人物,是能让他们看完之后回味无穷的东西。

《碟中谍8》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好莱坞大IP面临的问题。情怀是个好东西,但不能当饭吃。一味地炒冷饭,只会让观众越来越失望。
电影还是要讲故事,要塑造人物,要传递情感。如果只剩下特效和动作,那跟看游戏CG有什么区别?

我挺希望《碟中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在看来,这个结局可能要让不少人失望了。阿汤哥是老了,但《碟中谍》也应该想想,接下来该怎么走了。
这年头,经典IP不好混啊,一不小心,就晚节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