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秦基伟将军的一张全家福,妻子端庄贤惠,三个孩子不一般!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上世纪70年代,一张秦基伟将军的全家福,承载着一个军人家庭的温暖与荣耀,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特殊时代的家国情怀。

照片中,秦基伟将军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军帽下的眼神深邃而坚定,透露出久经沙场的威严与从容,嘴角微微上扬的那一抹笑意,又为他增添了几分慈祥与温和。

他的身旁,是端庄贤惠的夫人唐贤美,唐贤美面带微笑,眼神中满是温柔与爱意,她的笑容优雅从容,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过多痕迹。

简单而整洁的衣着,尽显她的质朴与大方,她静静地站在将军身边,成为这个家庭最温暖的港湾。

他们的三个孩子站在身后,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儿子们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与父亲相似的坚毅和果敢,女儿亭亭玉立,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张全家福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它更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记录了秦基伟将军一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片段,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个家庭背后故事的无限好奇。

秦基伟,这位从湖北红安七里坪镇秦罗庄走出的传奇将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1914年11月16日,秦基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8岁丧父,10岁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哥哥,从此孤苦伶仃,在艰苦的生活中顽强成长,然而,苦难的童年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铸就了他坚毅勇敢的性格。

1927年,年仅13岁的秦基伟参加了黄麻起义,从此,他踏上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征程。

1929年8月,他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长征途中,他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浴血奋战,为红军的胜利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带领部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神出鬼没地袭击日伪军,反奸除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边区老百姓说,秦基伟出入日伪敌占区,就像走亲戚一样自如,这足以体现他的英勇和智慧。

1940年6月,他调任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在这场战役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与战友们紧密配合,给日军以重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在渡江战役中,他带领部队迅速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铺平了道路。

然而,秦基伟将军最为人熟知的战役,当属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国威。

让全世界认识到新中国的实力,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军的钢铁还要硬,周恩来称之为军事史上的奇观,秦基伟也凭借此战一战成名,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援朝名将。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秦基伟回国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和表彰,毛泽东说,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这次接见,不仅是对秦基伟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志愿军将士的褒奖,

在秦基伟将军波澜壮阔的人生背后,有一个人始终默默支持着他,她就是唐贤美,1929年10月17日,唐贤美出生于重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了她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1951年7月,她毕业于华西大学外语系,精通英语、法语、俄语等多种外语,展现出了卓越的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同年9月,她怀着满腔热血参军,正式开启了她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征程。

1956年6月,唐贤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工作中,唐贤美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时,正值“四人帮”肆虐,国家政治环境极为复杂,法律环境也陷入失序,但她秉持着一个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原则,顶住“极左路线”的干扰。

对接触的案子认真分析,力所能及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尽其所能地纠正了一些冤假错案,努力维护法律应有的尊严,她的专业精神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赞誉。

1977年3月,唐贤美调至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工作,任副主编等职,在新华社工作期间,她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编辑工作中,力求使每篇稿件都能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她主编的“祖国新风貌”专栏,与记者密切配合、精心组稿,两年里《人民日报》对专栏稿件都保持相当高的采用率。

她编辑的稿件先后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社级一等好稿、社级二等好稿等,被评选为国内部优秀编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和贡献。

除了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唐贤美还是一位贤妻良母,在家庭中,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秦基伟将军和孩子们的生活,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子女教育上,唐贤美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她常常教导孩子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人生的意义所在。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秦基伟将军孩子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将门虎子,一门英雄,在秦基伟将军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儿子秦卫江和秦天也踏上了军旅之路,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秦卫江,1955年12月出生,是秦基伟将军的 长子,他自幼便在父亲的影响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2年,他从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后,毅然投身到军队的指挥岗位上,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2012年,他晋升为中将军衔,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

秦天,1957年出生,是秦基伟将军的次子,他同样受到了父亲的深刻影响,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

1973年,16岁的秦天正式加入解放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他加入的是235团,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参军后,秦天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他先后担任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作训股长、作训科副科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务。

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他注重学习和研究军事战略,经常向父亲请教问题,从父亲那里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2015年,秦天被调到军科院工作,担任副院长一职,在这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研究军事战略和军事理论,为军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016年,他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这是对他多年来在军事领域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后来,他又成为武警副司令员,继续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秦卫江和秦天,这两位将门虎子,在父亲秦基伟将军的影响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军旅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不仅传承了父亲的军事精神和爱国情怀,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军旅,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基伟将军一家的故事,是一个军人家庭的传奇,更是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的缩影,在这个家庭中,我们看到了忠诚、勇敢、担当、奉献等优秀品质的传承。

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们家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与国始终紧密相连,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这张全家福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秦基伟将军一家的家国情怀,让我们铭记这个家庭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参考信源:

抗日战争纪念网——追寻父亲秦基伟抗战中的成长足迹:打一仗 进一步2023-02-22

中红网一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赵朋洋:深切缅怀唐贤美同志(组图)2023-09-27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