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身居高位后,为何与妻子离婚,难道是预料到了下场?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当了副主席的王洪文,忽然有了一个反常的举动,他要和多年的结发妻子离婚。

而且,他还特意托人把孩子从北京送回上海,由妻子来抚养。

这个消息传出来,人们都对王洪文颇有微词。

毕竟刚刚升职,就做出这种如同抛妻弃子的举动来,难道王洪文是要当陈世美吗?

王洪文

野心勃勃

其实,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王洪文大概是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所以早做打算,想要把妻子和孩子与自己切割干净。

当时,他托人回上海捎信的时候,是这么讲的:“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叫做‘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何况我这顶乌纱帽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摘掉了,到那时我不是做官,而是要坐牢。”

王洪文的妻子崔根娣听了他的话,也不由得痛心断肠,她回复说:“他的好意我明白,只要把孩子给我,我会答应离婚。从今后他做他的官,我做我的工,各人走各人的路。”

但是,两个人并没有真正的分道扬镳。

相反几个月之后,王洪文锒铛入狱的时候,崔根娣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她却对中央说:“王洪文犯了罪,你们怎么判我不管,可是我不离婚。他还年轻,又是苦出身,我要等他。”

在王洪文入狱的那些年里,崔根娣每年都风雨无阻的去探望他,成为了他难得的精神支柱。

对崔根娣而言,王洪文是一个好丈夫。所以,她愿意一直默默在背后守护着王洪文。

不同于一直卯足心思向上爬的王洪文,崔根娣一直是个非常低调贤惠的女人。

丈夫当了副主席,可她依然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女工的工作,没想着沾丈夫的光。

在外人看来,她和王洪文的结合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看看崔根娣在王洪文落魄时候的表现,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这对看起来性格不相似的夫妻,却能够相敬如宾的过了那么多年。

王洪文一直都是有野心的。21岁那年,他从军队转业来到上海,被分配到棉纺厂工作。

那时,王洪文认为,凭自己当兵的经历,无论如何也能在办公室里混一个小领导当当。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他分配到的职位是车间里的普通职工。

从那一天起,王洪文就成了厂里有名的刺头。

他认为,在流水线上工作根本就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不甘心。

再加上后来为了支援建设,他还被单位调到了崇明岛去工作,这下更是“流放边疆”。

王洪文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更不愿一直埋没在崇明岛上。

所以,他一直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直到1964年,盼了多年的王洪文,终于从崇明岛又被调回了厂里。

只是,他的级别依然不高。

这时,王洪文心里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他想要往上爬,可却苦于没有晋升的空间。

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主意,为什么自己不直接向厂里的党委发动进攻,自己取而代之呢?

王洪文

这是个骇人听闻的念头,但在当时,却具有可操作性。

王洪文鼓动民意,开始实施自己庞大的计划,而这也促使着他一步步的走向不归路。

煽动民意

很多早年间认识王洪文的人,都评价他一点都不符合他名字里那个“文”字。

相反,他张牙舞爪,嚣张至极。

他鼓动工人、农民闹事的时候,活脱脱像极了旧社会上海滩的流氓,但偏偏时代造就了他。

他渐渐意识到,鼓动民心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他靠着花言巧语,能够办成许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情,甚至被人们奉为领袖一般的人物。

当混乱席卷全国的时候,王洪文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很快在场内刷了好几条标语,指责工厂坚持错误的路线,不顾及群众的感受。这几个大帽子一扣上来,顿时闹得人心惶惶。

王洪文随即便提出了“打倒一切”的口号,过去的同事领导被王洪文污蔑为敌对分子。而不明真相的群众则如同王洪文所预料的那样,被他牵着鼻子走,成为了整场事件之中的帮凶。

到了那年六月中旬,事态愈演愈烈,甚至险些爆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市委听说了消息,忙派了工作组来,希望能够调查真相。

但王洪文意识到,工作组一旦进驻,那自己就会失去领导的地位。

他干脆又唆使群众把枪口对准了新来的工作组,简简单单几句话,又把工作组推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而他的这些举动所掀起的浪潮,就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

王洪文也不甘心于只在一个小小的工厂之内搅动风云,他决定直接把矛头对准上海市委。

这时候他在工厂里已经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了,他身边聚集着无数的崇拜者,唯他马首是瞻。

所以,他充满自信的向上海市委发起了冲击。

而且,对于上海市委的阻止,王洪文又编织了一个极大的罪名,那就是阻碍群众革命。

这个罪名一出,上海市委都不由得束手束脚,不敢再多问。

随即,得寸进尺的王洪文竟然向上海市委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要求上海市委承认王洪文所建立的“总司令部”。

第二,要求一部分领导在九号举行的大会上,接受来自王洪文等人的审判。

第三,要求市委给他们提供宣传工具。

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上海市委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拒绝。

而这却激怒了王洪文,他决定给上海市委一点儿厉害看看。

他的办法,是带着一些群众,前往北京去告状。

心思叵测

此时,上海已经十分混乱,上海市委忍无可忍,在王洪文等人登上列车之后,紧急通知要求列车临时停靠。

王洪文发现这一切之后,怒气冲天,竟然决定直接在铁轨上拦车北上。

王洪文打听到,从这条铁轨上经过的“14次特快列车”,就是直接开往北京的。而且,不少中央领导也会乘坐这辆车,所以,“14次特快列车”就成为了王洪文的目标。

为了确保列车能够停下,王洪文指使手下脱了衣服在铁轨上挥舞手臂。

列车司机怕出人命,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好停车。

临时停下之后,王洪文便嚣张的提出,要“14次特快列车”将他们所乘坐的车厢挂在后面。

列车长听了当然不愿意,这样一群来路不明的人跟随“14次特快列车”进京,万一趁机作乱,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但王洪文听到司机的拒绝,便指使群众继续留在铁轨上抗议,坚决不让列车前行,这导致后方的所有列车都被迫临时停靠,引起了交通管制的大混乱。

而这次事件的一系列细节,是在王洪文被捕之后才被披露的。

当年这件事情影响极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王洪文却反而借着这次机会平步青云,因为,这件事闹到北京之后,被派来负责解决这件事情的是张春桥。

张春桥对于王洪文的行为非但不阻止,反而鼓励,并希望他能够把握形势,回到上海去,继续在上海制造混乱,这对于张春桥等人大大的有利。

张春桥

王洪文很快明白了张春桥的意思,于是他趁机提出要求:承认自己所带领的工人组织的合法性。张春桥自然满口答应。

有了靠山之后,王洪文立刻转了方向,不再吵着进京告状,而是回到了上海去,将事情闹得更大,将几个领导都拉下了台。

而他自己则在上海大张旗鼓的成立人民公社,俨然成了上海滩唯一的工人领袖。

但过去,王洪文并没有什么好名声。虽然一部分群众被他蒙蔽,但还有另一部分群众,始终不愿意听从这个家伙的管理。

而王洪文,则是用更暴力的手段去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中最恶劣的,就是王洪文所制造的“联司”事件。

1967年8月4日,王洪文带领手下来到了上海柴油机厂,随后开始了一系列打砸抢的行动。

在混乱之中,死伤不计其数。

亲历者回忆:“他们切断水电,用25吨履带式大吊车在前面开路,后面跑着头戴藤帽,手持各种棍棒、刀斧和武斗工具的受蒙蔽的人员,抓到一个毒打一个……在这次事件中,被关押打伤的就有650人,有的至今医治不愈,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有的成了残废,群众的财物被抢劫一空。工厂损失达350多万元,厂房修理费花了14万元。”

对于这次不光彩的事件,王洪文在上位之后一直隐瞒,避而不谈。

直到1980年,王洪文接受审判的时候,才开口承认,这次事件的主策划者就是他。

那么多条人命,白白断送在王洪文的手里。但王洪文并不会感到愧疚,因为他发现,这就是一条能向上爬的捷径。

王洪文

1969年,王洪文终于如愿以偿的进了京。

而且,他这次是以人民代表的身份来的,一条光明大道,在他眼前铺开。

此时的王洪文风头无两,甚至已经盖过了张春桥等人,他是上海说一不二的工人代表,是众人眼中前途无量的青年干部。甚至,连毛主席都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

那些黑暗的历史早已被掩盖,王洪文在北京领导干部面前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彬彬有礼、思维清晰、精明强干的形象。

毛主席便有意栽培他,让他将来能够承担更大的事业。

这让王洪文更加飘飘然,他以为,自己总有一天能爬到国家主席的位置上。

黄粱梦醒

但是他错了,如他这样走捷径升上来的人,很快就会暴露自己真实的水平。

来到北京,凭借自己伪装出来的好形象,王洪文很快进入中央机关工作,但这里枯燥乏味的时间安排,让王洪文觉得力不从心。

相比工作,他更愿意到外面去吃喝玩乐,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的堕落来的非常之快,毛主席想不注意都难。

不光是平时的工作不端正,甚至在一些重大场合,王洪文都不自觉的流露出散漫的气息。

哪怕是毛主席带着他接见外国政要,他也是坐在凳子上,随意的翘起二郎腿,根本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

这一切,令毛主席大失所望。要知道,不久之前,他还认为这个年轻人可以托付重任,但现在看来,王洪文已经成了一个要被放弃的人选。

王洪文当选副主席之后,毛主席更是对他失望。

当了副主席,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但王洪文却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拉帮结派上。

过去的经历让王洪文认为,只要自己关系够硬,人脉够广,就永远都吃得开。

毛主席对于这种在党内搞小团体的动作非常不满,他多次警告过王洪文,可王洪文我行我素,不听毛主席的忠告。

这样的心态,终于把王洪文逼到了悬崖边,当他意识到的时候,一切已经太晚。

随着毛主席的去世,王洪文迫不及待的想要夺权。

但他也明白,一旦失败,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

他这样一个冷漠的人,唯一还惦记的无非是自己的妻子儿女。

所以,在行动之前,他把妻子和孩子安排到上海。

但这时,他还做着黄粱美梦,认为自己只要成功,自己的全家也能跟着自己飞黄腾达。

当然,这些都是痴人说梦,最后王洪文成为失败者,他的余生在监牢之中度过,他为自己的野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2年8月,王洪文去世,死因是严重的肝病。

这一年,王洪文不过58岁,对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这还是黄金年龄。

如果王洪文愿意把心思用在正道上,也许真的可以有一番成就。

然而,他却放任邪念滋生,最终害人害己。

参考资料:

舒云《王洪文的发迹史》

叶永列《王洪文兴衰录》

王凡《知情者说》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
  • 0

    呵呵

  • 0

    雅蠛蝶

  • 0

    哇嚓

  • 0

    呜呜

  • 0

    哈哈

  • 0

    么么哒

  • 0

    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