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伟72岁生日,元彪也来了,谭咏麟一脸老人斑,曾志伟矮小肥硕
娱乐圈这帮老炮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你说他们吧,一个个都活成了“老妖精”,明明都是爷爷辈的人了,状态却比一些小年轻还要好。
就拿那几位来说,加起来都两百多岁了,结果呢?

一个还能在片场跑酷,一个演唱会连开十场,还有一个原地劈叉,这合理吗?
简直就是开了“美颜”的现实版“不老传说”!
他们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什么“多运动”,好像秘诀就是踢踢球、爬爬山。
你信吗?
反正我不信。

你品,你细品,这背后肯定没那么简单。
就说那位谭校长,港媒拍到他晨跑,直接从山顶跑到海边,足足15公里!
这运动量,别说老年人,我这种天天996的社畜都得跪!
还有那位元彪大哥,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五点起床练功,风雨无阻。
这毅力,我respect!

最绝的还得是那位大哥,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在滑雪场玩单板,空中转体比年轻人还溜!
这简直就是“老当益壮”的教科书式演绎。
话说回来,光靠运动就能保持这种状态?
我觉得悬。
之前有医学期刊发表研究说,香港男性平均寿命挺长的,但像他们这样,七十多岁还能保持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真是凤毛麟角。

有医学教授分析说,这可能跟演艺圈的工作性质有关。
高强度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抗衰老训练,而且,镜头前的状态管理会形成肌肉记忆,说白了,就是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这话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你想啊,谭校长为了演唱会,连续几个小时控制饮水量,就为了呈现最佳声线;元彪大哥给新人示范武打动作,一个招式要重复几十遍;还有那位大哥,录节目的时候,站着导戏八小时都不带歇的。
这种职业性的自律,比健身房打卡可管用多了。
但我觉得,除了运动和工作,他们的年轻态还跟他们的“贪玩”性格有关。

神经科学有个说法,叫“快乐荷尔蒙抗衰法”,就是说,持续地获得新鲜体验,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保持年轻活力。
这几位爷的日常,简直就是这句话的最佳代言。
谭校长组了个“明星爬山队”,每周都开发新路线,玩得不亦乐乎;那位大哥的滑雪技术,是在各个国家的雪场练出来的,边玩边提升;元彪大哥更厉害,六十岁还考了潜水执照,每年都要去潜水好几次。
相比之下,那些退休后就围着公园转的老艺人,生活确实少了点乐趣和挑战。
而且,他们的人脉也很广,社交圈子非常活跃。

有研究表明,维持多个年龄层的社交关系,能有效延缓认知衰退。
这几位大佬的通讯录里,从00后新人到80岁老戏骨,应有尽有,简直就是娱乐圈的“活化石”。
肯定有人会说,他们还不是靠钱堆出来的健康?
这话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经济基础确实重要,但关键是怎么用。
有位老牌监制说过,有次凌晨收工,那位大哥请大家喝宵夜,结果到了店里才发现,是家米其林星级药膳坊,人均消费够普通剧组吃好几天盒饭。

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养生智慧,挺有意思的。
既不像暴发户那样瞎买补品,也不像苦行僧那样只吃青菜豆腐。
再说谭校长,他自己投资开了家融合菜私房馆,把川菜和粤式煲汤结合起来,现在都快成半个营养专家了。
这种把爱好转化为健康收益的操作,普通人也学得来。
看到他们中午啃菜叶,晚上啃鸡爪的反差,突然觉得,变老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关键是要像他们一样,该正经的时候,能西装革履走红毯;该胡闹的时候,敢在素菜馆拍桌大笑。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碰上会玩懂吃、把运动当游戏、拿工作当健身的主儿,时间这把刀也得卷刃。
下次再有人说“老了就该安分”,直接把谭校长半夜发美食照的嘚瑟劲儿甩过去——看看人家七十岁的活法,二十岁的熬夜党都自愧不如,简直就是“后浪”看了都沉默,“前浪”直接把他们拍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