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孩:23岁离婚,25岁开工厂,27岁破产,如今得央视点名表扬
前言
她本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独自抚养女儿的农村女子,为了家庭她选择创业,却以失败而告终,甚至欠下了高额债务。
然而,她并没有气馁,短短三年的时间成功逆袭,成为了千万粉丝的网红,还得到了央视的表扬。
她就是被众多人赞誉为“全中国男人最想娶的女人”沈丹。
从负债累累的“离异农妇”,到“身家千万网红”,沈丹到底经历了什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
沈丹,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女孩,从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
1987年,她出生在武夷山下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坑口村,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为了养家糊口,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只能将年幼的沈丹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
就这样,沈丹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在孩童的纯真年华里,她很少见到父母的身影。
在偏僻的山村里,教育资源匮乏,沈丹的学习环境十分简陋,她从小就被迫参与家务劳动,在放学后就得帮着干农活、下地干农活,锻炼出了吃苦耐劳的品性。
相比书本知识,她对种地纺织之类的实践活动越发在行。
虽然家境贫寒,但沈丹从未对命运放弃过希望,高中毕业后,她竭尽全力冲刺高考,但由于基础扎实不足,最终功亏一篑,无缘升入大学深造。
眼见同龄人相继离开村子求学深造,而自己却只能就这样止步,沈丹曾一度很失落,但理智告诉她,即使无法离开家乡,将来也难逃终老一生在村里的命运。
于是,在父母和村里长辈们的支持下,沈丹下定决心外出谋生,临行时,母亲塞给她两百元走路钱,叮嘱她要节衷用度。
她把这笔钱藏在袜子里,生怕被人抢走,就这样,年仅19岁的沈丹怀揣着一付单薄的行囊,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城市谋生的漫漫长路。
2
来到陌生的都市,一切对沈丹来说都是那么新鲜而陌生,由于学历所限,她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比如锯木头、在小吃摊打工、当火锅店服务员等。
工作虽然辛苦,但至少有了一份足以自食其力的收入,可是每当夜幕降临,她就免不了思乡之情的袭扰,常常一个人偷偷流下眼泪。
偶尔通过简陋的通讯工具与家人联系,却常常石沉大海,令她更加孤苦伶仃。
就在这困顿无助的时候,一个男子出现在沈丹的生命里,两人都是外乡打工者,在艰苦的环境里很快相识相爱,并发展成为恋人关系。
年轻貌美的沈丹,终于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曾幻想着将来与此人组建幸福美满的小家。
然而好景不长,在沈丹怀孕七八个月的时候,两人因种种原因分手,爱情就这样戛然而止。
孕期丢失了爱人的支持,沈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境地。但面对现实的艰难,她没有选择堕胎,而是咬牙生下了自己的女儿。
由于营养跟不上,她的身体在产后一度非常虚弱,是朋友寄来的几箱牛奶帮助她渡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为给女儿一个体面的生活环境,沈丹将女儿托付给母亲照料,自己再次辗转来到城市打拼。
一干就是几年,靠着节俭持家的生活作风,她终于攒下了一笔创业的启动资金,眼看着女儿就要步自己的后尘,重蹈饱受生活磨难的覆辙,沈丹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3
为改变命运,25岁那年,她拿出打工积累的全部储蓄,加上从亲友那里借来的一笔资金和贷款,创办了一家陶瓷加工厂。
创业之初,人手有限、经验缺乏,沈丹从租场地、建厂房到购置机器设备,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
为了节省开支,她甚至亲自参与货物的装卸工作,工人们戏称她是"最不像老板的老板"。
工厂刚开张,她几乎每天都呆在那里忙个不停,睡眠时间极其有限,一岁多的女儿只能暂时托付给亲戚照料。
尽管如此,沈丹仍孜孜不倦地操劳着,一年多后,她的陶瓷厂终于步入正轨,订单源源不断,随着收入的稳定增加,她的生活也终于从困顿中解脱。
2014年,为满足订单需求,沈丹在江西上饶再建一家加工厂,两家工厂的运营令她日理万机,但看到事业渐入佳境,她亦由衷地感到高兴。
几年的拼搏换来了阶段性的成功,沈丹在城里购置了房产车辆,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小窝,偶尔也能和家人外出游玩。
生活终于迎来久违的曙光,她曾幻想这份美好会一直持续下去。
谁知好景不长,经济环境的恶化令陶瓷行业日渐低迷。
2017年,沈丹的两家工厂陷入了困境,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她不得不从银行贷款数十万元,试图为公司注入一线生机,但还是阻止不了厂房最终停产的命运。
正当她焦头烂额时,一则坏消息再次将她击垮——一名多年好友因生意失利债台高筑,竟然遁逃,使她作为担保人不得不为其偿还巨额债务。
转眼之间,五年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沈丹不仅背负了80万元的债务,还深陷绝境。
失去了金钱、友谊、事业,沈丹整个人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甚至一度大病住院,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反思着这几年的艰辛与汗水,突然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她下定决心彻底摆脱压力重重的都市生活,要回到向往已久的家乡,开启全新的生活方式。
4
一路风尘仆仆,当汽车驶入熟悉的村落,看着路边熟悉的风景,沈丹的心中五味杂陈。
在乡下,沈丹过起了淳朴质朴的日子,白天,她就在田间地头劳作:下地除草、插秧育苗、上山采摘山货。
闲暇时,她就带着女儿在山间小溪边嬉戏,抓鱼捉虾,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虽然简陋,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详。
为了记录女儿的成长,沈丹偶尔会拍些家庭生活的小视频,久而久之,她的手持镜头也渐渐延伸到了周遭的自然景色和熟悉的农事劳作。
不经意间,她拍摄到了山间野生蘑菇从绽芽到长成的全过程,引来无数网友的点赞。
从拍摄角度到构图用光,沈丹对影像营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的短视频朴素无华却不失味道,真实再现了乡土生活的原汁原味:采茶、挖笋、种菜、做美食、打理家务等等,尽现生活的淳朴本真。
最吸引人的,是沈丹出手不凡的过人本领:她能熟练驾驶摩托车、卡车、拖拉机,能使用各种农机具,能亲手修缮房屋,能做传统手工美食,能书写出漂亮的书法字迹......这个看似柔美温婉的女子,内在惊人的实力和洒脱干练的一面,令无数网友赞叹不已。
短视频火爆之后,网上对沈丹的种种非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她并非真正的村妇,而是某公司精心包装营销出来的网红人设;也有人认为她是在模仿李子柒等其他农村流量主播。
但事实上,沈丹的视频风格与李子柒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她的短视频突出的是农村生活的原生性和质朴本真,而非有意渲染上田园诗般的唯美情调。
对于舆论的种种猜忌,沈丹从未作过多解释,她一如既往专注于记录生活点滴,诠释自己的价值观。
视频爆红后,沈丹拒绝了无数商家的广告代言和直播卖货的邀约,她清楚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想通过视频为家乡和乡亲们带来好处。
为此,她会在视频中推介一些家乡的特产,为乡亲们开辟新的商路。
但沈丹并不满足于此,她意识到要让乡亲们真正走上致富路,就要打造出一条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5
2020年,乡村网红沈丹在家乡注册成立了丹心可鉴茶业有限公司,并在村里租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厂房,开办了自己的茶厂。
这个举措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
茶厂建成后,村里许多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跟着沈丹一起在茶厂工作,他们自己种植茶叶,自己采摘加工,实现了真正的自产自销。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茶叶上架仅一天,沈丹就卖出了将近百万的销售额,短短30天,总销售额就达到了402万元。
随着事业的兴旺发展,沈丹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计困难,也带动了全村致富,村民们不再流离失所,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沈丹更是雇佣了很多村里的老人和妇女,让他们也能在茶厂打工赚钱养家。
茶厂的兴办,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让全村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以前很多老人在家里备受冷落,现在可以在茶厂里活跃身心;很多妇女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兼顾家庭和事业,村子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就在这时,沈丹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再次站上了央视的舞台,参加了《村里有个宝》节目。
她诚恳地对全国观众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一方面是为了推广武夷山优质的茶叶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她家乡的风土人情。
节目播出后,沈丹赫然发现,自己的品牌茶叶在橱窗上迅速被一扫而空。
仅仅依靠真实朴素的乡村生活视频,她就吸引了全网3000多万的粉丝,大家无一不被她那份对梦想的执着所折服。
结语
现如今,沈丹已不再是那个生活窘迫的单亲妈妈,而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千万富翁。
但她依旧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淡然,穿梭于茶田之中,为大家呈现最原真的乡村生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的魅力,也让乡村走向繁荣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