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红楼梦》邓婕用一个动作,拿下王熙凤,陈晓旭说她太有心眼了

1984年,《红楼梦》剧组的选角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 选角导演走南闯北,从各个城市中,选出最具有古典美,最像大观园姐妹的演员。 可以说,当时的红楼剧组,聚集了全国之精华,最美的少男少女都这里。

在众多角色中,“王熙凤”的竞争尤为激烈。 没想到,身高仅1.55米、皮肤黝黑的邓婕,成为最终胜利者。 邓婕凭借试戏时一个转身的动作,不仅让全场惊叹,更让竞争对手周月主动退出角逐,甚至陈晓旭都感叹她说,“太有心眼了”。 原本,之前准备的时候,并没有这个动作。

是邓婕在试戏过程中,灵光乍现,一下子设计出来这个动作。 惊艳全场。 这一动作,不仅成就了影视史上最经典的王熙凤形象,更成为演员突破外形的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一、不被看好的“灰姑娘” 邓婕初入剧组时,几乎无人看好她能胜任王熙凤一角。 她年龄偏大,身材娇小,皮肤偏黑,眼角还有一道疤痕,与原著中“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恍若神妃仙子”的描述相去甚远。 当初因为是否选她进剧组,选角导演意见不同。

夏明辉觉得很满意,李志新则认为邓婕外形太普通,根本没有适合的角色,干脆不行,王贵娥觉得李志新说的有道理,但邓婕确实很上镜。 三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无法统一意见,只好把邓婕录像送回北京,由导演组决定。 结果,当看到镜头里的邓婕,导演组所有人都惊呼。 王扶林导演甚至说,这个人,不用表演,直接留下。 可等到任大惠去火车站接站,看到眼前这个女孩,个子矮皮肤黑,相貌也平平,哪里有镜头里那个顾盼神飞邓婕的影子,不禁大失所望。

化妆师蓝岚听她说要演王熙凤,瞪大眼睛质疑:“什么?你居然要演凤姐?” 剧组其他演员也认为,即便她成为王熙凤的候选人,也只是“打酱油的”。 邓婕心里也有些忐忑,甚至已经做好了演“平儿”的准备。

是王扶林的一句,“要敢于挑战自己”,让她坚定了信心。 彼时,王熙凤的候选人中,乐韵因丹凤眼、高挑身材被公认为“天选凤姐”,而周月,19岁便斩获全国大奖,气质与容貌皆胜邓婕一筹。 就连摄像师李耀宗也私下劝邓婕:“你各方面都比不上乐韵,别浪费时间了。” 有了王扶林导演鼓励的邓婕,毫不气馁,没有轻易放弃,你们说我不行,我偏偏要行。

她卯足了一口劲,一定要争取演王熙凤。 二、逆袭的转折点:一个动作惊艳全场。 面对外界的质疑,导演王扶林坚持给邓婕机会,让她试演王熙凤的戏份。 邓婕深知这是背水一战,她不仅反复研读原著,还从川剧表演中汲取灵感,多次练习,没人陪练,她甚至对着圆明园的石头练习台词。 别人演一场戏,邓婕准备五场,每一场戏份都很重。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黛玉进府,大闹宁国府,协理宁国府,起海棠诗社,加上平儿的,她一共要做6个小品。 几场戏下来,邓婕有了信心,觉得自己能演,还能演得很好。 这更坚定了她演王熙凤的自信和勇气。 凭借一个转身,一个动作,邓婕征服了整个红楼剧组,拿下王熙凤一角。

这场戏,是王熙凤审小厮的片段。 邓婕临时起意,选择背对镜头。 导演一喊“开机”,邓婕背对着镜头,猛一回头,把手捂在脸上,然后慢慢拿下来,一张俊俏的脸上,怒目圆睁,眼波流转,表情丰富。

镜头里的邓婕神采飞扬,流光溢彩,特别是她放下手的瞬间,眼神中的那份媚,那种狠,那份霸气,淋漓尽致。 这一动作,瞬间将王熙凤的泼辣与威仪展现得淋漓尽致。

制片主任任大惠当场惊呼:“她天生就是王熙凤!” 周月看完录像后,觉得邓婕的眼睛亮亮的,面部内容太丰富了,而自己就是一张大白脸,没有多少内容,自愧不如,主动退出了竞争。

陈晓旭也私下感叹:“她太有心眼了,这一拍简直把凤姐的魂儿都拍出来了。” 三、天时地利人和,邓婕成为凤姐。 当时被称为凤姐第一人选的乐韵,因母亲反对饰演“坏女人”,加之被香港商人罗烈吸引,选择辞演并赴港发展。 周月也主动选择退出,至此,王熙凤组的候选人,只剩下邓婕一人。

导演组也曾不断寻找合适的“王熙凤”人选,曾引入新候选人于兰,最终还是被邓婕的气场折服。 摄像师李耀宗说可以通过仰拍等技术手段弥补身高缺陷,王扶林最终力排众议,选择邓婕扮演王熙凤。 四、从争议到经典:王熙凤的永恒烙印 电视剧播出后,邓婕的王熙凤成为无可争议的经典,也成为剧中唯一一位获得“飞天奖”的演员。 她将角色的精明、狠辣与脆弱层层剥开:初见黛玉时的八面玲珑、大闹宁国府的雷霆手段、雪地拖尸的凄惨结局……

尤其是“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出场,更被红学家赞为“从书卷中走出的人物”。 为还原“王熙凤之死”,邓婕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地中赤脚裹席,被拖行数十次,冻至身体僵硬仍坚持拍摄。 这种敬业精神,与当下“背台词即敬业”的行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邓婕的成功,是天赋、努力与机遇的完美结合。

她打破了“以貌取角”的桎梏,用演技证明:真正的演员,能以气韵超越皮相。 而那个转身的动作,不仅定格了王熙凤的魂,更成为中国影视选角史上最具启示性的瞬间。 它提醒我们,经典角色的塑造,从来不是外形的简单复刻,而是灵魂的深度共鸣。 正如网友所言:“邓婕之后,再无熙凤。”

三十余年过去,这句话,依然是对她最精准的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