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结局你看懂了吗?崔伟和淑华根本没拿500万
《棋士》是我今年看过细节最多,隐喻最深,最值得三刷的刑侦剧。
这部剧,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看到的探案形式。
它是以现实主义生活流来打开的罪案剧,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将人性的复杂点,每一面逐帧揭破。
最有意思的是,从收官后开始,对于这部剧的细节也引发起观众强烈的讨论,尤其是最后的500万到底去了哪里?
是被烧了,还是被崔业掉包,还是已经辗转落到崔伟手中成为他辞职经商的资本?
在我看来,崔伟和淑华都没有收下那500万。
为何这样说,请看我慢慢分析。
角色的前期印象
结局的最后,让我们以为500万已经被崔业换走的原因是,他在送妻子离开隧道时,暗示了一下给儿子披着的外套口袋。
后来淑华在坐车离开时,神情也变得一言难尽。
结合崔业在离开隧道时跟哥哥崔伟说起阳台的那缸鱼,被换走了儿子也没发现。
这直戳戳地暗示,表面上说的是之前把王红羽的300万换走的事情。
可,实际上,结合他对淑华衣服的提醒,足以说明那500万就是被他偷偷拿走了。
之所以让我们有此结论,不仅仅是因为崔业让人起疑的行为,还有他一直以来的人设。
这二者,缺一不可。
- 崔业对钱的执念
这22集的剧情,让我们足够了解崔业这个角色,才会在他的这些行为之下,得此答案。
知道他曾经为了钱骗过王红羽,也险些伤了妻子,知道他做事情从来都是三思而后行,绝不可能平白相信别人。
就如同最后一案中,他提前规划好路线,知道一只耳不会相信自己,会独吞500万。
所以,他一早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
知道崔伟的人会埋伏在易佛生附近保障自己的安全,一来便可以甩掉后面的危险,二来在一只耳妄想将钱占为己有时,给他设置障碍,让他没法拿到钱。
崔业这个角色即便到了结局的后期,他的人设都没有改变,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心翼翼,聪明懂算计。
那么,在看见他的一些列小动作之后,我们也代入了对他的前期印象,觉得他一定会将那些钱换掉藏起来。
很多剧的主角,一到结局就很容易人设崩塌,不是因为他们饰演的不够出彩,剧情不够动人,而是跟前面所铺垫给我们带来感觉的印象落差太大。
但这部剧可以说是十分严谨,每一个角色都不单一,不论角色大小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和丰满的感情线。
- 夏生的“傻”
比如夏生。
看完结局很多人都觉得夏生的下线太草率了!
也是,我现在一想起夏生,脑海里都是那辆突然出现的车。
我才刚磕到夏生和夏雨的爱情,就以这样的方式下线,太突然了,我都还没准备好。
而我们没来得及准备的心理建设,又何尝不是剧中夏生面对家庭变故,哥哥惨死,父亲含冤的措手不及。
他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人生也刚开始,面临这些事情的变故他又岂能熟练地练习所谓的“离别”
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得知“一只耳”绑了崔业妻儿时,才会那么毫不掩饰直言心里话。
我们眼中觉得夏生的“傻”恰恰是他最珍贵的品质。
他其实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坏人,在王红羽的事情告一段落后,面对崔业说重操旧业时,他表示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不想再冒险。
这,才是夏生这个角色真正的人物底色。
他会得知崔业儿子生病而把护身的项链送他,会在得知坏人骗了父亲时的嫉恶如仇,也会在得知夏雨厂子出问题时的力挺帮助,也会在别人轻生想不开时,耐心开解。
这部剧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坏人,都是因为遭遇了生活某种变故。
- “一只耳”为什么武力值那么强
还有“一只耳”扛打的原因。
结局临近尾声的时候,“一只耳”的武力值一直是一个谜。
但,一想到他曾经所经历的一切,突然发现也变得合理起来。
那段自述的身世里,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姑姑卖给了人贩子。
所以,他从小就懂得怎么在利益中生存,会为了不惹麻烦而故意砸伤自己,躲过漏洞百出的抢劫计划。
后来,盘下保险箱铺子的时候,还把老板重伤在柜子里。
他这个角色,是属于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的存在。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后他跟崔伟的打斗中会一直处于上峰。
因为,他除了自己,早就一无所有了,又有什么可以顾忌,能顾忌的呢?
从小他就是在这样挣扎的环境里长大,他最大的招数就是“求生”
因此,当我看懂了每一个角色过往时,才真正明白,不管剧情怎么样,也不管最终的结局是如何发展。
就像夏生和一只耳一样,最后的结局都是跟前面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致的。
如此,淑华就更不可能去拿走这500万。
淑华鞠躬背后的深意
在我看来,她其实没有拿到那笔钱。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她一定是拿了500万,所以才会有狱中探望时的鞠躬,才会带着儿子一起去外地治病。
可,当我二刷结局之后,却对淑华的“鞠躬”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鞠躬”的背后,有人说是感谢,但为什么不能是“抱歉”
没有任何一个角色会突然改变自己的人设,哪怕是崔业也是在经历银行抢劫,车子翻车,一袋钱变玩具币,受到王红羽的刺激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么,淑华呢?
在我对她前21集的印象里,她从来都不是那种会靠别人生活的人。
她会自学不会的英语,哪怕是被王红羽安排出国,也从从未想过靠捷径去得到想要的东西,她一直都是脚踏实地的形象。
在得知崔业犯罪时,第一时间也是想劝他停手,后来劝不了之后,更是带着儿子回娘家。
由此可见,她会是拿到500万跟崔业道谢的人吗?
单看22集的剧情很容易让人误解淑华这个角色,但有着前面21集的了解,她是宁愿出去打工赚钱,也不靠这些旁门左道。
一夜暴富的感觉是很好,但如果真的摆在淑华面前的那一刻,我觉得她只会是害怕。
那么这笔钱去了哪里呢?
在我看来,这钱是给了崔伟,但又不完全是给了他。
崔伟辞职的真相
结局的最后有一幕很关键,那就是崔伟的下属曾对他说:
“只是犯错误被停职,你倒好直接辞职,还变成崔总”
但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以为是崔伟把500万拿走变成他创业的资本。
不过,当我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对这个优秀的角色最大的误解。
首先,崔业的下属给了一袋钱,是给侄子看病的帮助,而不是创业的资助。
其次,崔伟家里很有钱的。
当初知道妻子喜欢珍珠项链,二话不说偷偷给她买了一条,还有他们家装修的风格,平时跟岳父钓鱼的用具,开的车,都能反应他家庭情况的优越。
还记得当初崔业儿子生病,崔伟本来就是要借钱给他的。
要知道,他身为警察有着大好前程,岳父还能提携他高升,不仅如此他随便凑一凑就能拿出80万。
这样的家庭,会愿意为了500万去冒那么大风险,甚至不惜赌上两个家庭的未来吗?
如果崔伟真的会拿这500万,当初也不会上报崔业犯罪的事实,更不会上报选择回避。
不过,崔伟很可能是因为这500万辞职的。
仔细想想,崔业如果真的把这笔钱留给了淑华,她收下的可能性很小,反而会把这笔钱交给崔伟处理。
那么,崔伟肯定会把这失而复得的500万交上去,所以也就才有了后面所谓“失职的停职惩罚”吧
不管是哪一个角色,都不会突然变好或者变坏,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单看22集的结局来给淑华和崔伟的人设下定义,我觉得并不完整。
生活主义现实流题材的剧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一个角色都是丰富且饱满,更是贴近生活和现实的。
在巨额的不义之财面前,我们的选择大多数都是避之不及,而不是欣然接受。
有了前面21集的剧情铺垫,人设塑造,再来看22集,才是对淑华、崔伟和崔业这样优秀的角色一个公平的对待。
不以偏见立标签,不以表面现象轻易下判断,才是对优秀角色最好的肯定。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