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为啥要杀杨广,让他当傀儡不更好吗?一个坏人的愚蠢选择

公元618年的江都行宫里,隋炀帝杨广正对着铜镜发呆,镜中的他早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就在此时,他最信任的骁果军突然哗变,领头的竟然是平日里对他毕恭毕敬的宇文化及!按理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是上策,为何宇文化及非要置杨广于死地呢?

江都惊变:一场意外的兵变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的一个深夜,江都行宫外突然火光冲天。骁果军将领司马德戡带着数百名士兵冲入宫中,为首的宇文化及却脸色惨白,冷汗直流。这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纨绔子弟,此刻双腿都在发抖。

说来可笑,这场兵变最初只是思乡心切的士兵想要逃回关中。宇文智及——宇文化及的弟弟——看准机会煽动士兵:"与其偷偷逃跑被治罪,不如干票大的!"

众人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时,这个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公子哥竟然吓得面如土色。《资治通鉴》记载他"变色流汗",最后还是被弟弟硬推上这个位置。

当士兵押着杨广来到他面前时,宇文化及连正眼都不敢看,只是颤抖着说:"还等什么?赶快动手!"这个细节暴露了他懦弱的本性——他连面对将死之人的勇气都没有。

性格决定命运:傀儡主与傀儡的错位

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案例,比如曹操挟持汉献帝,都是强势权臣操控弱势君主。但宇文化及和杨广的组合却完全相反。

杨广是什么人?二十岁统帅大军平定南陈,三十五岁登基称帝,开运河、修东都、征高句丽,哪个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手笔?虽然现在落魄了,但那份与生俱来的帝王威严仍在。

反观宇文化及,完全是个靠父亲宇文述荫庇的纨绔子弟。《隋书》评价他"性贪冒,好声色",就是个贪财好色的草包。

这样两个人放在一起,谁控制谁还真说不准。小僮举个生动例子:就像让一只吉娃娃去控制受伤的老虎,就算老虎病了,那份威势也足以把吉娃娃吓尿。

困兽犹斗:杨广的残余势力

很多人以为当时的杨广已经是孤家寡人,其实不然。就在被杀前几个月,杨广还特意准备毒药,对宠妃们说:"贼人来了,你们先喝,我随后。"这种宁死不屈的刚烈,哪是甘当傀儡的性子?

更关键的是,朝中仍有大批死忠。杨广死后,折冲郎将沈光立即集结数千人要为杨广报仇。虽然兵败身亡,但《资治通鉴》记载他麾下数百人"皆斩死,一无降者"。连宇文化及派去数落杨广罪状的封德彝,见到旧主都羞愧而退。

别忘了,当时李渊在长安还尊杨广为太上皇。如果宇文化及真留着杨广性命,保不齐哪天就会被翻盘。就像抱着个定时炸弹,宇文化及哪有这个胆量?

权力诱惑:从傀儡到皇帝的痴梦

宇文化及虽然无能,但野心不小。杀掉杨广后,他先立杨浩为傀儡皇帝,没过多久就迫不及待地毒死杨浩,自己在魏县称帝,国号"许"。

这个举动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留着杨广,他永远只能当个权臣;除掉杨广,他才有机会过把皇帝瘾。虽然这个皇帝只当了半年就被窦建德所杀,但好歹圆了他的帝王梦。

小僮觉得特别讽刺的是,宇文化及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人总有一死,难道不能当一天皇帝吗?)这种赌徒心态,注定他不可能选择稳妥的傀儡方案。

时势使然:隋朝气数已尽

其实换个角度想,就算宇文化及想留杨广当傀儡,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中原已经群雄并起,李密占据洛口,李渊入主长安,窦建德雄踞河北。这些人谁会承认一个江都小朝廷?

更重要的是,隋朝已经失去民心。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开凿运河劳民伤财,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留着杨广,就等于留着天下人的活靶子。宇文化及再蠢,也明白这个道理。

历史的选择:偶然中的必然

回头看这段历史,小僮觉得特别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宇文化及个人的选择,实际上却是历史大势所趋。隋朝灭亡已成定局,区别只在于由谁来终结。

宇文化及杀杨广,客观上帮了李渊大忙。就在同一年,李渊得知杨广死讯后,立即废掉傀儡皇帝杨侑,自己登基称帝,开创大唐王朝。而宇文化及这个跳梁小丑,很快就被窦建德收拾了。

所以啊,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宇文化及机关算尽,最后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果他真留着杨广当傀儡,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但历史没有如果,性格决定命运,时势造就英雄,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