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S7回归:一半封神一半问号,看完感觉智商被摩擦!

“你说是科幻,其实就是现实;你以为是未来,其实早已发生。”

当这句《黑镜》的经典调侃再次响起,距离第一季已经过去整整14年。

2025年,《黑镜》第七季横空归来,六集如同六面镜子,每一面都映照出我们在科技夹缝中扭曲的人性与荒谬的现实。

这一季,口碑割裂得前所未有。有人封神,有人痛骂;有人感动落泪,有人看完想砸电视。

为什么?因为这是《黑镜》最“极端”的一季。一半高能,一半离谱,仿佛一边是《降临》,一边是《我AI我骄傲》。

开场就给人迎头一棒。

一对普通夫妻,在医疗平台开通了“全感人生套餐”,原以为买的是“希望”,没想到订的是“控制”。从病历数据到生活习惯,从梦境到情绪,全都被算法监控并商品化。

你以为这是Netflix恶搞的脑洞?其实更像是优爱腾运营团队的季度规划。

“基础套餐限制你思考,高级套餐才有情绪调节。”这不是科幻,这是我们熟悉的会员制世界,只不过黑镜把它翻转到极致,让你看清——在数据与金钱的囚笼里,活着本身也成了服务项目。

第二集:《平行的她》——你是她的霸凌者,还是平行世界的幸存者?

这是本季最争议的一集。

有人说是最烂的一集,被短评第一骗惨了;有人却看出了底层的复仇逻辑与心理暗涌。

表面是“校园霸凌复仇记”,内核却藏着“现实意识的多重操控”。你以为逃离了苦难,回到的是平行世界?错,你只是进入了更深的噩梦。

它挑战的,不是剧情逻辑,而是你对“自己是谁”的认知。

如果你过去犯的错,被另一种你“复刻”,再返还给你——你会怎么做?

封神预警!第三集和第五集引爆口碑狂潮

就在你可能因为某集的不温不火而略感疲惫时,S7又会冷不丁地甩出王炸,让你瞬间原地“封神”!

特别是第三集,由中国女导演王昊鹭执导,收获了压倒性的好评。“第三集实在是太好哭了,五星全给这一集。” “因为第三集,我将无限溺爱本季。” “第三集好看到全身颤抖……” “绝了绝了绝了第三集封神!”……诸如此类的赞美刷爆评论区。

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据说,这一集巧妙地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跨时空的爱恋、甚至对电影史的致敬融合在了一起。

而关于第五集,评论区更是简洁有力地重复着:“第五集是神。第五集是神。第五集是神。” 虽然具体情节仍然笼罩在神秘之中,但有评论提到“二渲三的空间感”、“或虚或实的背景人物体现了好莱坞对于细节的执着”,暗示这可能是一集在视觉呈现或叙事技巧上有着极高完成度的作品。

它会带来怎样的震撼?这无疑又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后半季:从“AI鬼故事”到“数字灵媒”,黑镜依旧很黑

第四集:摔手办的小孩 VS 系统崩溃的父亲,童年恐惧、数字报应和赛博灵异事件混成了一锅。

第五集:又一波神作预警!二渲三的空间感,纸片人NPC居然拥有了“被遗忘的意识”,甚至用像素演技打动你。

第六集:结局也许不那么亮眼,但它讲的,是一个关于“遗忘、恢复与赎罪”的故事。在这个记忆可以被修改、现实可以被伪装的时代,最难的是如何保留“真实”。

黑镜第七季:打回现实比打脸更痛

有人说这季黑镜不够“高概念”,其实它只是换了一个姿态:不再去遥远的未来,而是从我们的现实中抽取最可怕的一小撮现实碎片,然后放大、镜像、扭曲、砸你脸上。

那些看完说“太离谱”的人,其实只是不敢承认,这种生活正在我们周围发生。

这季没有《白熊》《15百万的价值》那样炸裂的社会架构,也不如《圣朱尼佩罗》那样文艺感十足,但它更紧贴当下,技术更“接地气”,反而更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你准备好了被拷问,就去看《黑镜》第七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