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首谈离婚原因,他跟章子怡分开是必然
在网上看了一段汪峰的最新访谈,突然就理解了他跟章子怡的离婚是必然的。
汪峰是那种你需要让自己安静下来、再三强调要认真听他讲话,就是要做一点心理准备才能真的把他的话听进去的人,咱也不清楚为啥他给我的感觉是这样,就很不耐烦听他讲话,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看了评论区,发现好多人跟我一样。
可能因为他本人呈现的状态,无论是坐姿还是手势,都太一本正经有距离感,让人感觉他说的话是有些“假大空”的,但是认真听进去以后,你才发现其实他讲的不错,甚至是有些真诚的。
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会迷恋汪峰。
长达40分钟的访谈听完,我最大的感受是,汪峰很像我潜意识里所认知的那种“文艺青年”——有一定的文艺追求,但是本人又极其刁钻,生活里应该是不太容易相处的。因为他很容易厌倦旧的事物,旧的人。
节目里,他提及离婚的原因,他说,“不是她不美了,而是我的审美变得迟钝,对此非常厌倦。”很明显,在汪峰的生命里,他的演艺事业,他的创作才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他的爱情是要为他的创作去服务的。
一个不能调动起新鲜感的爱人,他是抗拒的。这让我想到著名的画家毕加索,他的一生与数位女性纠缠,几乎每一任都曾是他的缪斯女神。
汪峰和章子怡的婚姻让我知道:当初让两人无限靠近的共同点,也可以是扼杀一段关系的根源。
比如野心,章子怡在娱乐圈的野心有目共睹,而汪峰呢,他对自己的歌唱事业其实一直都有很高的追求,透露自己的志向是成为罗大佑和鲍勃迪伦,其团队更曾发文称,“没有汪峰,大陆歌坛尽失半壁江山”。
强烈的相似的特质,会让两个人对彼此产生灼热的爱情,可是婚姻过的是柴米油盐,是一地鸡毛,是需要落地的,它可能没那么炙热,它讲究的是细水长流。
而两个人,都没有给予对方“细水长流”的能力。
章子怡因为从小没有被很好的宠爱过,所以她天然地向往浪漫宏大的爱情,所以当初汪峰的手段对她非常有效:比如带章子怡回到两人初次约会的餐厅,准备烛光晚餐;擅用心理测试来拉近与章子怡的距离,让她以为他就是自己的“天命之人”;演唱会上对她真情告白,精心策划生日派对,还用无人机送钻戒求婚......
但真正进入婚姻生活后,人们才会明白:真正滋养爱情的并不是这些宏大叙事,而是那些温暖迷人的小细节。而章子怡也才会懂得,比起前者,她更需要后者,因为那代表稳定踏实。
但汪峰本质上是一个追求刺激的人。
汪峰让人感到他正在闪光的片刻,就是他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他讲他小时候怎么接触到崔健罗大佑这些人的,他说那时候买崔健的磁带回家,他会关上门,静静地坐在那儿,从第一个音听到最后一个音,就跟看完一场表演一样精彩。当时他以为崔健就是这世上最好的音乐了,没想到他后来又听到了罗大佑,当他觉得罗大佑最好时,后来又听了披头士、鲍勃迪伦......他说欣赏披头士并不代表崔健不好,但我那一刻明白,原来好可以有很多种。
给我的感觉是,他谈恋爱似乎也是这样的,就是需要新的人不断去刺激他。汪峰真的很适合搞艺术,但不适合结婚。
包括他追求章子怡时所做的那些浪漫的事,现在看,我其实觉得更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汪峰自己,因为他自己就很迷恋浪漫叙事。
章子怡曾在节目里说,她小时候没有自己的房间,所以长大以后,有了钱,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个房子——她迷恋浪漫不假,但其实她更在意内心的秩序和温暖,也更需要男人对自己细微处的呵护。
即便是璀璨蓬勃的女明星,卸下光环以后也会疲惫,就像汪峰说他哪怕再喜欢唱歌,唱多了《飞得更高》也会累,其实两个人都需要一些不那么蓬勃的东西在生活里,但是婚姻是讲究互补的,两个人都要,又都给不了彼此,就很难过到一处去。
汪峰说爱情是这世上最难最复杂的东西,远远比航天飞机和所有的科学发明都要难,是因为他对爱情的要求太高,要求轰轰烈烈、宏大叙事,要求意犹未尽。
但一起生活超过两年的人,很难持续给彼此新鲜感。
当婚姻变成例行公事,连欣赏美的能力都会退化。
而“森林北”能给汪峰的新鲜感,恐怕也只是一时,不过在感官上,相比章子怡她倒是有一点优势:对比她的锋芒,森林北像一杯温水——没有攻击性,无需仰望。
汪峰说,婚姻里需要有主导者,或许他想要做那个主导的人,而让强大的影后对一个男人俯首称臣,做得了一时,做不了一世。
他同“森林北”当然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一起去看演唱会,候场时两人的手紧紧相牵。他说她教会他用牧民的眼睛看世界,现在连晚霞都能看出七种红。
而厌倦章子怡,是因为厌倦了自己寡淡的双眼,从“你是光芒万丈的存在”,到“我厌倦,只是厌倦自己的狭隘”,其实就是审美疲劳了。
也点出了无数文艺男中年的情感困局:当激情褪去,他们既无力欣赏伴侣的深邃,又害怕直面自己的平庸,只能通过“换人”寻找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