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自杀前最后公开照:在成都流浪,满脸都是愁容,眼神充满绝望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照片上服装怪异,很有些波西米亚风的女人就是三毛,这是肖全专门为她拍摄的,此时的三毛面容憔悴,头发凌乱。
只见她眉头紧锁,似乎有什么解不开的心事,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她的右手夹着一支烟,心神不宁地送到嘴边,眼神却飘向了很远的地方。
照片上的环境很荒凉,背后是斑驳的石头墙,墙角长着大量蓬乱的野草,地面全是凸起的乱石,而三毛盘起一条腿,正坐在一个块简陋的石台上。
这张照片是肖全给她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张,那时三毛来到了成都,在这小住了几日,肖全记得,她当时的精神状态很不好,眼睛里充满了忧郁和痛苦。
其实,三毛虽然名声在外,但本人却非常腼腆,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接触,也很少愿意在公众面前露面,所以肖全的这一组照片就显得难能可贵,大众见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三毛。
为什么这组照片中的她如此悲伤呢?这些照片拍摄于她去世前几个月,有人猜测,她始终没走出失去荷西的阴影。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三毛的故事中有几个最为人津津乐道,一个就是她与荷西传奇的爱情故事,另一个则是她令人惋惜的离开方式。
三毛是台湾姑娘,说起话来有着非常浓重的台湾腔,软软糯糯,听着让人非常舒服,30多年前,她没留下一字一句,就决绝地离开了人间。
她出生在重庆,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家人前往了台湾,年幼的三毛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开始展露出不俗的文学才华。
但因为不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她出现了严重偏科,曾经她的数学不及格,老师竟然把她画成熊猫眼,还勒令她到操场跑步。
当时很多人都来围观,给她造成了很严重的精神伤害,非常抗拒再去学校,初二的时候她提出离开学校,父母同意了。
此后她就在家里学习,文化知识一点没落下,当时她对绘画产生了兴趣,父母又给她找来了几位著名画当老师。
后来,她作为旁听生来到了大学,在一众专业学生中成绩名列前茅,可见她一直都是个蕙质兰心、天赋很高的女孩。
上世纪60年代,她出国来到了西班牙,在大学中认识了一生挚爱荷西,后来她一边求学,一边游历了德国和美国。
美丽多才的三毛在外国遇到了很多追求者,但没人走进过她的内心,这些人之中也有荷西,但那时他也只是单相思,三毛的爱情大门尚未向他敞开,少女时代的这段独特经历,给了三毛很多的灵感,为此还专门创作了一部散文集。
70年代返回台湾后,她成为了一名老师,其实在与荷西相恋之前,她还有过一段婚姻,一次在球场上,三毛遇到了年纪比她大很多的德国教授,对方对她一见钟情,立刻展开了激烈追求,后来两人结婚了。
第一位丈夫后来病逝,也许是为了疗伤,她选择了故地重游,前往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西班牙,在这里她又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荷西,这次她没再拒绝。
三毛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想法一直都异于常人,她非常喜欢广袤无垠又有些荒凉的沙漠,于是和荷西一起前往了撒哈拉,并在这里领了证。
为了养活自己,荷西在这里的一家采矿公司找了份工作,三毛则做起了他的贤内助,每天忙里忙外打理家庭,日子过得平淡却快乐。
三毛很喜欢做菜,她特意做了中餐请丈夫品尝,荷西吃后赞不绝口,善良的三毛还经常和当地人说话,教那些没机会上学的女孩学习识字。
为了尽可能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她还深入过没有人烟的沙漠腹地,撒哈拉的经历成为了作家三毛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她最著名的几部作品全部都是与此相关的。
1976年,她与丈夫搬到了加那利群岛,在此后的日子里,她的作品陆陆续续被出版,在文坛声名日隆。
本以为这样幸福的生活能够一直继续下去,但谁也没想到意外来得如此突然,1979年三毛收到噩耗,丈夫走了。
她痛苦万分,整个人的精神都垮了,身心俱疲的她最后回到了台湾,父母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家人都劝她,人死不能复生,凡事应该向前看,合适的时候可以考虑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对于三毛来说,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不是轻易可以忘记的,她花了几年时间才走出来。
在一本散文集中,她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后来,她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学校,开始到处演讲,还有出版社出钱赞助她到处旅行,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烦心事。
很多人不知道,90年代有一部非常出名的电影《滚滚红尘》,就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中有林青霞和秦汉,上映后/span>
1989年,三毛第一次回大陆,1年后她又回来过一次,这次她是专程为了见一见王洛宾,三毛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两人还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一段时间。
后来她的子宫出现了问题,于是住进医院接受治疗,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想到在医院修养时,她竟然自杀了。
当天清晨,负责清洁的女工进入她的病房,结果看到三毛将自己吊在了一根丝袜系成的带子上,已经气绝身亡,经过尸检,警察确认她去世的时间是早晨2点左右。
就在离开前的几个月,肖全找到了她,满腹心事的三毛,寂寞地穿行这座古老城市的街道中,肖全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些一闪即逝的画面。
那时他虽然意识三毛不开心,却完全没香想到她如此决绝,三毛非常欣赏肖全的拍摄风格,她拿着照片开心地说,这是最完美的,它是无价的,脆弱的三毛,善良的三毛。
她的任性离开就像一个孩子,在人间玩够了,就要回到天国,如此坚决,毫不拖泥带水。
参考信息
新京报【2021-01-04】《我的姑姑三毛:故事未完,她的足迹永不消失|逝世30周年》
深圳特区报【2011-01-05】《《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式生活”影响一代人》
中国侨网【2016-09-23】《西班牙将推出文学名人邮票集 中国作家三毛在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