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笑林59岁离世,不烟不酒爱健身,为何突然辞世?
笑林:相声界的璀璨之星为何过早陨落
2015年3月23日,这看似平常的一天,却成为了相声界的一个悲痛之日。著名相声演员笑林因白血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从确诊到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仿佛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的生命之舟瞬间掀翻。

笑林的儿子赵一杨满心悲痛地诉说着父亲走得突然却又安详。可他心里的疑问却像一团迷雾笼罩着家人:身体一向健康、注重保养的他,怎么就突然被这可怕的恶疾击中了呢?作为相声演员的笑林,对嗓子极为珍视,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0个俯卧撑、定期打高尔夫球,仿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他坚守的准则。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敌的健康达人,却没能跨过59岁这道坎。这一点让我不禁想到,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健康就在眼前,却不知隐藏的危机可能在某个瞬间爆发。多年后,董浩的哽咽之言,才让人们意识到,笑林的早逝或许早有预兆。

笑林1956年生于北京的一个曲艺之家。父亲是山东快书演员,他也有幸拜师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司昌。3岁学艺,4岁就登台的笑林,天赋与勤奋并存,从未在台上出过差错。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给人设置一些考验。特殊时期,他和董浩同在北京三中读书,两人感情深厚。可笑林家庭出身不好,常受同学歧视欺负,董浩挺身而出当了几年“保镖”。这段故事让我看到了友情的珍贵,在困境中有人能挺身而出,那是多大的幸运。笑林中学毕业后插队到农村,在石灰窑烧石灰,那是真正的苦日子。可他却在艰苦中寻找快乐,夜晚值夜班时,他那独特的唱歌壮胆之事,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他靠着村里的大喇叭,积累了众多歌曲,这也成为他相声创作的源泉,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点滴经历都可能成为日后的宝贵财富。

七十年代末,笑林进入北京曲艺团,拜师马季学习相声,“笑林”这个名字也是在这期间确定下来的。改名过程简直像一场曲折的喜剧,从避免麻烦改本名,到因重名改名,再因别人调侃不断更名,最后李谷一的一句话让他定名为笑林。这是命运对他的一种独特雕琢,每一次的改名都像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而李谷一仿佛是他命运之路上的一位引导者。成名后的笑林,最感激的当属搭档李国盛。他们的缘分早在1961年就已种下种子,笑林5岁登台,李国盛就看好他,19年后成为了经典搭档。李国盛的大度、幽默以及对笑林的全力配合,让他们的组合大放异彩。1987年春晚舞台上的《学播音》,更是让他们火遍全国。我深深感受到,一个成功的相声组合,不仅需要个人的才华,更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与支持。

2000年,李国盛退休,笑林虽不舍,却也只能尊重。离开相声舞台后,笑林开启了他的转型之旅。他去央视主持《每日农经》,这对50岁左右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他努力钻研农业知识,与专家频繁沟通,改台词,只是为了能让农民朋友看懂节目。他这种敬业精神值得称赞。他不仅忙于节目,还自考大学,攻读法学硕士,街道办事处职务。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多个领域旋转。他对自己要求很高,这源于他对公众人物的责任感。然而,他这样不断地给自己施压,对身体也是一种消耗。他在说相声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在台上能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表演,只是他可能没有想到,压力对身体的影响会在无形中累积。

笑林在80年代尝试集体婚礼,他与女友的坚持、父母的反对,还有搭档李国盛和他媳妇的“临时家长”角色,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这样的个性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故事性。后来他因为时代的变迁,相声表演风格不被大众喜爱,于是转型当主持人。他在2010年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这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肯定。

2015年春节过后,离退休仅一步之遥的笑林病倒了,白血病的魔爪伸向了他。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乐观坚强,对儿子说出那些鼓舞人心的话。他的乐观让我敬佩,他不想让家人担心,也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最后的信任。但病情最终还是恶化,他的离去让家人悲痛欲绝。尤其是他的妻子,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难以言表;董浩也是悲痛万分,他觉得笑林是他自己,因为同样59岁的他,对老友的离去格外敏感。董浩对笑林过早离世的原因也有一定的看法,他认为笑林太忙碌,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虽然运动有益健康,但心理压力无法缓解也是个大问题。确实如此,笑林总是忙着给观众带来欢笑,忙着追求完美的自己,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的疲惫。

从笑林的一生来看,他是一个充满才华、积极进取、充满爱心的人。他在相声界的成就、对其他艺术领域的探索、对待家人朋友的态度,都展现出他丰富的内涵。然而,他的早逝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追求事业、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埋头前行,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们总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追逐着各种目标,却往往忘记了生命最基本的健康需求。笑林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多面性,看到了成功背后的代价,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观众和朋友的心中,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笑林的故事还有许多没有被完全挖掘的地方,比如他在相声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那些源自他插队经历的歌曲如何巧妙地融入到相声段子里;他在主持《每日农经》时,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以采访的专家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国盛在合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不为人知的小插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他的认识。他的离去是相声界乃至整个艺术界的损失,但他的传奇般的一生,将永远在人们的讲述和回忆中延续。

他在相声表演中独特的唱的风格,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中保持吸引力的呢?他是如何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演风格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像散落在他艺术生涯中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拾起,拼凑出他更加完整、立体的形象。他从一个不被看好,因家庭出身受歧视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中间的坎坷与辉煌,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笑林的一生充满了故事,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色彩。他的早逝是一种遗憾,但他的存在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永恒的记忆,激励着后来的人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健康,莫负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