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剧评:诺亚·怀尔照亮麦克斯新医疗剧

看麦克斯的新剧《皮特》时,不可能不想起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开创性的医疗剧《急诊室的故事》。尽管《皮特》的故事发生在匹兹堡(而非芝加哥),讲述的是在一个紧张的 15 小时轮班期间(而非数周或数月),不堪重负的急诊室工作人员的故事,但它的基因无疑来自 NBC 这部开创性的热门剧集。两部剧的背景都设定在一个陷入困境的急诊室,展现医生和护士努力熬过又一个令人痛心的轮班,拯救(和失去)生命的过程。两部剧都由约翰·威尔斯担任执行制片人,主演都是诺亚·怀尔。《皮特》和《急诊室的故事》都有初来乍到、天真无邪的实习生,有对棘手手术的可怕特写,还有个人生活比医疗问题更令人好奇的病人。当然,知道该剧因所谓的相似性而引发了一场真正紧张的法律纠纷,就很难不将《皮特》和《急诊室的故事》进行比较。 但《皮特》和《急诊室的故事》真正重合最多的地方在于高品质和低品质电视节目的交叉之处。在提供给评论家的时长共 10 小时的剧集中,《皮特》存在笨拙的对话、荒谬的悬念以及与轻松黄金时段观看相关的过于明显的信息传达。它还拥有强劲的电影制作、讨人喜欢的角色,以及主演兼执行制片人诺亚·怀尔的一次震撼表演。无论《皮特》从《急诊室的故事》中借鉴了还是未借鉴哪些元素,它们共同造就了一部小制作剧集,即便如此,它依然反映了 2025 年在寻求或提供医疗保健时存在的焦虑。

《皮特》在“第 1 小时”,即早上 7 点至 8 点开场,迈克尔·“罗比”·罗宾纳维奇医生(诺亚·怀尔饰)在匹兹堡创伤医疗医院的急诊室,即“皮特”,进行 15 小时的轮班。从一开始,我们就得知,罗比医生的许多同事认为这位主任今天不该工作,因为今天是他导师在新冠疫情期间去世的五周年纪念日。在麦克斯发给评论家的十集中,罗比医生不断闪回那痛苦的一天,但没有什么比急诊室里没完没了的病人病危、可怕的事故、悲惨的真相揭露,以及偶尔出现的喜剧时刻更让人情绪疲惫的了。 使得这一天愈发紧张的是,新来了四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笨拙却热情的梅丽莎·“梅尔”·金医生(由泰勒·迪尔登饰演)、粗鲁又霸道的特里尼蒂·桑托斯医生(由伊萨·布里奥尼斯饰演)、20 岁的天才少女维多利亚·贾瓦迪(由沙巴娜·阿齐兹饰演)和诚恳的农家男孩丹尼斯·惠特克(由杰兰·豪厄尔饰演)。帮助罗比教导这些新人的有帅气的兰登医生(由帕特里克·鲍尔饰演)、沉着(并且秘密怀孕)的柯林斯医生(由特蕾西·伊费乔饰演)、顽强的单身母亲麦凯医生(由菲奥娜·杜里夫饰演)以及敏感的三年级医生莫汉(由苏普里亚·加内什饰演)。

很容易沉迷在《皮特》这部剧的剧情里。风险本就很高,简直是生死攸关,而且紧张的节奏从未停歇。随着这一季缓缓推进,大量令人心碎的病例、奇迹般的拯救以及日常任务交织在一起,也许是故意为之,以反映出角色以及我们的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负担过重的情况。 《皮特》最大的亮点,不过是诺亚·怀尔饰演的急诊室医生。就像看肯尼思·布拉纳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在长达一小时的电视剧中,看着诺亚·怀尔承担起急诊室轮班的重担,让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罗比医生在医疗一线奋战多年,不知为何,既感到疲惫厌倦,内心又无比空虚,但仍然出于对病人、同事和学生的深深热爱而充满动力。怀尔能够轻松且优雅地将这些矛盾以及所有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融合在一起。这是一场出色的表演,让你忽略了《皮特》的许多缺陷。

《皮特》表现欠佳,原因在于其编剧水平稚嫩。有些地方的对话充满了说教意味,让人感觉像是在观看课后特别节目。该剧似乎不相信我们能理解这些角色在努力应对长达 15 小时的噩梦般轮班这一情况,而是不停地反复强调,让角色像新闻播音员一样引用国家趋势。有一个十足邪恶的角色,其存在仅仅是为了代表营利性医院的所有者。病人的问题五花八门,从一个跨越州界堕胎的青少年,到潜在的人口贩卖受害者,再到芬太尼中毒。《皮特》就如同给观众喂药一般,生硬地将情节要点塞给观众。 即便如此,每次我心里琢磨《匹兹堡》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直白地传递现代医学的糟糕状况并非医生或护士的过错这一信息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里,对于《鱿鱼游戏》,其反应是出现了模仿的真人秀和达美乐披萨的广告。也许比起一部喜欢用直白叙事策略来达成目的的肥皂剧式的马克斯剧集,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呢。 毕竟,当对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不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狂热的、报复性的高度时,《匹兹堡》或许是一剂完美的良方:一部轻松观看的剧集,把掠夺弱者的秃鹫当成妖魔,同时把牺牲自己拯救生命的工作者奉为英雄。 《皮特》的前两集于 1 月 9 日星期四在视频平台 Max 首次播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