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大学生张倩盈曾声称,听到国歌就想吐,最终下场如何?
2019年,在某个遥远的国家,一位年轻的香港女子脚步匆忙,显得十分疲惫,眼神里满是焦虑。她时不时回头,像是害怕被人跟踪。
这个年轻女子究竟是谁?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不安?她到底遭遇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这所有一切,都要追溯到几年前香港举行的一场关于《国歌法》的讨论会……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多年后,为了让香港的法治更加完善,也为了维护国家象征的尊严,本地开始推进《国歌法》的立法工作。
一场关于《国歌法》的研讨会在香港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共同为这部法律在香港的顺利实施贡献意见。
信源: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国歌法香港本地立法讨论文件2018-03-16新华网
在会议现场,律师、大学教授、企业经营者、学生代表等都积极发言,现场气氛既热烈又庄重。
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为《国歌法》的本地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确保这部法律能够在香港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香港的繁荣稳定。
不过,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主席张倩盈的一段话,一下子点燃了整个现场,她毫不掩饰地说,自己“一听国歌就想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在场所有爱国人士的感情。
张倩盈的言论立刻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或许她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但在香港社会看来,这相当于一次激烈的价值观交锋。
让我们想象一下2018年5月5日的场景:香港正在讨论《国歌法》,各行各业的代表聚集一堂,认真地发表各自的看法。
当时的学联主席张倩盈也在现场。这位看起来聪明懂事的大学生,接下来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事情起因于立法会议员范国威,他本来有15分钟的发言时间,结果简单讲了几句,就把话筒递给了张倩盈,表示剩下的时间让她来说。
信源:“港独”闹场:我一听国歌就想呕行政委员回怼:建议尽快离开香港2018-05-07新民晚报
事情发展偏离了会议的既定流程,也预示着后续可能出现的麻烦,张倩盈拿到麦克风,直接表达了令人震惊的观点:“每次听到国歌,我都忍不住想要呕吐。”
这句话立刻在会场引发了混乱,很多人对这位年轻大学生的言论表示极大的震惊和愤怒。
行政委员姚洁凝立刻对张倩盈的发言进行了严厉批评:
“我个人对张倩盈小姐的发言感到非常之失望以及感到羞耻,作为一个大学生,既然你一听到国歌就会呕,既然你一听到国歌就会默哀,我建议你尽快离开香港,不要再忍受这首国歌之余,也不要再用抗争的手段,搞乱香港。”
为了控制局面,会议主办方迅速决定请张倩盈和范国威离开会场。
张倩盈说“想吐”这件事,很快就被媒体传开了,香港和大陆的舆论都强烈批评她。
大家都在问,一个在香港长大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讨厌自己的国家和国歌?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香港回归后,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影响,彼此碰撞,使得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难以确定自己到底属于哪里,或者说,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张倩盈事件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牵涉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曾经为香港社会做出贡献的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后来逐渐被一些反华势力利用。
香港立法会议员范国威,曾在美国留学,他成了这些反华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将张倩盈推到舆论中心,企图制造麻烦,以此阻碍香港的稳定和发展。
范国威在美国留学时受到反华势力的影响,回港后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他与张倩盈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更像是政治上的同盟者,两人互相配合,试图在香港制造动荡。
这件事也反映出境外势力对香港的渗透,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香港本地人士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相关各方应该保持警惕,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他看中张倩盈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的性格,于是把她当成工具,利用她来搅乱香港的社会秩序。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当时在英国政府的要求下,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加入这个组织。
后来,这个组织逐渐被一些立场反华的人掌控,变成他们搞政治活动的重要阵地。
2013年发生的非法“占中”事件中,这个组织起了很坏的作用,它鼓动学生去参加非法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由于不满这个组织的政治立场,一些香港高校的学生会已经宣布退出该组织。
张倩盈的事件最终以她逃往国外画上了句号,范国威因为从事一系列反对中国的活动,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22年8月,范国威承认自己犯下了“串通颠覆国家政权罪”,他将会面临法律的严厉处罚。
当年风光无限的学生领袖张倩盈,现在却改名换姓,不得不远走他乡,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她为自己过去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的遭遇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令人惋惜。
笔者认为
张倩盈的事件映照出特定时代里一些香港年轻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和迷茫。
她最后的结局,也让我们开始反思:个人的选择,在历史的大潮中,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