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张不开嘴台词虚弱,70岁张国立展国际影帝“教科书”演技
《我的后半生》近日登上央视和腾讯视频,因为是老戏骨张国立主演,一经播出倍受关注。
故事主要内容是中老年人的感情生活,而张国立仅凭一个神态直接封神,演技更是爆杀当下小鲜肉。
这位“行走的演技教科书”,此次又为观众们呈现怎样的精彩表演?张国立为何演技如此精湛?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全程无表情封神演技
在小鲜肉横行的年代,观众对大多数流量们张不开嘴念台词,台词虚弱等毛病已经麻痹,没想到张国立带着他的作品《我的后半生》杀了回来。
凭借着老戏骨的口碑以及精湛的演技,收视率快速飞涨,足以见得老前辈们的号召力。
这部剧里张国立一改往日的形象,扮演了一名晚年丧妻的老年人。
因为爱人去世太过痛苦,因而神经受到刺激险些变成植物人。为了老人的健康,儿女们纷纷献计献策,给父亲办起了相亲活动。
于是在这部剧里,以张国立饰演的沈卓然视角,将沈卓然相亲与晚年生活作为主线,在相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奇葩事作为电视剧景观,诙谐幽默及叙事新颖的情节,迅速聚集了一批拥趸。
而张国立的演技更是举重若轻,他扮演的沈卓然看似高雅文艺,内心实际是个缺爱的老头。
面对老伴去世后,他面露痛苦,极度悲伤,在葬礼上痛哭流涕。
明明是很悲痛的场景,却被张国立演绎的非常诙谐。
随后因为儿媳手机铃声大放《好日子》,导致张国立的沈卓然血压飙升,现场昏厥,送到急救室被医生昏迷不止。
开头就如此高潮迭起,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沈卓然的形象也鲜明起来。文艺、细腻又自视不凡,往后的相亲故事必然会因为性格等原因闹出乌龙。
但最让观众们记忆深刻的,是沈卓然清醒后,第一时间想的还是老伴。
面对老伴的遗照,他没有说台词,只是深情的注视,看起来面无表情,但面部神经却在细微的发生变化。
所谓大悲无言,张国立这番表演,瞬间打动了观众。
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这番举重若轻的表演,即刻让观众和网友们惊呼:“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演技”。
而张国立这番出神入化的演技,在早年电影和作品中都有所呈现。
接二连三的封神表演
张国立的“变脸”演技早在电影《建国大业》中初见端倪,当日张国立饰演蒋介石,让很多观众都大跌眼镜。
以往张国立塑造的多是正面稳重的角色,而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的领袖,但在历史评价上,他一直是负面的形象。
比如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消极抗日,背刺我党等等之举。
而张国立扮演蒋介石,不仅以往的形象有冲突,就是长相也不太符合蒋介石的面貌。
在观众惴惴不安中,张国立却交给影迷们一张近乎满分的答卷。虽然他外貌不形似蒋介石,可张国立剃了光头,学习蒋介石的一言一行,再配合妆造,蒋中正的形象立刻生动起来。
他在念台词的时候,也特意带了一点蒋介石的江淮口音,更加贴近正主。
当然最让观众惊艳的还是总统选举那一幕戏,历史上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面对势如破竹的解放军早已势微,蒋介石在党中的名望迅速下降。
但蒋介石却掌握着军中大权,他深信自己依然会掌控国民党全局。于是在国民党总统换届选举时,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自信满满的等待着结果。
没想到最后惜败他的竞争对手李宗仁,当时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起初是自信满满的微笑,眼神是志得意满。
当他得知李宗仁当选后,虽然嘴角的微笑没有变化,可眼神及微表情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乍一看微笑的神情前后相似,可观众就是能读出蒋介石的不满与愤怒。
于是张国立变脸的演技迅速出圈,并且时隔多年,他的这段演技仍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了诸多新人竞相模仿的片段。
其实张国立的演技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封神,比如在《宰相刘罗锅》里他扮演的乾隆,风流花心,又幽默诙谐,闹出了不少笑料。
与此同时却还不失威严,这样的乾隆深入人心。
可转头他又扮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康熙,呈现出的皇帝形象又是深明大义、是非分明,一样的扮相,一样的皇帝身份,却是截然不同的诠释,足以见得在他年轻时候,张国立的演技就不同凡人。
那么他为何拥有如此精湛的演技?张国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历是演技最好的养料
1955年出生的张国立,抓住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末尾,他成长在红旗下,深深懂得深入群众的道理。
因为父亲的工人,成人之后他就成为了修建铁路的工人,他在基层工作几年,深知基层的生活与不易。
后来因为契机,他加入了铁道部的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报幕员。
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位,让张国立口才得以锻炼,为后来的台词功底打磨了基础。
在文工团期间,他时常跟着大伙下乡演出,观察不同的工人和农民形象,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这都让张国立的文艺才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后来他来到当地的电视台,与一支科考队奔赴南极拍摄。
冰天雪地的南极,是张国立一辈子都去不了的梦想之地,于是他不顾极端天气的影响,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但张国立没想到,这次南极之旅差点让他回不来。
原来当时他们坐的船在前往南极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小冰山,若是撞到了冰山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能打通冰山,科研队决定将冰山炸碎。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张国立的肩膀上。
在生死攸关之际,张国立不顾个人安危,埋好炸药桶,抱着必死的决心点燃了炸药。
好在他躲避及时,躲开了炸药的冲击与冰块的砸落,为科考队伍争取了一条生路。
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张国立将其融会贯通,成为日后演技的底气,让后天的表演更为落地和生活化。
后来张国立前往北京,结识了著名作家王硕,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好友。
并且张国立拍摄了王硕主笔的《顽主》,正式进入影视圈,再从群演到跑龙套,一步步的成为配角,厚积薄发开始当制作人、导演,成为了影视圈的中坚力量。
如今张国立到了晚年,仍是在发挥余热,为观众们贡献更多的佳作。
结语:
好的演技离不开生活的磨炼,张国立数十年扎根娱乐圈,可从没有因为演员的身份自视甚高,时常会走街串巷,与普通人打成一片,才有的今日的好演技,也是众人心里德高望重的好演员、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