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连登7个热搜,恭喜王楚钦再获新身份,网友:妥妥爽文人生
【王楚钦的24岁:当热搜霸主遇上北大硕士,运动员的破圈困局怎么破?】
热搜榜上挂着七条标红词条的时候,手机屏前的体育迷们集体揉了揉眼睛——王楚钦戴手表写字发言这些生活碎片,愣是把娱乐圈顶流都挤出了话题榜。更魔幻的是三天后,北大公示栏里跳出个熟悉的名字:王楚钦,86分考取体育硕士。这可是刚在巴黎拿完奥运双金、去年才考上事业编的00后啊!
看着热搜词条从#百万名表#秒切到#北大硕士录取#,体育圈老炮们直呼活久见。别人家运动员退役转型愁秃头,这位小将倒好,训练间隙顺手考个编读个研,捎带手把微博服务器整瘫痪了。去年8825积分登顶男单世界第一,今年前四个月热搜次数比比赛场次还多,24岁的王楚钦硬是把运动员生涯玩成了多维闯关游戏。
要说时间管理,这位才是真大师。翻开他的2024日程:1月多哈捧杯,2月釜山世乒赛绝地反击,5月沙特大满贯生日夺冠,8月巴黎奥运混双破纪录夺金。训练馆、比赛场、考场三点连轴转,别人备赛期间手机上交,他倒好,抽空还能在成都混团世界杯期间交硕士论文。网友辣评:“这哪是运动员,分明是时间刺客!”
但流量是把双刃剑。去年1200多次热搜引发过激烈争议,毛笔字上热搜被嘲“不务正业”,百万手表话题下吵翻了“运动员该不该炫富”。资深教练摇头:“我们那会儿比的是谁球拍胶皮磨得薄,现在孩子们比的是谁热搜上得多。”可数据不会说谎:王楚钦代言的体育科技产品预售三分钟告罄,北大拟录取公示当天,乒乓球训练营咨询量暴涨300%——流量确实在重塑体育经济的游戏规则。
值得玩味的是他微博之夜那句“祝大家获得想要的自由”。当运动员在混双决赛局点发出ace球,当硕士新生在未名湖畔晨跑,当献血大使在采血车旁签名,24岁的王楚钦似乎在不同次元寻找平衡点。有球迷统计过,他去年平均每天训练5小时,处理商业事务2小时,文化课学习3小时,这强度比富士康流水线还狠。
眼下体坛正面临世纪难题:要成绩还是要流量?王楚钦用福冈总决赛4-0横扫张本的战绩给出回答,用混双大满贯三连冠创造历史,用北大录取通知书打破“运动员没文化”的偏见。但热搜榜上的七个词条仍在提醒:当竞技体育撞上饭圈文化,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账号该发训练视频还是穿搭教程?
互动话题:运动员该不该成为流量明星?评论区等你来辩。另一个问题留给深夜失眠的体育迷:如果马龙24岁时有热搜榜,我们会不会见证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