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新婚丈夫赴美发展,如今36年过去了,67岁的张瑜过成了这样

大家是否还记得因《庐山恋》而名声大噪的张瑜呢, 电影上映后,她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不过她似乎没有好好珍惜这一切。

她放弃了国内优渥的生活环境,执意前往美国, 声称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可事实却远非如此, 她在异国他乡屡遭挫折,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最终,她不得不默默返回祖国,希望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那么如今已经67岁的她,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她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其实还不错, 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员,知识渊博且工作繁忙,对她的管教相对宽松。

作为家中独女,她从未感受到过多的学习压力,父母从不逼迫她埋头苦读,而是任由她自由发展兴趣爱好。 她热爱唱歌跳舞,也喜欢朗诵,什么都想尝试一番, 父母考虑到她的身体素质较弱,特意为她报名了游泳班以增强体魄。

她特别享受在水中畅游的感觉,心中甚至萌生了成为一名运动员的梦想, 那时的她完全没有考虑过演戏这件事,满脑子都围绕着体育运动打转, 父母的放手让她胆量倍增,敢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种性格对她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6岁那年,她成功加入校游泳队成为主力成员, 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高强度训练,教练手持竹竿严格监督,但她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有一天训练时,队友提到制片厂正在挑选演员,她并未放在心上,只想着即将到来的比赛。

训练结束后,队友拉着她一起去面试,说是凑个热闹而已。 她随性跟去,站在那里静静等待。 面试过程中,她即兴表演了一段儿时学过的舞蹈,

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竟然顺利通过,制片厂决定让她出演《一分之争》, 饰演女主角的童年时期,戏份虽少,但她却对剧组的一切充满好奇。

后来这部电影虽然未能播出,但导演再次找到她,她欣然同意进入制片厂, 这一选择得益于她在游泳训练中积累的坚韧品质。 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由于缺乏经验,她只能从跑龙套和配角做起, 内心却不甘于现状,渴望能够担纲主角。

厂里资历深厚的老演员众多,资源自然轮不到新人头上,她一边学习一边耐心等待机会, 四年光阴悄然流逝,她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 直到与陈冲合作出演《青春》这部影片,她的知名度才开始有所提升。 彼时她刚过二十岁,形象俊美,吸引了导演的关注, 她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全力以赴演绎角色,逐步站稳脚跟。 厂内竞争激烈,全靠游泳锻炼出的耐力支撑着她前行,从不起眼的小角色逐渐成长为举足轻重的主角, 这段历程磨砺了她不少,也让她深刻意识到机会需要靠自己争取。

到了1980年,她接拍了现象级作品《庐山恋》, 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一段浪漫爱情故事,还融入了国家统一的大背景,制片方对其要求极为严苛。 她与搭档配合默契,连续更换43套服装,拍摄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吻戏, 影片一经上映便风靡全国,部分影院持续放映几十年之久,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因此收录其名。 凭借这一经典角色,她斩获众多奖项,一年之内荣膺四项桂冠,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女演员。 那一年她23岁,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同年主演《巴山夜雨》, 再度获奖,事业达到巅峰,她全力以赴塑造角色, 恰逢时代机遇,一举攀上职业生涯最高点。

上世纪80年代初,特殊历史阶段刚刚结束,电影行业迅速复苏,她正好赶上这波浪潮, 爱情题材作品稀缺,观众热情高涨争相观看。 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不仅依赖个人演技,还得益于这股文化热潮,当时国家大力推广文化艺术, 各大电影厂全力投入创作,演员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那段时期,她片约不断,佳作频出,声名鹊起。 观众喜爱她的作品,她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 时代赋予她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牢牢把握住每一次机遇。 这股潮流助力她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感情生活方面,她同样不甘落后, 在单位结识了一位名叫张建亚的男子,对方家境优越, 父亲是知名科学家,母亲则是高知女性。

他自幼酷爱戏曲艺术,热衷文艺创作,原本志在考入顶尖学府,奈何时代变迁, 高中毕业后只能进入单位工作。 之后他在工人文化宫参与戏剧演出,被导演发掘,同样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两人起初并不熟悉,仅仅点头之交。

后来她向老前辈焦晃借书,舍友透露对方与焦晃关系密切,两人由此建立联系。 他帮忙借书并骑车送她回宿舍,他对她暗生情愫,她却未曾察觉。 1980年《庐山恋》大火后,他购买围巾相赠, 她欣然接受,两人遂步入婚姻殿堂。

结婚那年,她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他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凭借《红象》崭露头角。 两人都怀揣梦想,她渴望更进一步,他则希望在导演领域站稳脚跟。 婚后,她片约纷至沓来,他忙于拍片,聚少离多。

她频频获奖,他仍在积累经验。 感情方面,她无暇顾及太多,他却始终默默支持。 她想要进修深造,他全力赞成,她忙于拍戏,他耐心等候。 两人各自忙碌,仅靠书信勉强维系感情。

这些年,事业上的差距逐渐拉大他们的距离,她未能平衡好两者关系, 他也没有强求改变现状,这种状态为日后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后来她的野心愈发强烈,不再满足于国内取得的成绩。 听闻北影老师提及好莱坞能带来丰厚回报,她心动不已。

她认为国内虽然名气大,但实际收益有限。 她将此事告知丈夫,他持反对意见,觉得国外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长期分居并不现实。 她执意前往,留下一封信表示会回来,便飞赴美国, 那一年她31岁,抛下结婚仅一年的丈夫奔赴好莱坞逐梦。

她决心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愿局限于国内市场。 这一举动,她不惜牺牲婚姻,只为追求更大的荣誉。 抵达美国后,她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她努力学习英语, 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同时兼顾打工与学业。

好莱坞的竞争远超预期,华人演员难以崭露头角,她奔波六年却毫无成果, 然而她依旧不肯死心,坚信凭借在国内积攒的声望,一定能在国外有所作为, 于是毅然决然与丈夫离婚。

那些年,他在国内悉心照料她的父母,苦苦等待她的归来,最终患上抑郁症。 她回国办理离婚手续时,他无力挽留。她在美国奋斗多年却一事无成,回到国内时已36岁。 事业停滞不前,婚姻也宣告破裂。她追逐梦想六载,最终空手而归,还失去了家庭。 这一代价着实沉重,回归后的她不得不从零开始。

在美国实在无法立足的她,悄悄返回祖国, 却发现国内早已不再是属于她的舞台,内地导演对她敬而远之。 她只好前往台湾拍摄几部影视剧,但反响平平。前夫见状心生怜悯, 特意为她量身定制了一部作品供她出演。

尽管她倾力演绎,却未能挽回昔日的辉煌,观众审美发生变化,新一代演员层出不穷。 她意识到继续当演员难以为继,于是转型成为制片人。 凭借丰富经验,她稳步推出作品,逐渐积累财富。 即便坐拥亿万资产,她在圈内依然保持低调。

她依靠自身努力,开辟出另一条道路。 张建亚曾给予她帮助,她亦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此时此刻,她无需依赖他人,已然独立自主。 转型为制片人后,她并未停下脚步。

她将早年演戏积累的经验充分运用其中。 她不追求大型制作,专注于打造自己的影视项目。 即便观众不再熟悉她的面孔,她依然愿意在幕后默默付出。

她深知演员这条路已行不通,唯有制片才能让她继续留在这个行业。 然而这一切皆由她自行抉择,无人会因此同情她。 直至今日,她已67岁高龄,虽然财富可观, 但生活却显得格外孤单,与丈夫离婚后,感情方面再无任何进展。

他于1993年再婚并育有一子,而她则独自生活。 她表示身后财产将全部捐献给国家,房屋钱财无人继承。 她定居北京,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料理。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安静独居。 她事业有成,感情生活却一片空白。她不寻求陪伴,独自度过余生。 这一生,她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到了最后。 参考信息:荆楚网 :“清纯偶像”张瑜(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