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低调回乡扫墓,副部级身份引热议,朴素作风获赞
咱就说,一个退休老头,没事儿在家逗逗鸟、遛遛弯儿,他不香吗?
为啥67岁的冯巩,非得在清明节跑回老家诗经村,又是扫墓又是念诗的?
图啥呢?
要说冯巩,这名字在咱老百姓心里,那可是响当当的。
春晚钉子户,一句“我想死你们啦”,那是多少人的过年记忆。

可最近几年,这老头儿不光在春晚上露面少了,反倒在短视频平台“支棱”起来了,玩起了“冯巩说事儿”,变身“网红”爷爷,这画风,是不是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不,有人就说了,冯巩这是“老不正经”,一把年纪了还赶时髦。
可我寻思着,人家冯巩这叫啥?
这叫“活到老,学到老”,心态年轻着呢!

而且,你以为人家玩短视频就是图个乐呵?
格局小了不是?
要说冯巩这“网红”当的,还真有点儿不一样。
别的网红恨不得一天发八百条视频,就怕粉丝忘了自己。
可冯巩呢?

人家不靠量取胜,靠的是啥?
是文化!
他的“冯巩说事儿”,说的都是咱老百姓身边的事儿,用的是咱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接地气,有内涵。
就拿他之前一个关于“诗经”的视频来说吧,那叫一个火!
为啥?

因为人家把高大上的传统文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给讲出来了。
你说,这算不算文化传承?
其实,冯巩对传统文化的这份热爱,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早在2018年,人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就在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加强对包括诗经村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你想想,一个相声演员,不好好说相声,跑去关心文化遗产保护,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儿“不务正业”?

可人家冯巩说了,这文化是咱的根,是咱的魂,要是根都没了,魂都没了,那还谈啥发展?
要说冯巩这根,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深。
他的曾祖父,那可是民国时期的总统冯国璋。
这要是搁现在,那妥妥的“京圈贵公子”啊!
可人家冯巩偏不走寻常路,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当,非要去说相声,你说气人不气人?

当年,天津曲艺团招工,冯巩瞒着家里就跑去报名了。
他妈知道后,拿着鸡毛掸子追了他三条街,说他“丢了老祖宗的脸”。
可冯巩愣是梗着脖子顶嘴:“老祖宗还说过呢,人得活出自己个儿!”
这事儿,搁现在说,那就是典型的“叛逆少年”啊!

可人家冯巩这“叛逆”,还真就“叛”出了名堂。
愣是把草根艺术玩成了春晚钉子户,你说牛不牛?
要说冯巩的成功,那可真不是靠祖宗的荫庇,靠的是啥?
是真本事!
他的老搭档牛群就曾经吐槽说:“别人说相声要钱,冯巩说相声要命!”

据说,每次春晚彩排,冯巩都要把台词改二十遍以上。
有一次凌晨三点,还打电话给牛群:“老牛!我把‘我想死你们啦’改成‘我可想死你们啦’,你看咋样?”
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点儿“轴”?
可人家就是凭着这股“轴”劲儿,把相声说到了极致,把欢乐带给了千家万户。
除了对艺术的执着,冯巩对师恩也是没话说。

这不,这次回诗经村扫墓,人家还特意去祭拜了恩师马季。
手捧鲜花,三鞠躬,那叫一个虔诚。
说起马季,那可是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冯巩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马季的悉心教导。
冯巩也一直把马季视为自己的恩师,时时刻刻铭记着他的教诲。

其实,冯巩这人,不光对师长尊敬,对老婆也是没话说。
他和妻子艾慧,那可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当年结婚的时候,啥也没有,就对着单位宿舍的暖气管发誓:“这辈子我要是变心,就让暖气片崩了崩我!”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实在!
也难怪人家两口子能恩爱几十年,到现在还跟热恋似的。

据说,当年冯巩穷到连演出服都买不起,艾慧就熬夜给他改旧西装。
后来冯巩红了,有女粉丝追到后台送情书,人家直接掏出全家福:“瞅瞅,我媳妇年轻时不比你们差!”
你说,这男人是不是爷们儿?
当然,冯巩这人,也不是啥都好。

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不足。
但人家有一点,那是没得说的,那就是责任感。
他对家庭有责任,对事业有责任,对社会也有责任。
这些年,冯巩也没少做公益。
捐款捐物,扶贫济困,哪儿都有他的身影。

人家还担任公益形象大使,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
要说冯巩这人,还真是挺矛盾的。
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严肃的,又是幽默的;既是高高在上的,又是平易近人的。
就像这次清明回老家扫墓,人家身为副部级干部,却轻车简从,穿着朴素,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
你说,这算不算接地气?

所以说,冯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创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他让我们明白了,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
归根结底,冯巩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传承。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承美好的品德,传承对未来的希望。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你说,冯巩这老头儿,是不是有点儿意思?
其实,细想想,冯巩的故事,就像咱小时候听过的那些老故事一样,简单,却又深刻。
它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就像冯巩清明回乡扫墓一样,他扫的不仅仅是祖先的坟墓,更是自己心中的那份根。
根深才能叶茂,有了根,才能走得更远。
这大概就是冯巩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哎,不说啦,我也得赶紧回家看看,清明节快到了,也该给老祖宗们上柱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