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演戏就别硬撑,看《青山是故乡》褚栓忠,这才是真农民演技
《青山是故乡》:一部农村剧的成功逆袭
前言:当下的影视行业,那可真是个不好混的地方,观众们的审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奔腾向上,口味也变得极为挑剔。就拿刚完结不久的年代剧《北上》来说吧,这部剧呢,单从质量上看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就像一颗本应璀璨的星星,可谁能想到呢,随着剧情一点点深入,它的口碑就像股票暴跌一样,急剧下降。这到底是为啥呢?我觉得啊,问题就出在没有代入感上。你看啊,这剧乍一看,布景精雕细琢,演员的妆造也是无可挑剔,可剧本改编和演员选角就像是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特别是演员选角,一部年代剧,主演用流量明星,还油头粉面的那种,就像让一个异类闯进了特定的部落,能不出问题吗?不过呢,咱们央妈那可是相当厉害,在观众对年代剧开始失望的时候,及时推出了一部农村励志大剧《青山是故乡》。嘿,你说巧不巧,演主角褚栓忠的演员,还在《北上》里演过华子爸爸呢。我看了6集,那差别可真是太惊人了,“农村人”这角色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演得好的。

一、返乡创业遇难题

这部《青山是故乡》讲的是董家老大董大林的故事。这董大林啊,常年在外面打工,后来在农科院学了一身本事。他可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听到国家政策的号召,就像听到冲锋号角一样,决定回到自己的老家,带着乡亲们一起走向富裕之路,这想法多棒啊。要把创业搞成功,那得知道自己要做啥,还得有个合理的规划。董大林就和妻子邱兰商量好了,要搞个“农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们种绿植致富。可是啊,在这个过程中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困难重重。

就拿土地的事儿来说吧,董大林想搞合作社,却发现自家老爹名下的十亩地在关键的地理位置上,这就像一个绊脚石一样,阻碍了合作社规模化运作。这夫妻俩啊,就想从父亲那把地转到自己名下,这本来也是为了创业的大事着想,可弟弟媳妇陈玲就不乐意了,这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块巨石。这陈玲啊,那眼光可真是够短浅的,就像是那种只看眼前一点小利的人,她先斩后奏,忽悠老爹把地低价转让出去了。这事儿让我觉得啊,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不顾大局。不过呢,大林父亲的一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董大林,但也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这董大林可真不容易啊,创业路上到处都是坑,但是他还是坚定地往前走。褚栓忠在演董大林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他可真是把这个角色吃透了,能把主角演得这么生动,央妈的眼光确实独到。

二、地道的“农村人”

很多人都以为演好农村人很简单,只要把自己打扮得“土”就行了,这可大错特错了。现在很多人都对农村人有着刻板的印象,就像有些人觉得农村人都是不修边幅、聒噪烦人的,这简直是一种偏见。就像我知道的沂蒙二姐吕玉霞,她虽然出身农家,还早早辍学打工,但她可不是那种没有内涵的人。她在打工和干农活的间隙,还能坚持阅读十多年呢。2022年开始做短视频之后,她对着镜头读自己写的诗,那诗句可真是充满了感染力,被全网疯狂传播。这就说明啊,农村人也是有才华的一群人,他们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

所以啊,很多导演在拍农村剧的时候,如果只是盯着大家对农村人的固有刻板印象,那肯定是拍不出好作品的。但是褚栓忠演的董大林就不一样了。他在表演的时候,那是真的把董大林演活了。比如说有一场戏,媳妇邱兰知道土地被转让了,合作社建不成了,气得把董大林推倒在地。这时候褚栓忠有个特写镜头,他没有台词,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媳妇离开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无奈,然后又低下头无声叹气。这个镜头啊,就像是一幅画,把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村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我觉得这就是演员的功力啊,他能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农村人形象,让农村人看了觉得像自己,让从农村走出去的人看了觉得亲切。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就这样凭借演技就能征服观众,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派演员。而现在有些农村剧里的演员,只是脸上沾点灰就以为自己是农民了,这和褚栓忠的表演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三、同样的题材,口碑差距大

2月份有个《陌上又花开》也是农村大剧,可这部剧的命运就不是那么好了,播出的时候迎来了网友们的差评。为啥呢?就拿女主马春秀来说吧。先看形象,根本就不像一个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女人。再看表演,看似勤勤恳恳干活,可是镜头一特写就露馅了,帽子、手套崭新崭新的,干农活的衣服也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褶皱,就像刚刚买的一样。这就说明啊,这些演员根本就没有用心去感受农村人的生活。不用深入剧情,就光这些小细节就能让观众出戏,怎么可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呢?

但是褚栓忠演的董大林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拍摄种地的戏份时,那真的是实打实地干。手直接插进土堆里,铲土的时候那也是毫不犹豫地埋头苦干,每一个动作都很真实。我觉得演员就应该像他这样,对待每一个戏份都要认真。在演艺界啊,有很多演员为了赚钱,就去蹭流量明星的热度,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就像有些农村剧和年代剧一样,本来可以请那些演技精湛的老戏骨来演,结果为了利益选择了不合适的演员,最后只能被观众吐槽。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结语:农村剧虽然受众不像悬疑剧、都市剧那么广泛,毕竟内容可能不是特别吸引年轻观众。但是《青山是故乡》目前的播出数据可是相当喜人的呢。首播收视率就突破了3,这数字直逼最近热播的《我的后半生》。我觉得这部剧肯定不会高开低走的。随着剧情的推进,就像一场冒险越来越精彩一样,会越来越接近高潮,观众也会越来越好奇主角董大林到底怎么带着乡亲们走向富裕的。我真的特别看好这部剧,如果后面还是能够按照这样扎实的剧情发展下去,我觉得这部剧很有可能成为2025年开年的第一部高品质大剧。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呢?觉得《青山是故乡》好看吗?

我觉得现在很多影视创作者都陷入了一种误区,总是追求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就像有些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过度注重流量明星效应,却忽视了剧情和演员的演技。这就好比盖房子,只注重外表的装修华丽,而不打好地基,最后肯定会出问题的。而《青山是故乡》则不同,它就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行者,一步一个脚印地讲述着农村的故事,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把农村的生活画卷一点点地展开在观众面前。

再看现在的影视市场,各种类型的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真正能留下来的经典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很多剧缺乏深度和内涵。像《青山是故乡》这样的农村剧,它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的。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农村创业的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情感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的。我相信,只要保持这种真诚的创作态度,这部剧未来的发展肯定不可限量。

还有啊,现在的演员们也应该从褚栓忠身上学点东西。在演戏的时候要深入角色,不能只是走个过场。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这样才能演出好的作品。就像褚栓忠演的董大林,从董大林的笑容到他的无奈,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这才是演员应该追求的境界。要是每个演员都能这样认真对待自己的角色,那影视界肯定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

而且从这部剧还可以看出,我们对于农村题材的挖掘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农村有很多独特的故事和文化,都可以通过影视创作展现给更多的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创作者能关注农村题材,把这个领域做得更好。

我真的很期待《青山是故乡》后面的剧情发展。不知道董大林在遇到这么多困难之后,会用什么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不知道他和乡亲们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发生什么变化。还有啊,他与妻子邱兰的感情会不会因为创业的压力而遭受考验呢?这些悬念就像一个个钩子,紧紧地勾住了我的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后面的剧情。

现在很多观众在看剧的时候,都希望看到真实而有深度的故事。像《青山是故乡》这样,从角色的塑造到剧情的设置都充满诚意,它就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我相信它会在影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