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您的声音》热映:真实质朴,没有“假大空”!

       “有问题,打12345”,已成为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中央新影集团导演徐洁勤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觉得12345好用,但是它为什么好用?”
       出于这样的初衷,徐洁勤以总导演的身份,拍摄了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她试着在调研、拍摄中去发现答案。
       《您的声音》自2025年2月18日上映以来,凭借其真实感人的叙事和社会价值,引发了广泛共鸣。
       截至3月16日记者发稿前,影片已取得约7500万元的票房成绩,在国产纪录电影中暂居第三名。


       大量融入市民诉求电话原声
       《您的声音》以北京市近6年来接诉即办改革实践为蓝本。以真实影像、真实人物、真实经历,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鲜活故事,描绘了“一条热线”撬动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的生动画卷。
       据悉,影片自2024年3月份开始筹备,历时10个月完成制作。电影创作团队走访了40余个相关单位,前期采访了百余位工作人员。拍摄了280多个小时真实影像素材,拍摄涉及全市9个区120余个场景。


       令徐洁勤震撼的是,能在一座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中做到“打一通电话就能有相应的一套解决机制”,做到完整闭环,“12345热线可以说在世界上几乎独树一帜”。
       影片围绕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国记者调研、应急抢险等7个主要故事来展开。
       12345热线工单的流转轨迹,被导演团队用纪实的手法生动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它是完全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徐洁勤提到,《您的声音》大量融入了市民诉求的电话原声。这部作品的主创团队不仅包括专业的拍摄人员,更涵盖了全体北京市民。
       正是这些真实而质朴的声音,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种创新的尝试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称赞《您的声音》是一部扎根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的佳作。
       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提到,《您的声音》生动展示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展现当代中国人形象的有效传达,也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和人类共同价值观。
       点赞“北京经验”,彰显中国智慧
       综合来看,对于《您的声音》,观众普遍称赞影片“真实质朴”“贴近生活”,没有“假大空”的叙事,而是通过真实案例展现基层治理的艰辛与温情,被评价为“近期少有的纪实佳作”。
       许多观众表示,通过影片重新认识了12345热线的价值,意识到每个群众的诉求背后,都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北京市朝阳区市民刘女士表示,影片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故事“像我们生活的翻版”,社区工作者的付出令人动容。
       家住东城区的杜先生分享了自己拨打12345热线的真实经历,认为影片“让普通人的声音被认真对待”,增强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感。
       影片同样引发了社区工作者和街道干部的强烈共鸣。北京市石景山区多位基层干部观影后表示,影片“真实还原了日常工作的场景”,例如调解纠纷、处理水管爆裂等问题,展现了“接诉即办”背后的辛酸与成就。
       从话务员耐心接听市民来电,到社区工作者深夜调解纠纷,再到职能部门联动解决复杂问题……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城市治理体系的精密与温情。


       可以看到,不管是更改法律条约,还是利用大数据等先进工作处理方式等等,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创新彰显了其民生治理与时代共进步,配合先进生产力再发展的中国智慧。
       《您的声音》运用国际化语言,面向世界讲述“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引发了国际观众的关注。
       3月14日,来自41个国家的百余名外籍观众观看了影片。英国籍教师林柏瑞称赞热线服务“体现了政府的细致工作”,巴西留学生慕容雪则对多语种服务表示印象深刻。不少外籍人士通过这部电影,对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点赞“北京经验”。
       南方+记者刘长欣徐子茗
       【作者】刘长欣;徐子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