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台词识破潜伏间谍,赵丽蓉去世25年,多家官媒都曾发文缅怀

       2019年,一名自称“中国北方人”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煽动性言论,却栽在赵丽蓉老师24年前的一句台词上。当网友抛出“宫廷玉液酒”的暗号,对方竟回复:“我年龄大了,听不懂。”这个致命错误引发全网追查,要知道这可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它源自1996年春晚舞台上,赵丽蓉与巩汉林合作的经典小品《打工奇遇》。


       当年导演为设计这句台词,特意观察过市井小贩的叫卖节奏,“宫廷”与“玉液酒”形成荒诞反差,而赵丽蓉的断句处理——“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让台词如同刻进民族DNA的防伪水印,也意外成为识破间谍的关键密码。
       不识字老太太
       赵丽蓉老师的台词能成为全民记忆,绝非偶然。她的成功,不单单依靠生动鲜活的表演,更多的是她背后的匠心独运。就拿《打工奇遇》来说,结尾处赵丽蓉老师扮演的角色挥毫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的场景,堪称经典。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差点让全剧组崩溃。


       赵丽蓉老师识字不多,平时连自己名字都写得歪扭,当得知要在节目现场写“货真价实”四个大字时,这位性格倔强的老人,二话不说把自己关在央视宿舍,潜心练习长达两个月之久。道具组每天都会为她送来五斤宣纸,她便趴在水泥地上,一笔一划认真临摹。长时间与墨汁打交道,她的六件毛衣都被染得漆黑一片。正式演出当晚,只见她的手腕微微颤抖。观众们以为这是特意设计的效果,殊不知,此时的赵丽蓉正忍受关节炎的疼痛,但她面色不改,稳稳完成谢幕。
       这份对艺术的执拗,其实由来已久。
       1982年,杨洁导演拍摄《西游记》的时候,需要找一个能把角色演得生动有趣的演员来扮演车迟国王后。杨洁导演看了众多演员,始终觉得差了那么一点感觉。就在这时,有人向她推荐了赵丽蓉老师。赵丽蓉作为评剧表演艺术家,向来以朴实幽默的表演风格闻名,其身上独有的亲和力与喜剧天赋,与《西游记》中车迟国王后这个世俗化角色的需求高度契合。赵丽蓉老师的表演恰到好处,既能在举手投足间尽显宫廷贵气,又能通过细腻入微的肢体语言,将人物身上的市井智慧巧妙传递出来。


       开拍后,赵丽蓉老师每天提前三小时赶到片场,虚心向饰演国王的赵玉秀请教,恳请他帮忙念剧本,她再跟着死记硬背。不仅如此,她还让服装师在戏服内衬缝满纸条,每张纸条上都画着象形符号:波浪线代表“雨”,圆圈带尾巴的图案表示“道”。在拍摄求雨那场戏时,她紧紧盯着国王袖口事先画好的墨点(象征“三思”),硬是将那些文绉绉的台词,念出了市井妇人特有的焦灼感。剧组里有人打趣道:“王后这结巴模样,不像是演出来的啊。”她则嘿嘿一笑,坦诚回应:“我这是被生字卡壳卡出来的真实反应!”
       文盲尚且做到如此,当下的部分明星呢?就说拍古装戏,天一热,身上的戏服又厚,就开始抱怨个没完,还非要剧组弄好几台空调,就为了自己能在休息的时候凉快会儿,压根儿不管剧组其他工作人员有多不容易。还有那种要吊威亚的动作戏,有些明星怕吃苦,死活不肯自己上,老是找替身,就连近景镜头都让替身来,你说这演技还能从哪儿体现出来呢?对表演艺术一点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更过分的是,有的明星连台词都不好好背,拍戏的时候就念数字,到后面再配音,完全没有对职业的一点敬畏之情。
       光鲜背后的心酸
       别看台前光鲜,其实赵丽蓉老师的一生,历经无数次生离死别的沉痛打击。


       1928年,赵丽蓉于河北唐山呱呱坠地,自小就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尚在襁褓1岁之时,她就在评剧《桃花庵》里饰演“彩娃子”,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登台亮相。赵丽蓉的父亲是剧团里的化妆师,母亲则整日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家境颇为贫寒的她,自幼便在戏园子里摸爬滚打。6岁那年,她拜入评剧名角马金贵门下,开启学艺之路。15岁时,她已能够以主演的身份登上舞台。
       24岁那年,她与评剧院秘书盛强相知相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两个儿子。由于时代原因,盛强在劳改期间不幸病逝。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离世后不久,又传来大哥车祸、母亲半身瘫痪的噩耗。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赵丽蓉承受了太多生活的重压。伺候小且伺候老的生活,她就这样硬生生坚持了下来。
       1964年,在公公婆婆的支持下,36岁的赵丽蓉改嫁小叔子盛弘。婚后又迎来一儿一女。可命运似乎并未打算就此放过她,女儿盛家欢一出生便患有先天性脑瘫,尽管赵丽蓉想尽办法悉心照料,孩子还是在7岁那年夭折。1984年,她的第二任丈夫盛弘又因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在接连失去至亲之人的巨大痛苦面前,外界竟还有人以“克夫”“扫把星”这样的恶语诋毁她。但赵丽蓉并未被这些打倒,她始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独自扛起生活的沉重负担,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
       年纪大了,身体又各种疾病找上门。每次登台前,她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勉强支撑着自己完成表演。72岁那年,赵丽蓉自备了寿衣,直面死亡的威胁。可即便生活给了她这么多的磨难,她还是说:“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


       晚年时,赵丽蓉还被诊断出肺癌,且病情十分严重。在肺癌晚期的最后三个月,赵丽蓉做了件惊动医生的事:她让孙子买来《新华字典》,从拼音开始识字。“我得弄明白这些年到底演了些什么词儿。”她趴在病床上,用演出合同背面记笔记,“《打工奇遇》的‘货真价实’,原来‘货’字长得像扁担挑筐......”
       这个用一生与文字搏斗的艺术家,最终在病床上与汉字达成和解。她把《新华字典》里“癌”字圈出来,跟孙子开玩笑:“三个口吃座山,可不就是贪嘴惹的祸?”化疗期间,她苦中作乐,甚至为医生编了段顺口溜:“白大褂,听我说,扎针别找老太太咯!”
       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癌细胞啃噬着她的躯体,却未能磨损艺术灵魂。1999年《老将出马》的舞台上,形销骨立的赵丽蓉用最后气力唱响《我心永恒》。
       当沙哑嗓音穿透春晚演播厅时,一个不识字的老艺术家,用肉身苦难演绎着超越语言的艺术真谛,正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爱情永恒,赵丽蓉用凋零的生命印证了艺术不朽。
       2000年7月17日清晨,赵丽蓉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结语
       赵丽蓉去世已经有25年了,可她的影响力丝毫未减,依旧深深扎根在大众心中。每年,各大官媒都会在她的忌日发表文章,深情缅怀她卓越的艺术成就。老太太用一生证明,文盲不可怕,心盲才致命——她读不懂文字,却读透了人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