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集谍战大剧,朱一龙、王阳、王志文主演,收视口碑全线领跑
经常观看谍战剧的朋友,一定认识军统特工头子戴笠,无论在哪部谍战剧或者抗日剧中,只要出现了军统,他们的顶头上司一定是“戴老板”。
而历史上,戴笠的身份十分神秘,个人作风伯仲难平,一方面,他组织军统刺杀汪伪汉奸,刺杀日军重要首领,为抗日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一方面,他又沉重打击过我党的地下组织,迫害过不少中共党员。
今天带来的这部剧,是以戴笠最信任的手下,被称为“军统护法”余乐醒为原型的谍战剧《叛逆者》。
1936年,国民政府复兴社上海站站长陈默群奉命抓捕中共地下党员王志,但即将收网时却被王志逃脱,于是陈默群怀疑站内有内奸泄露情报。
不相信内部人员的他,决定前往南京寻找一名合适的人员加入自己的上海站,帮他揪出这个内奸,很快他就在南京特务培训班中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学院林楠笙,他的成绩不仅名列前茅,还具有十分敏锐的洞察力和情报的分析能力。
于是陈默群带着林楠笙回到了上海,协助他追查内奸的线索,林楠笙在查看了所有的档案资料后,唯独没有发现档案室主任,陈默群的老同学顾慎言的档案。
林楠笙觉得这有些蹊跷,不过陈默群说顾慎言与自己相识多年,绝不会是内奸,但林楠笙提出如果顾慎言没有问题就不怕被调查,陈默群认可了林楠笙的观点。
正如林楠笙所说,顾慎言表面上做的无所事事,悠闲万分的档案室主任这个闲差,实际上却是中共地下党的高级领导,隐藏在复兴社上海站,代号为“邮差”。
于是林楠笙和陈默群对这个“邮差”展开了调查,在工作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陈默群这个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利用自己的职务排除异己。而众多国民党官员也十分贪婪,甚至不惜用抗日物资换取钱财。
而反观自己追查的共产党人,心怀赤诚,不畏死难,一心报国,不知不觉间林楠笙已经受到了感召。
顾慎言在关键时刻,亲自暴露身份,拉拢林楠笙加入组织,其后林楠笙积极为我党提供情报,对抗日伪,救亡图存。
虽说林楠笙的经历有些奇特,但他的原型余乐醒的人生就更加传奇了。
余乐醒是最早一批留学生,在那个白色恐怖年代里,我党的组织一般是在国外栖身,当时的周恩来和陈毅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少年共产党”,余乐醒也加入了组织,由于余乐醒的学习专业是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周恩来在向同志们介绍他的时候称他为“工程师”。
1926年,国内革命形势高涨,余乐醒回到国内,被推荐为独立团的政治指导员,而团长就是鼎鼎有名的叶挺。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发动了四一二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党中央决定在南昌施行起义,余乐醒也在其中。
但革命形势逐渐严峻,我军节节败退,余乐醒这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携带黄金脱离了队伍,独自回到上海。
周恩来单独前往上海面见余乐醒,余乐醒也向他承认了错误,但此后再也没有联系过党组织,算是默认脱离。
余乐醒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汽车学校,也是国内最早的汽车学校,为我国运输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时,戴笠奉命前往上海成立复兴社上海站,也就是日后军统的原型,余乐醒放弃了自己的汽车行业,加入了复兴社的特务处。
从此,余乐醒被戴笠视为心腹,时常向他请教问题,并且还任命他为华东区的区长,西安事变后,戴笠甚至委托余乐醒进行营救蒋介石的计划。
抗战爆发后,余乐醒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著名的“河内刺汪”就是在他的领导下组织的,可惜的是,由于时间仓促,他们误把汪精卫的秘书杀死了。
解放战争时期,余乐醒对国民政府日渐不满,于是秘密联系了我党,在他的家里掩护了一部秘密电台。
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余乐醒被派往一家抗美援朝的军工厂,而后因为他生产的流水线有偷工减料的嫌疑,而后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因病离世,结束了荒唐复杂的一生。
《叛逆者》并不是典型的谍战剧,林楠笙的成长过程和伟大的信念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他个人经历了迷茫,痛苦,最终收获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喜欢谍战剧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这部《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