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眉庄难产时皇上为何立刻杖毙宝鹊,而不再追查?

一箭双雕之计 无论是原著《后宫甄嬛传》,还是电视剧《甄嬛传》,“滴血验亲”这一回都堪称重头大戏。 这场阴谋由皇后作为幕后布局人,祺贵人作为打头先锋,安陵容作为辅助,直冲甄嬛的致命弱点而去。 当时沈眉庄因为怀孕即将临盆,闭门修养,太后吩咐一切事情不必惊动沈贵人。甄嬛和眉庄相伴多年,二人情同姐妹,阖宫皆知。故而皇后党在布局之时,就已经将沈眉庄纳入了这场棋局。

“滴血验亲”的首要目标是做实甄嬛与温实初的奸情,给甄嬛扣上“秽乱后宫”的罪名,继而顺理成章地将双生子处死;次要目标则是通过甄嬛受罚一事惊扰正在养胎的沈眉庄,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而将消息传给沈眉庄的任务,就落到了担任辅助的安陵容头上。

安陵容作为甄嬛、沈眉庄昔日的好友,在初入宫之时和这二人过了一段相依为命、彼此扶持的时光。然而在残酷的宫斗过程中,原本天真单纯的少女渐渐蜕变为心机深沉的少妇,昔日姐妹反目成仇成为你死我活的对手。 关于安陵容的黑化,电视剧对原著做了较大的改编。

在原著中,安陵容一心爱慕甄嬛的哥哥甄衍。甄嬛察觉了安氏对哥哥的爱意,为了断绝这段没有后果的情缘,为哥哥挑选了一个才貌出众的世家女子为妻,并刻意将此事透露给安陵容试探她的反应。 安陵容则认为甄嬛故意为哥哥指婚,是为了断掉她的念想,逼自己代替当时假孕失宠的沈眉庄去争宠,从此怀恨在心,逐渐走上了报复之路。 电视剧中删掉了甄衍这个人物,刻画了安陵容因为过于自卑,继而受到皇后挑拨逐步黑化的心理路程。这一改编反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可怜、可悲又可恨的经典角色。

景仁宫上演“滴血验亲”大戏时,沈眉庄派了贴身宫女采月去打探消息,“刚好”迎面碰上了宝鹊。宝鹊直接道出了甄嬛和温太医被告发的事情。 作为安陵容的贴身宫女,宝鹊的行为很明显是受人指使。这场风波卷入了沈眉庄最在乎的两个人——甄嬛和温实初,她情急之下不顾自己有孕在身赶到皇后宫里,结果亲眼目睹了温实初自宫的惨状,受惊过度而难产。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即使是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后妃,因为生产而死的也大有人在。 眉庄难产,甄嬛心中自然焦急万分,在知道宝鹊惊扰了沈眉庄的真相后,大怒,掌掴安陵容。而安氏为了撇清关系,也假惺惺地怒斥宝鹊。

此时沈眉庄正在寝殿内艰难生产,生死未测,寝殿外乱成一团,皇帝立刻下令杖毙宝鹊。 原著中写到安陵容听到皇帝下此命令时,脸上闪过一丝怜悯的神色,但是她没有开口求情,任由宝鹊被活活打死。电视剧基本还原了这一段剧情。

为何杖毙宝鹊 至于皇帝下令处死宝鹊,显然有深远的考虑。 《甄嬛传》原著是架空朝代,电视剧则将背景放在了清朝雍正时期。雍正在历史上的评价分化严重,但是冷酷、多疑是大多数人对这个皇帝的看法。 作为君王,雍正最希望看到的是前朝后宫都处在一个稳定的、波澜不惊的状态,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尽力保持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

在眉庄难产之前,皇后宫中滴血验亲的大戏刚刚落下帷幕。这场对决被甄嬛巧妙化解,在场所有人,包括雍正,都已经在心里认定了皇后设计陷害甄嬛。 甄嬛回宫以后可谓一家独大,与皇后水火不容。宝鹊是安陵容的贴身宫女,安陵容则是皇后党的重要成员,这些事情皇帝一清二楚。 皇帝对安陵容并无太多真心,多年来一直将其视为一只温顺听话的宠物。但是如果追查宝鹊惊动沈眉庄一事,安陵容难逃其责,她背后的皇后也肯定会被牵连,后宫势必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这并不是皇帝想看到的局面。

首先,皇后是太后的亲侄女,纯元皇后的亲妹妹,她的母族也是皇帝的母族,不到迫不得已,皇帝不会得罪太后和太后背后的乌拉那拉氏; 其次,纯元皇后死前留有遗言,“善待宜休,无论如何都不要废弃她”。皇帝对纯元皇后用情至深,不愿轻易违背她的遗愿。 事实上,纯元才是皇后一生最好的护身符。剧情后期,皇后虽然罪行累累,但皇帝始终没有下旨废后。直到甄嬛戳破了“皇后杀了皇后”这个秘密,皇帝震怒之下,皇后才被打入冷宫。

再次,皇后是皇帝唯一的正妻,一国之母,其余妃嫔无论位分再高,都只是妾室而已,在礼法上根本不能动摇皇后的地位。作为后宫之主,皇后站在“母仪天下”的女性巅峰,必须贤良淑德,懿范六宫。剧里大臣所说“国母不安则天下不安”。 在某种程度上,皇帝和皇后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皇后已经因为陷害甄嬛和六阿哥在后宫声名狼藉,如果再次陷入“戕害后妃和皇嗣”的负面舆论漩涡,无疑会使整个皇室蒙羞,甚至影响到统治者的合法性。

对于皇帝来说,真相远远没有稳定来得重要。因此,在这种局面下,牺牲一个小小的宫女,是最简单也最安全的办法。这和后期剧情中,皇帝明知三阿哥调戏庶母瑛贵人,为了皇室颜面仍然下旨赐死无辜的瑛贵人,是一个道理。

沦为棋子的牺牲品 在《甄嬛传》中,像宝鹊一样被当成宫斗工具最终无法善终的小人物并不在少数。 比如华妃陷害甄嬛用木薯粉毒害温宜公主未果后,指使御膳房的小唐出来顶罪,小唐最终被杖毙。 后来沈眉庄被冤枉假孕之时,曹贵人与华妃就以宫女茯苓全家性命作为要挟,逼迫她出面指证沈眉庄,茯苓也被杖毙。 再比如“滴血验亲”一案中,皇后阴谋败露,宫女绘春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顶罪,随后被罚往慎刑司服苦役。

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粉饰太平的皇家颜面,这些太监、宫女甚至妃嫔都只是困在紫禁城中无处可逃的牺牲品而已。 然而彼时的甄嬛沉浸在失去眉庄姐姐的痛苦中,并未仔细思考皇帝这个决定背后的深意。虽然宝鹊已死,但她仍然将满腔仇恨发泄在了安陵容身上。

在后面的剧情中,甄嬛针对安陵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包括告发安陵容之父安比槐贪污,给怀孕的安陵容起“鹂妃”这样侮辱性的封号,在百合花中下催情药害其流产,告发安陵容使用催情药,默认苏培盛送去毒杏仁等等。 而皇帝因为对甄嬛以及死去的沈眉庄心怀愧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甄嬛对安陵容的羞辱。 有关安陵容之死,电视剧对原著做了一定改编 。

原著中,安陵容死前见了甄衍最后一面。安氏坦白了自己对甄衍的爱意,并托甄衍向甄嬛转达了最后一句话——皇后杀了皇后。这时的安陵容有些后悔自己给甄氏一家带来的伤害,有了赎罪的念头。 电视剧中改成了甄嬛去见了临死的安陵容最后一面,并亲耳听到了“皇后杀了皇后”这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后期甄嬛扳倒皇后最重要的罪证。

宝鹊作为紫禁城中身份卑微的宫婢,她的死并未激起太大的波澜。她是一个小小的棋子,而她的主子安陵容也不过是被皇后操控一生、结局惨淡的傀儡而已。在血腥的宫斗里,从来没有哪个女人成为真正的赢家。 当甄嬛铲除了一切潜在敌人后,皇帝因为怀疑她和果郡王有私,逼她亲自下毒杀死情夫此时此刻,甄嬛觉醒了,她终于明白,后宫争斗不休的罪魁祸首从来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薄凉无情的皇帝。

觉醒的女主 皇后、华妃、端妃、甄嬛都曾对皇帝付出真心,然而无一例外地遭受了背叛和利用。 宜修刚入王府之时对四郎一片深情,雍正也曾在大婚之夜许诺她“生下长子,就可成为嫡福晋”。但是在见到了美若天仙的纯元后,雍正将对宜修的承诺抛诸脑后,执意立纯元为嫡福晋,这也导致了宜修在怀孕期间郁郁不乐,生下的大阿哥不满三岁就夭折了。

华妃也曾经是天真明媚的少女,在王府时与明哲保身的端妃交好。然而雍正为了打击她们背后的将门势力,将一碗浓浓的打胎药交到了端妃手中,不知情的端妃将药送给了已经怀孕的华妃,华妃流产后迁怒端妃,灌她喝下红花,令端妃终身绝育。 这两个来自将门的女子从此反目成仇,也断绝了她们背后的军队势力相互勾结的可能。

甄嬛在杏花林中初遇皇帝时还是懵懂少女,她视皇帝为夫君,为他出谋划策,铲除政敌。皇帝却将甄嬛视为纯元替身,还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家人流放宁古塔,令甄嬛的一片真心逐渐转淡,最后化为了刻骨的仇恨。 那么多如花美眷,被圈在冰冷的宫墙内做困兽之斗,最终香消玉殒。

与皇后、华妃等人不同的是,觉醒的甄嬛不再默默忍受,更不会一死了之,她走上了“屠龙”的道路。 皇帝被甄嬛活活气死那一刻,她为果郡王报了仇,也为包括自己在内被残忍辜负的所有妃嫔报了仇。 这个大结局在某种意义上拔高了整部《甄嬛传》的立意,它跳出了往常宫斗剧妃嫔争斗不休,皇帝坐收渔翁之利的套路,将批判目标对准了虚伪而傲慢的皇权。也正因如此,《甄嬛传》成为了宫斗剧历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